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内部审核频率在CNAS认证资质要求中的规定
[ CNAS认证资质 ]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实验室内部审核是CNAS认证资质维持的核心环节,其频率要求直接关系到管理体系的合规性与有效性。CNAS通过《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CL01:2018,等同ISO/IEC 17025:2017)及配套指南,对内部审核频率做出了框架性规定,既明确最低要求,也允许实验室基于风险调整。本文将系统拆解CNAS对频率的具体要求,帮助实验室准确理解并合规实施。
CNAS关于内部审核频率的核心准则来源
CNAS对内部审核频率的要求,核心源于CNAS-CL01:2018第9.2.1条款,该条款规定实验室应“策划并实施内部审核,以确定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自身规定、CNAS要求,以及是否有效实施和保持”。这一条款是频率要求的基础——频率需服务于“验证管理体系有效性”的目标,而非单纯满足“次数”要求。
配套的《内部审核指南》(CNAS-GL024:2018)进一步明确,频率应“基于实验室的规模、活动范围、复杂程度及以往审核结果”。这意味着频率不是固定数值,而是需结合自身实际的“风险驱动型”安排。
需注意的是,CNAS中的“定期”并非指固定时间间隔,而是“有规律、可预期且基于风险”。实验室不能随意跳过审核,也不能无理由频繁审核,所有频率决策都需有文档化的依据。
内部审核的基本频率要求
CNAS-CL01:2018第9.2.1.1条明确:“内部审核应定期进行,通常每年至少一次。”这是频率的最低门槛,但“通常”二字强调了灵活性——不同实验室的频率需适配自身特征。
例如,小型单一业务实验室(如仅做物理尺寸检测),管理体系简单、风险低,每年一次全面审核足以覆盖所有要素(如文件控制、人员培训、设备校准)和活动。但综合型实验室(如同时做化学、微生物、生物安全检测),管理体系涉及高风险领域,仅靠每年一次审核可能无法及时发现问题,需增加频率(如每半年一次)或分阶段审核(按季度覆盖不同领域)。
关键是“全面覆盖”——即使分阶段审核,全年也需完成对管理体系所有要素(如4.1组织、4.2文件控制、5.4检测方法)和所有活动(如样本接收、检测、报告发放)的审核,不能遗漏任何部分。
影响审核频率调整的关键因素
CNAS允许实验室调整频率,核心逻辑是“风险评估”,常见触发因素包括:
一、管理体系变化。当实验室引入新方法、新设备、新场所或调整流程时,需增加审核频率验证新流程的有效性。例如,引入基因检测方法后,需针对样本处理、试剂管理、结果分析等环节每季度审核一次,直到流程稳定。
二、不符合项情况。若以往审核发现大量不符合项(尤其是严重不符合,如检测结果错误),说明管理体系有系统性问题,需增加频率监控整改。例如,某实验室年度审核发现3项严重不符合,需将频率从每年一次增至每半年一次,直到连续两次审核无严重问题。
三、外部反馈。若收到多起客户投诉(如结果不准确)或CNAS监督审核发现问题,需临时增加审核。例如,因客户投诉被要求整改时,需每月一次专项审核定位问题根源。
四、业务量变化。业务量激增(如承接大型项目)会增加流程压力,需增加审核频率确保一致性。例如,业务量从每月100单增至500单时,需每季度审核样本接收、检测流程等关键环节。
审核覆盖范围与频率的联动关系
频率与覆盖范围需联动——范围越广、越复杂,频率需越高。例如,综合实验室覆盖化学、微生物、生物安全多个领域,若按季度分领域审核,每个领域每年一次,但整体频率是季度级,确保全年覆盖所有领域。
对于高风险领域(如生物安全实验室),需单独提高频率。例如,生物安全实验室涉及病原体操作,即使全面审核每年一次,也需每半年一次专项审核,重点检查生物安全柜使用、样本灭活、人员防护等环节,降低风险。
需避免“为频率而频率”——若实验室仅增加频率但遗漏了某些要素(如忽略文件控制),仍不符合要求。因此,制定频率计划前需先明确覆盖范围,再根据范围的复杂性确定频率。
多场所/多领域实验室的频率特殊要求
多场所实验室:CNAS要求“每个场所都需被审核”,频率按每个场所的规模和复杂程度确定。例如,主实验室规模大、复杂,每半年审核一次;分实验室规模小,每年一次。
多领域实验室:同时做检测和校准的实验室,两个领域都需覆盖。例如,检测领域风险高(如化学),每半年审核一次;校准领域成熟,每年一次。
关键是“个性化”——不能用主场所的频率套用到分场所,也不能用一个领域的频率套用到所有领域,需针对每个场所/领域单独评估风险。
内部审核频率的记录与追溯要求
CNAS要求实验室保留三类记录证明频率合规:
一、策划记录:在《内部审核程序》中明确频率的确定依据(如规模、复杂程度、以往不符合项)。例如,“本实验室为综合检测实验室,涉及3个高风险领域,2022年发现2项严重不符合,故频率定为每半年一次”。
二、审核计划:年度计划需明确审核的时间、范围、人员,与策划文件一致。例如,“Q1审核化学领域,Q2审核微生物领域,Q3审核生物安全领域,Q4审核管理要素”。
三、调整记录:若调整频率(如从每年一次增至每半年一次),需记录原因(如新增新冠检测项目)。例如,《调整报告》中说明:“因2023年新增新冠检测,涉及高风险样本处理,故生物安全领域频率调整为每半年一次”。
常见的频率合规性误区
误区一:“每年一次就合规”。忽略“全面覆盖”——若仅审核检测流程,忽略文件控制、人员培训等要素,即使每年一次也不符合要求。
误区二:“只有严重不符合才调频率”。轻微不符合累积也需调整——例如,连续三次审核发现“记录填写不全”,说明流程有问题,需增加频率监控整改。
误区三:“多场所只需审核主场所”。分场所也需审核——若主实验室审核,分实验室未审核,违反CNAS要求。
误区四:“频率越高越合规”。盲目增加频率(如每月一次全面审核)会浪费资源,需结合风险评估——小型成熟实验室无需每月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