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桥架防火等级检测主要项目及技术参数分析
防火等级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电缆桥架是建筑电气系统中支撑和保护电缆的核心部件,其防火性能直接关系到火灾发生时电力传输的稳定性及人员逃生的安全性。不合格的桥架可能在火灾中快速燃烧、释放有毒烟雾,甚至引发电缆短路扩大火势。因此,防火等级检测需通过多维度项目验证其燃烧性能、耐火极限、烟毒特性及结构稳定性。本文将详细拆解电缆桥架防火等级检测的主要项目及关键技术参数,为生产、检测及使用环节提供专业参考。
燃烧性能分级检测
燃烧性能是电缆桥架防火等级的基础指标,依据《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分为A(不燃)、B1(难燃)、B2(可燃)、B3(易燃)四个等级,其中A类又细分为A1(不燃无机材料)和A2(不燃有机材料)。检测的核心是判断材料在遇火时的燃烧特性,常用方法包括氧指数法(GB/T 2406)、垂直燃烧法(GB/T 10798)及炉内温升测试(针对A类材料)。
氧指数法是最直观的测试手段:将试样置于氧氮混合气流中,逐步降低氧气浓度直至试样无法维持燃烧,此时的氧浓度即为氧指数(OI)。技术参数方面,B1级桥架要求OI≥32%(意味着在氧气浓度低于32%的环境中无法燃烧),B2级要求OI≥26%;而A类不燃材料需通过炉内温升测试将试样放入高温炉,加热至750℃并保持30分钟,要求炉内温升≤50℃、试样质量损失率≤50%,且无明显燃烧现象。
垂直燃烧法主要用于评估材料的火焰传播能力:将试样垂直固定,用本生灯火焰灼烧10秒后移开,观察试样的燃烧时间和滴落物情况。B1级要求“余焰时间≤30秒、余灼时间≤60秒,且滴落物不引燃下方滤纸”;B2级要求“余焰时间≤60秒、余灼时间≤120秒”。这些参数直接反映材料的难燃程度,是划分防火等级的核心依据。
防火涂层性能补充检测
对于钢制等可燃基材的桥架,常通过涂刷防火涂层提升防火性能,涂层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体效果。检测项目包括粘结强度、涂层厚度及耐候性。
粘结强度依据《色漆和清漆 拉开法附着力试验》(GB/T 5210)测试:用拉开法测量涂层与基材的粘结力,要求≥0.3MPa若粘结强度不足,涂层易在长期使用中脱落,失去对桥架的防火保护。涂层厚度用测厚仪测量,不同耐火极限对应不同厚度:0.5h耐火极限要求≥0.5mm,1h≥1.0mm,2h≥1.5mm厚度不足会导致热量快速传导至基材,加速钢材升温变形。
耐候性依据《色漆和清漆 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GB/T 1865)测试:将涂层试样置于紫外线老化箱中1000小时,要求无开裂、脱落、粉化。例如,户外安装的钢制桥架若涂层老化失效,钢材会直接暴露在火焰中,快速失去结构强度。
耐火性能综合测试
耐火性能是衡量电缆桥架在火灾中维持功能的关键指标,依据《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GB/T 9978)进行。测试时,桥架需模拟实际安装状态(支撑间距、电缆负载),并按照ISO 834标准升温曲线加热即“升温速率30℃/min至100℃,随后以平均5℃/min升温至1200℃”。
核心技术参数是“耐火极限”,即桥架从受火开始到失去防火功能的时间,常见等级为0.5h、1h、2h。判断标准有三点:一是结构完整性(无坍塌、断裂);二是无穿透性火焰(火焰未从桥架一侧蔓延至另一侧);三是电缆温度控制(预埋热电偶监测电缆温度,聚氯乙烯绝缘电缆要求≤160℃)。例如,1h耐火极限的桥架需在加热60分钟后,仍能支撑电缆重量、无穿透火焰,且电缆温度未超过耐受值。
测试中还需监测“背火面温升”桥架背火面的温度升高值要求≤140℃(相对于初始温度)。若温升过高,说明桥架隔热性能不足,可能导致相邻区域的可燃物被引燃,扩大火灾范围。
