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AS认证资质现场评审中对质量手册的审核重点
[ CNAS认证资质 ]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质量手册是实验室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集中体现对CNAS认证准则的理解与执行方案,是CNAS现场评审中审核管理体系符合性、有效性的核心依据。明确其审核重点,能帮助实验室针对性完善手册内容,精准应对评审要求。
质量手册的架构完整性审核
CNAS评审首先关注手册架构是否覆盖管理体系全要素。按CNAS-CL01:2018要求,手册需包含引言(实验室宗旨)、范围(检测/校准领域与适用边界)、引用文件(CNAS准则、国家/行业标准)、术语定义(统一内部表述)、管理体系描述(对应准则各条款)及附录(程序文件清单、组织结构图)等部分。例如,若手册未明确“适用范围”(如未涵盖新增的“水质中挥发性有机物检测”项目),或缺失“引用文件”中CNAS-CL01:2018的表述,会被质疑体系边界不清。
架构还需逻辑连贯,如“范围”需与“检测能力表”一致,“管理体系描述”需对应“引用文件”的准则条款。若“设备管理”部分突然提及“客户投诉”,或“职责权限”与“组织结构图”矛盾(如组织结构图显示“质量负责人直接向最高管理者汇报”,但手册写“向技术负责人汇报”),将视为架构不完整。
与CNAS准则的符合性审核
符合性是手册的核心要求,评审组会逐句核对内容与CNAS准则的对应关系。以“4.1组织”条款为例,手册需明确实验室法律地位(如“独立法人,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并附营业执照、组织结构图等支持文件;若仅写“实验室合法运营”却无实质证明,将不符合要求。
技术要素方面,“5.4.1检测方法选择”需规定“优先采用国际/国家/行业标准,无标准时需制定非标准方法并验证”;“5.10.1结果报告”需明确“报告包含检测依据、结果、不确定度(如需)”。若手册遗漏“5.6测量溯源性”中“设备需校准至国家基准”的要求,或“4.2.2文件控制”未明确“文件批准流程”,将直接判定不符合项。
内容的可操作性与针对性审核
手册需避免“泛泛而谈”,需结合实验室实际制定可执行条款。例如“设备校准”,若仅写“定期校准”,未明确“校准周期(如气相色谱仪每12个月1次)”“校准机构资质(需CNAS认可)”“不合格设备处理(贴‘停用’标签、隔离)”,则缺乏可操作性;若为食品检测实验室,手册需针对“微生物检测”特殊要求,如“无菌室每月沉降菌检测≤10CFU/皿”,而非照搬通用条款。
“客户投诉处理”是常见审核点,手册需明确“接收渠道(电话、邮箱)”“处理时限(24小时响应、5个工作日初步回复)”“反馈方式(书面/电话)”。若仅写“处理投诉”却无具体流程,评审组会询问员工“如何处理投诉”,若回答模糊,将视为可操作性不足。
与实际运作的一致性审核
评审组通过“文件+现场”验证手册与实际的一致性。例如手册规定“报告需经授权签字人审核”,会抽查近期报告,检查签字人是否在授权名单中;手册规定“环境温湿度20±2℃、50%±5%RH”,会查看监控记录,若某日温湿度25℃、60%RH却无处理记录,将判定“未执行手册要求”。
“样品管理”验证中,手册规定“保存期限7天”,会检查样品室标识(样品编号、接收日期),若发现超期样品未处置,或样品状态与记录不符(记录“完好”但实际变质),则说明手册与实际脱节。
变更控制的有效性审核
变更控制确保手册持续有效,评审组会检查“变更流程”与“执行情况”。例如CNAS-CL01:2018替代旧版时,手册需及时修订“管理体系描述”;新增“土壤重金属检测”项目时,需更新“适用范围”与“检测能力表”,并附方法验证报告、人员培训记录。
审核变更记录:需有“变更申请单(原因)”“评审记录(质量/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记录(最高管理者签字)”“发布记录(员工签收)”。若变更仅口头通知,或员工未收到新版手册,将视为变更无效。
职责权限的明确性审核
手册需明确各岗位“职责”与“权限”,避免交叉或遗漏。例如“最高管理者”负责“批准质量方针、主持管理评审”;“质量负责人”负责“监督体系运行、审核不符合项”;“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检测方法、审核不确定度”;“检测人员”负责“按标准操作、记录原始数据”。
若未明确“谁有权批准设备采购”,会导致流程混乱;若“质量负责人”与“技术负责人”均负责“审核报告”,会引发责任不清。评审组会询问“质量负责人的职责是什么”,若回答与手册不一致,将视为职责不明确。
对关键过程的覆盖程度审核
关键过程是体系核心,手册需覆盖全流程。例如“检测过程”需包含“方法选择→样品制备→设备操作→数据记录→结果计算→报告出具”;“样品管理”需包含“接收→标识→保存→处置”,明确“接收时检查包装完整性,记录异常状态”“标识包含编号、名称、状态”;“数据处理”规定“原始数据用钢笔记录,修改时划改签名”“计算结果需复核”。
“设备管理”需覆盖“采购→验收→校准→使用→维护→报废”,明确“新设备需验收(检定/性能测试)”“日常维护(液相色谱仪每周换流动相)”“报废由技术负责人批准”。若未覆盖“设备验收”,抽查新设备验收记录,若缺失则视为关键过程覆盖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