申请CNAS认证资质时内部审核的频率和内容要求是什么
[ CNAS认证资质 ]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证是实验室/检测机构证明能力与公正性的核心路径,而内部审核作为申请中的关键环节,是验证体系运行有效性与合规性的“试金石”。明确其频率与内容要求,是机构满足CNAS准则、顺利通过认证的基础。
申请CNAS认证时内部审核的频率规定
根据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9.2.1条款,内部审核需“定期进行”。对于初次申请的机构,需满足两个核心条件:
一、管理体系正式运行至少3个月(确保体系稳定)。
二、在此期间完成至少一次完整的内部审核,覆盖全部管理体系要素(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与技术能力范围(如所有检测/校准项目)。
若机构发生重大变更(如组织架构调整、检测方法更新、关键设备更换)或体系运行异常(如重复出现同一问题、客户投诉增加),需追加内部审核。这是因为CNAS要求申请时必须证明“体系持续有效运行”,追加审核是补充证明变更或异常可控的关键方式。
内部审核的策划要点:避免遗漏与随意性
有效的内部审核始于科学策划。申请时,机构需制定详细审核计划,明确范围(覆盖全部管理与技术环节)、准则(CNAS准则+自身文件)、人员(具备审核资质且无利益冲突)、时间(合理分配以覆盖关键环节)。例如,针对技术能力审核,计划需预留足够时间检查现场操作;针对管理体系审核,需重点覆盖“文件控制”“记录控制”等高频核查点。
策划的核心工具是审核检查表——将准则要求转化为具体问题(如“所有检测人员是否通过能力评估?”“设备校准证书是否在有效期内?”)。检查表能避免审核的随意性,确保每一项准则要求都被核查。例如,文件控制的检查表可包含“现行文件是否有批准人签字?”“失效文件是否已回收?”等具体问题。
内部审核内容之管理体系的合规性核查
管理体系审核验证机构是否符合CNAS管理要求(第4章)与自身文件。具体内容包括:
一、组织与职责,检查架构图是否明确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关键岗位的权限,是否有文件证明职责传达至员工。
二、文件控制,核查文件的审批、发放、修订记录(如质量手册修订是否经管理层批准?失效文件是否回收?)。
三、资源配置,确认实验室设施(如温湿度控制)、设备维护是否满足要求。
四、管理评审,检查评审的输入(如内部审核结果、客户投诉)与输出(如改进措施)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证据显示评审结论已落实。
例如,记录控制审核中,需抽查检测记录、培训记录、校准记录,确认记录是否完整(如检测记录包含样品信息、设备编号、操作人、日期)、可追溯(如通过记录能重现实验过程)。若发现“检测记录缺少操作人签字”,则判定为不符合项——这违反了“记录需清晰、可追溯”的要求。
内部审核内容之技术能力的有效性评估
技术能力审核是内部审核的核心,直接关系到CNAS对“结果可靠性”的认可。具体内容覆盖CNAS技术要求(第6-7章):
一、方法验证,检查是否使用认可的标准方法,非标准方法是否经过验证(如测试精密度、准确度)。
二、设备溯源,核查设备校准计划的执行(如校准证书是否在有效期内?校准机构是否具备CNAS认可资质?)。
三、人员能力,查阅人员资质(如学历、职称)、培训记录(如参加标准更新培训)、能力评估结果(如操作考核成绩)。
四、样品管理,观察样品接收、标识、存储、处置流程(如样品是否有唯一标识?存储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五、结果报告,检查报告的格式、内容(如是否包含标准方法编号、设备信息、结果不确定度)、准确性(如结果计算是否正确?)。
例如,方法验证审核中,需查阅非标准方法的验证报告,确认精密度(RSD≤5%)、准确度(偏差≤2%)等指标是否满足要求;设备溯源审核中,需抽查液相色谱仪的校准证书,检查校准项目是否覆盖流速、波长等关键参数——这些都是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环节,也是CNAS评审的重点。
内部审核中的不符合项处理:必须闭环
内部审核的关键是识别并处理不符合项。不符合项分为两类:严重不符合项(体系失效或导致结果不可靠,如“设备无校准证书仍用于检测”“检测方法未验证即使用”)、一般不符合项(轻微偏离,如“记录缺少日期”“文件版本号错误”)。识别时需对照CNAS准则与自身文件,确保判定准确。
针对不符合项,机构需制定纠正措施计划,明确责任部门、整改期限、验证方式。例如,“设备校准证书过期”的严重不符合项,纠正措施需包括“暂停设备使用→联系校准机构→完成校准→更新校准计划”,并提供校准证书、设备启用审批表等证据证明整改有效。CNAS要求所有不符合项必须在认证评审前关闭——若有未关闭的严重不符合项,评审组将直接不推荐认可;一般不符合项未关闭则需延长整改期,影响认证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