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仪器设备台账管理符合CNAS认证资质要求
[ CNAS认证资质 ]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实验室仪器设备台账管理是CNAS认证(依据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中设备管理体系的核心支撑,直接关联检测/校准结果的可追溯性与可靠性。符合要求的台账需覆盖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确保每台仪器的状态、溯源、维护等环节“可查、可证、可追溯”,是实验室通过CNAS评审及维持资质的关键基础工作。
台账需覆盖的核心信息维度
符合CNAS要求的仪器设备台账,首先需明确“全要素”信息记录规则,确保每台设备具有唯一识别性。根据CNAS-CL01:2018 6.4.2条款,设备必须标注“唯一标识”(如“Lab-2023- GC -001”,涵盖年份、设备类型与顺序号),因此台账中需同步记录该编号,避免不同设备混淆。
基础信息还包括设备名称(如“气相色谱仪”)、型号规格(如“Shimadzu GC-2030”)、制造商(如“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购置日期(如“2023年5月10日”)、放置地点(如“三楼仪器室305-2号台”)——放置地点需具体到工位,确保设备定位准确,避免误用或查找困难。
责任人信息是台账的“责任锚点”,需记录设备的日常管理者(如“李四,分析组组长”)及联系方式,CNAS要求“谁管理谁负责”,避免设备维护、校准等工作出现真空。此外,设备的技术参数(如测量范围“0.01-100μg/mL”、分辨率“0.001μg/mL”)也需纳入台账,作为判断设备是否适用于检测项目的依据。
设备溯源性的台账记录要求
CNAS-CL01:2018 6.4.6条款明确要求,“用于检测、校准或抽样的设备及其软件,需能溯源到国家或国际测量标准”,因此台账需重点记录设备的溯源信息。
一、校准/检定机构的资质:若选择外部机构,需记录其CNAS认可编号(如“CNAS L1234”)或法定计量机构资质(如“XX市计量测试研究院”),确保溯源链的有效性。
校准记录需包含校准日期(如“2024年3月15日”)、校准证书编号(如“JZ-2024-0315-007”)、校准有效期(如“2025年3月14日”)及校准结果:若设备合格,需记录“符合JJF 1164-2006《台式气相色谱仪校准规范》要求”;若存在修正因子(如“保留时间偏差+0.02min”),需明确记录修正值及应用范围。
对于无法溯源至国家/国际标准的设备(如实验室自制的专用夹具),台账需记录“自行验证”的方法与结果:比如验证依据的内部规程(如《自制夹具功能验证规程SOP-005》)、验证日期、验证人员、验证数据(如“夹具最大承重100kg,验证结果满足≤100kg检测要求”),确保设备性能可追溯。
维护与故障处理的动态更新
CNAS要求设备需保持“持续满足要求的状态”,因此台账需动态记录日常维护与故障处理信息。日常维护方面,需记录清洁(如“2024年4月5日,用无水乙醇擦拭色谱柱进样口”)、润滑(如“2024年4月20日,给进样器导轨添加硅基润滑油”)、功能检查(如“2024年5月10日,检查载气压力稳定在0.4MPa”)的日期、内容与执行人员,确保维护工作可追溯。
故障处理记录需完整覆盖“全流程”:故障发生时间(如“2024年5月15日14:30”)、故障现象(如“进样器无法自动进样,提示‘机械臂卡滞’”)、维修信息(如“联系岛津售后工程师王五,2024年5月16日维修”)、维修内容(如“更换机械臂传动皮带”)、验证结果(如“2024年5月17日,校准进样量准确性,RSD≤1%,符合要求”)。
需注意的是,故障维修后必须进行“验证”(校准或功能核查),且验证结果需同步至台账——若维修后未验证,设备不得重新使用,台账中需标注“待验证”状态,避免误用不符合要求的设备。
状态标识与台账的关联管理
CNAS要求设备需粘贴“明显的状态标识”(合格、准用、停用),台账需与标识信息一一对应。比如“合格”标识对应“校准合格且在有效期内”的设备,台账需记录标识粘贴日期(如“2024年3月16日”)、标识编号(如“合格-2024-0316-001”);“准用”标识通常用于“部分功能可用”的设备(如“气相色谱仪仅用于非挥发性有机物检测”),台账需记录准用的范围与原因;“停用”标识对应“故障未修”或“超期未校准”的设备,台账需记录停用日期(如“2024年5月15日”)及停用原因(如“进样器故障待修”)。
状态标识变更时,台账需同步更新:比如设备校准超期后,标识从“合格”改为“停用”,台账需记录变更日期(如“2025年3月15日”)、变更原因(如“校准有效期届满未复校”)及操作人(如“设备管理员赵六”),确保台账与设备实际状态一致。
设备变更的全流程记录
设备的任何变更(搬迁、改造、报废)都需在台账中“全链路”记录。搬迁方面,需记录搬迁日期(如“2024年6月10日”)、原地点(“三楼仪器室305-2号台”)、新地点(“四楼新仪器室402-1号台”)及搬迁后的验证结果(如“2024年6月11日,测试载气压力稳定性,波动≤0.01MPa,符合要求”),确保搬迁不影响设备性能。
改造方面,需记录改造原因(如“原色谱柱温箱最高温度300℃,无法满足新项目‘高沸点化合物检测’需求”)、改造内容(如“更换温箱加热模块,最高温度提升至400℃”)、改造单位(如“岛津授权维修站”)、改造后的校准结果(如“2024年7月5日,校准温箱温度准确性,误差≤±1℃,符合要求”)。
报废方面,需记录报废日期(如“2024年12月31日”)、报废原因(如“色谱柱进样口磨损严重,维修成本超过设备残值”)、处置方式(如“出售给XX二手仪器公司,编号CS-2024-1231-001”),确保设备退出流程合规。
台账数据的可追溯性与查询要求
CNAS评审时,评审组会通过“抽查台账+核对设备”验证可追溯性,因此台账需满足“快速检索”要求。电子台账方面,需建立“唯一标识-全记录”关联:比如输入设备编号“Lab-2023-GC-001”,可直接调出其校准、维护、故障、变更等所有记录;纸质台账需按“设备编号”分类归档,每台设备单独成册,记录页按时间顺序排列,确保记录连续。
此外,台账需避免“事后补记”——所有信息需在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录入,比如校准完成后立即记录证书编号与结果,故障维修后当天更新维修信息,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与及时性。
台账的定期审核机制
CNAS要求实验室“对设备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台账审核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实验室需制定“台账审核计划”:比如每月末由设备管理员与质量负责人共同审核,内容包括:
1、信息完整性(如是否漏记校准日期)。
2、数据准确性(如校准有效期是否与证书一致)。
3、状态一致性(如台账中的“合格”标识是否与设备实际标识一致)。
审核中发现问题需立即整改:比如2024年5月审核时发现“Lab-2023-GC-001”未记录4月的维护内容,需补充“2024年4月5日清洁进样口”的记录;若发现台账中“校准有效期”写错(如“2025年3月15日”误写为“2025年5月15日”),需立即修正并签字确认,确保台账符合CNAS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