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CMA认证资质时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的要求
[ CMA认证资质 ]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申请CMA认证时,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是保障检测数据有效性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实验室能否满足《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 214-2017)的要求。期间核查通过监控仪器在两次校准/检定间的性能稳定性,及时发现漂移或异常,是实验室质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CMA审查要点,详细解读申请时期间核查的具体要求。
期间核查的定义与CMA认证中的定位
期间核查是实验室在仪器设备校准/检定周期内,为确认其是否保持校准状态而开展的质量控制活动,核心是“监控稳定性”而非“重新溯源”。根据RB/T 214-2017要求,申请CMA的实验室必须建立期间核查程序,将其纳入《设备管理程序》,明确职责、方法与流程——这是CMA评审的必查项,未建立程序将直接影响认证结果。
例如,某实验室的气相色谱仪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塑化剂,若未开展期间核查,无法证明仪器在1年校准周期内的性能稳定,CMA评审时将被要求整改。
期间核查的适用范围与筛选原则
并非所有仪器都需核查,实验室需按“风险优先”原则筛选对象:
1)关键检测参数用的仪器(如测水中重金属的原子吸收光谱仪)。
2)使用频率高、易漂移的仪器(如每天使用的pH计、天平)。
3)校准周期长(≥1年)的仪器(如光谱仪)。
4)移动或现场使用的仪器(如便携式VOC检测仪)。
5)易受环境影响的仪器(如红外测温仪)。
反例:实验室的玻璃烧杯、量筒等辅助设备,因稳定性好且不直接影响检测结果,无需期间核查;而用于滴定分析的电子天平(每天使用10次以上),则需每月核查1次。
期间核查计划的制定要求
期间核查计划需“一器一策”,明确以下内容:
1)核查对象:列出仪器编号、型号、用途(如“天平:编号S001,型号FA2004,用于样品称量”)。
2)时间间隔:根据稳定性调整,如pH计每2周1次、色谱仪每季度1次。
3)核查项目:针对关键性能指标(如天平的重复性、线性;pH计的定位准确性)。
4)核查方法:如用标准砝码查天平、用标准缓冲溶液查pH计。
5)责任人:设备管理员或检测人员(需经培训)。
6)判定标准:基于校准规范(如JJG 1036-2008《电子天平检定规程》)或仪器说明书(如pH计误差≤0.1pH)。
计划需经技术负责人审核,每年评审1次——若某仪器稳定性下降(如天平重复性从0.001g变为0.003g),需将核查间隔从每月1次缩短为每2周1次。
期间核查的具体实施方法
常见核查方法需“简便有效”,包括:
1)有证标准物质(CRM)核查:用已知值的标准物质验证,如用E2级标准砝码(100g)查天平,连续称3次,示值偏差≤0.002g则合格。
2)稳定样品重复检测:用实验室留存的已知浓度样品(如1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查分光光度计,连续测3次,吸光度RSD≤1%则合格。
3)设备间比对:用两台同型号色谱仪测同一样品,结果偏差≤5%则合格。
4)功能核查:如pH计的温度补偿功能,用25℃和30℃的缓冲溶液测试,示值误差≤0.1pH则合格。
实施时需注意:标准物质需在有效期内,操作需符合仪器说明书(如分光光度计需预热30分钟),避免人为误差。
期间核查的记录与文档要求
CMA要求记录“可追溯”,需包含:
1)基本信息:核查日期、仪器编号、使用状态(正常/维修)。
2)核查依据:标准物质编号(如“砝码:编号CRM005,证书号20230415”)。
3)原始数据:如天平称量100g砝码的结果(100.001g、99.999g、100.000g)。
4)结果判定:“平均值100.000g,偏差0.001g,符合JJG 1036-2008要求”。
5)人员签名:核查人(张三)、审核人(李四)。
记录需及时填写(不得事后补),按仪器编号归档,保存期限≥5年——CMA评审时会抽查记录的完整性(如近6个月的核查记录)。
期间核查结果的处理流程
结果处理需“闭环管理”:
1)合格:在仪器台账标注“核查合格,继续使用”。
2)不合格:立即停用(贴“停用”标签),分析原因(如仪器老化、标准物质失效),采取维修/重新校准措施,修复后重新核查。
3)无法修复:报废并更新台账。
案例:某实验室的分光光度计核查时,用10mg/L高锰酸钾溶液测吸光度,结果RSD=2.5%(判定标准≤1%),需立即停用,重新校准后用同一标准溶液核查,RSD=0.8%,则恢复使用;若校准后仍不合格,需联系厂家更换光源。
期间核查与校准/检定的区别
实验室需明确两者差异,避免CMA评审时失分:
1)目的:校准/检定是“溯源”(确认仪器准确),期间核查是“监控”(确认仪器稳定)。
2)主体:校准/检定由第三方机构(如计量院)做,期间核查由实验室自己做。
3)周期:校准周期固定(如1年),期间核查间隔灵活(如每月)。
4)结果:校准给出修正值(如天平100g时修正+0.002g),期间核查给出“是否保持校准状态”的判定。
例如,电子天平的校准由计量院完成,给出修正值;而期间核查由实验室用标准砝码测试,确认天平是否保持校准后的状态(如称量100g时示值100.001g,误差≤0.00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