烟密度特征检测
火灾中,烟雾的危害往往比火焰更直接高浓度烟雾会降低能见度、阻碍逃生,还可能导致人员窒息。电缆桥架的烟密度检测依据《建筑材料燃烧或分解的烟密度试验方法》(GB/T 8627),采用“烟密度箱法”:将试样置于密封箱内用丙烷火焰点燃,通过光电探测器实时监测烟密度变化。
关键参数包括“最大烟密度(MSD)”和“烟密度发展速率(RSD)”。MSD是试验中烟密度的最大值,B1级要求≤75(烟密度值0-100,数值越小烟雾越少),B2级≤90;RSD是烟密度随时间的变化速率,计算公式为“(MSD/达到MSD的时间)×100”,要求≤150。例如,某B1级桥架的MSD为65、RSD为120,说明其燃烧时烟雾释放量少且速度慢,能为逃生争取更多时间。
需注意,地下车库、走廊等通风不畅区域的桥架,对MSD要求更严格(如≤70)这些区域烟雾不易扩散,容易积聚成高浓度烟团,加剧逃生难度。
燃烧毒性指标检测
电缆桥架燃烧时释放的有毒气体是导致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常见有害气体包括一氧化碳(CO)、氯化氢(HCl)、二氧化硫(SO2)等。检测依据《材料产烟毒性危险分级》(GB/T 20285),采用“静态舱法”:将试样在封闭舱内燃烧,收集气体后用气相色谱仪测定浓度。
技术参数需符合“Z1级”(最低毒性等级)要求:CO≤2500mg/m³(CO是窒息性气体,浓度超过1000mg/m³会导致头痛恶心,4000mg/m³会在30分钟内致死);HCl≤100mg/m³(HCl具有强腐蚀性,会损伤呼吸道黏膜引发肺水肿);SO2≤500mg/m³(SO2会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引发哮喘)。
对于商场、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桥架,常要求更严格的“Z0级”(无毒性危险):CO≤1500mg/m³、HCl≤50mg/m³进一步降低有毒气体对人员的伤害风险。
耐火结构完整性验证
耐火性能测试中,“结构完整性”是核心标准即使材料燃烧性能达标,若结构坍塌或连接松动,仍无法保护电缆。验证项目包括支撑结构变形量、连接部位紧固性及电缆固定状态。
支撑结构变形量用激光测距仪测量:要求受火后挠度≤L/100(L为支撑间距)。例如,支撑间距2000mm的桥架,挠度需≤20mm。连接部位检查螺栓、卡扣是否松动若松动脱落,桥架会失去支撑。电缆固定状态需监测是否因桥架变形而移位、外露若电缆外露,会直接接触火焰导致短路,引发二次火灾。
结构完整性验证需贯穿整个测试过程:不仅要看测试结束时的状态,还要监测加热中是否“早期失效”(如加热15分钟后支撑变形超过限值)。早期失效会导致桥架提前失去防火功能,无法达到设计的耐火极限。
环境适应性辅助检测
电缆桥架的防火性能需在长期使用中保持稳定,因此需通过环境适应性测试验证抗劣化能力,常见项目包括耐湿热、耐盐雾及耐低温。
耐湿热性依据《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试验Ca:恒定湿热》(GB/T 2423.3)测试:将桥架置于40℃、相对湿度90%-95%的环境中48小时,要求无明显锈蚀、变形(钢制桥架锈蚀面积≤5%,变形量≤0.5mm)。耐盐雾性依据《试验Ka:盐雾》(GB/T 2423.17)测试:用5%氯化钠溶液连续喷雾96小时,要求锈蚀面积≤5%沿海地区的桥架需延长至168小时,因为海洋环境盐雾浓度更高。
耐低温性针对北方寒冷地区:依据《试验Fc:振动(正弦)》(GB/T 2423.10),将桥架置于-40℃环境中24小时后用冲击锤击打,要求无开裂、破损低温会使材料变脆,易因冲击断裂。这些测试确保桥架在不同环境中不会因腐蚀、变形降低防火性能,维持长期安全性。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