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设备期间核查方法如何符合CNAS认证资质要求
[ CNAS认证资质 ]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期间核查是实验室维持设备校准状态有效性、保障检测结果可靠性的核心环节,也是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证中评估设备管理能力的关键要点。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7.11.3条款明确要求,实验室需对校准周期内的设备性能进行核查,以确保其满足检测/校准要求。本文结合CNAS认证的具体条款,系统说明实验室设备期间核查方法的合规设计要点,助力实验室符合认可要求。
明确期间核查的对象范围
CNAS要求期间核查需“基于风险评估”确定对象,并非覆盖所有设备。实验室需结合设备的稳定性、使用频率、量程范围及校准周期内的风险,筛选需核查的设备——例如,使用频繁的电子天平(易因活塞磨损出现误差)、易漂移的pH计(电极老化影响准确性)、用于关键检测项目的ICP-MS(痕量分析对设备稳定性要求高)需优先纳入核查;而稳定性好、使用频次低的设备(如马弗炉),可降低核查频次或免于核查。评估过程需形成《设备风险评估表》,作为核查对象的依据。
选择合规的核查依据文件
核查依据需“充分且适当”(CNAS-CL01:7.11.3),常见合规依据包括: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操作说明书(需关注“性能验证”章节,如分光光度计的波长校准步骤)、国家/行业校准规范(如JJG1036-2008《电子天平校准规范》)、检测方法标准(如GB/T 601-2016《化学试剂 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对滴定管的要求),或实验室自行制定的SOP。若采用自制SOP,需通过实验验证其能有效识别设备偏移(如用有证标准物质CRM验证方法的检出限),避免“凭经验制定”导致依据不满足要求。
制定结构化的核查方案
核查方案需“文件化”,明确以下核心内容:
1、核查参数:选择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参数——例如,气相色谱仪的柱温稳定性、进样口压力;pH计的定位斜率、温度补偿。
2、核查频次:基于设备风险设定——例如,用于HPLC的泵,因泵头磨损易导致压力波动,需每月核查;稳定性好的离心机,每半年核查一次转速。
3、核查方法:详细描述操作步骤,如“将pH计浸入pH=4.00的CRM中,待读数稳定后记录,重复3次,计算平均值”。
4、判定准则:基于校准规范的允许误差——例如,JJG648-2019《数字式黏度计校准规范》要求示值误差≤±5%,则核查时测量CRM的黏度值偏差需≤±5%。
5、责任分工:明确核查人员(设备管理员)、审核人员(质量负责人)。
6、所需材料:列出CRM、参考设备或样品(如“使用GBW(E)130192 pH标准物质”)。
验证核查方法的有效性
CNAS要求核查方法需“能检出设备偏移”,验证方式包括:
1、用CRM验证:例如,用GBW08608氯化钠标准溶液验证离子色谱仪的峰面积,若测量值与CRM标准值偏差≤±5%(符合JJG823-2014要求),则方法有效。
2、参考设备比对:用校准过的高精度温度计测量烘箱温度,与烘箱显示值比对,若差值≤±0.5℃(烘箱最大允许误差),则方法有效。
3、已知样品验证:用已知浓度的葡萄糖溶液验证分光光度计的吸光度,重复10次,标准差≤0.002(分光光度计重复性要求),则方法有效。验证数据需记录,形成《核查方法验证报告》,证明方法适用性。
明确核查结果的判定准则
判定准则需“可操作”,避免模糊表述。常见方式:
1、基于校准规范的允许误差:例如,JJG105-2007《转速表校准规范》要求示值误差≤±1.0%,则核查时测量标准转速源的偏差需≤±1.0%,否则判定“不符合”。
2、基于统计控制限:收集以往3-5次校准数据,计算均值(μ)和标准差(σ),设定警告限(μ±2σ)、行动限(μ±3σ)。例如,天平校准均值为100.0000g,σ=0.02mg,则警告限为100.0000g±0.04mg,行动限为±0.06mg。若结果超出行动限,需立即重新校准;超出警告限,增加核查频次。准则需提前写入方案,不能事后修改。
规范核查记录与溯源管理
CNAS强调“记录的可追溯性”,核查记录需包含:设备名称、编号、型号;核查日期、人员、依据文件编号;使用的CRM名称、编号、有效期、溯源证书号;参考设备的校准证书号;原始测量值、平均值、标准差;结果判定(“符合”/“不符合”);不符合时采取的措施(如重新校准)。此外,溯源链需完整——CRM需能溯源到SI,参考设备需在校准有效期内。记录需保存至少2年(或设备退役后1年),确保评审时可追溯。
规避常见的CNAS不符合项
实验室常出现的不符合项包括:
1、依据不充分:仅用说明书未结合标准,需补充校准规范或方法标准。
2、准则不明确:将“正常”改为具体数值(如“偏差≤±0.1mg”)。
3、方法未验证:自制方法需用CRM或参考设备验证,保留验证记录。
4、记录不全:补充CRM编号、参考设备校准状态等信息。
5、频次不合理:根据设备稳定性调整频次(如稳定性好的设备降低频次)。定期评审核查方案(每年一次),根据设备使用情况更新,确保持续符合CNAS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