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服务热线:

中药饮片有毒有害检测执行什么标准

三方检测机构 2025-10-28

有毒有害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用药的核心载体,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疗效与安全。有毒有害成分(如毒性生物碱、重金属、农药残留、真菌毒素等)是影响饮片质量的关键风险点,需通过严格检测管控。明确中药饮片有毒有害检测的执行标准,是保障饮片质量、规范行业生产的重要基础。本文将系统梳理中药饮片有毒有害检测涉及的主要标准及具体应用。

中药饮片有毒有害检测的基础法定标准——《中国药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是中药饮片质量控制的核心法定标准,分为一部(收载中药材、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和四部(收载通用技术要求、药用辅料等)。其中,一部针对具体饮片规定了有毒有害成分的限量要求,四部提供了通用检测方法,两者结合构成饮片有毒有害检测的基础框架。

例如,一部收载的“附子”饮片项下,明确要求“乌头碱(C34H47NO11)不得过0.020%,双酯型生物碱(以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总量计)不得过0.040%”;“马钱子”饮片要求“士的宁(C21H22N2O2)应为1.20%~2.20%,马钱子碱(C23H26N2O4)不得少于0.80%”。这些都是针对毒性成分的直接限量规定。

四部则收载了“毒性成分测定法”“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测定法(2312)”“农药残留量测定法(2341)”“真菌毒素测定法(2351)”“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2331)”等通用方法,为具体饮片的有毒有害检测提供技术依据。例如,“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测定法”规定了铅、镉、砷、汞、铜的检测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并明确了一般饮片的限量:铅≤5mg/kg、镉≤0.3mg/kg、砷≤2mg/kg、汞≤0.2mg/kg、铜≤20mg/kg。

毒性成分的专项检测标准

中药饮片中的毒性成分多为生物碱、苷类、萜类等,需针对具体饮片制定专项标准。这类标准主要来自《中国药典》一部的具体饮片项下,部分补充于局颁标准(如《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

以“附子”饮片为例,其毒性成分主要为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中国药典》2020版一部明确要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四部“512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酯型生物碱总量不得超过0.040%——该限量直接对应附子的安全性:双酯型生物碱是附子的主要毒性物质,水解后生成的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乌头碱等)毒性降低,进一步水解为胺醇型生物碱(乌头原碱)则几乎无毒性。

另一例是“马钱子”饮片,其毒性成分为士的宁(番木鳖碱)和马钱子碱,《中国药典》要求士的宁含量为1.20%~2.20%、马钱子碱不得少于0.80%。士的宁是中枢神经兴奋剂,过量会导致惊厥甚至死亡,因此需严格控制含量范围——既保证疗效(士的宁是马钱子的有效成分),又避免毒性风险。

再如“巴豆”饮片,其毒性成分主要为脂肪油(巴豆油)和巴豆苷,《中国药典》要求脂肪油含量为22.0%~31.0%,巴豆苷不得少于0.80%。巴豆油中的巴豆醇二酯类化合物是强刺激性物质,过量会导致腹泻、呕吐,因此需限定脂肪油含量;巴豆苷则具有一定毒性,需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控制其下限(保证疗效)与上限(避免毒性)。

重金属与有害元素的检测标准

重金属(铅、镉、汞、铜)与有害元素(砷)是中药饮片的常见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土壤、水源、农药、加工设备等。其检测标准以《中国药典》四部“2312有害元素测定法”为核心,部分参考行业标准(如《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WM/T 2-2004)。

《中国药典》2020版四部规定,一般饮片的重金属限量为:铅≤5mg/kg、镉≤0.3mg/kg、砷≤2mg/kg、汞≤0.2mg/kg、铜≤20mg/kg。例如,“黄芪”饮片需检测铅、镉、砷、汞、铜,其中铅不得超过5mg/kg,砷不得超过2mg/kg——这些限量依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风险评估数据制定,确保长期服用的安全性。

对于矿物类饮片(如朱砂、雄黄),则有特殊要求。例如“朱砂”饮片,《中国药典》要求含硫化汞(HgS)不得少于98.0%,同时检查“可溶性汞盐”:取本品1g,加稀盐酸10ml加热煮沸10分钟,滤过蒸干后,加氢氧化钠试液与淀粉指示液,不得显蓝色(避免游离汞存在)。“雄黄”饮片则要求含二硫化二砷(As2S2)不得少于90.0%,并检查三氧化二砷(As2O3)不得超过0.10%——三氧化二砷是砒霜的主要成分,毒性极强,因此需严格控制。

农药残留的检测标准

中药饮片的农药残留主要来自中药材种植过程中使用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常见种类包括有机氯类(六六六、滴滴涕)、有机磷类(敌敌畏、乐果)、拟除虫菊酯类(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其检测标准以《中国药典》四部“2341农药残留量测定法”为核心,部分参考GB 2763《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但《中国药典》的要求更严格)。

《中国药典》2020版四部“2341农药残留量测定法”提供了5种检测方法(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等),覆盖了22种有机氯、18种有机磷、14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例如,“菊花”饮片需检测六六六(总异构体)≤0.1mg/kg、滴滴涕(总异构体)≤0.1mg/kg、敌敌畏≤0.05mg/kg、氯氰菊酯≤0.1mg/kg——这些限量是基于农药的毒性、残留特性及饮片的用药剂量制定的,确保长期服用的安全性。

需注意的是,部分饮片因种植方式特殊(如野生或绿色种植),可能需执行更严格的标准。例如,出口欧盟的中药饮片需符合欧盟《关于植物药注册程序的指令》(2004/24/EC)的要求,农药残留限量更严(如六六六≤0.01mg/kg),此时需采用《中国药典》的方法结合欧盟标准进行检测。

真菌毒素的检测标准

真菌毒素是真菌在中药材贮藏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常见种类包括黄曲霉毒素(B1、B2、G1、G2)、赭曲霉毒素A、展青霉素等,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其检测标准以《中国药典》四部“2351真菌毒素测定法”为核心。

《中国药典》2020版四部“2351真菌毒素测定法”提供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等检测方法,并明确了不同饮片的限量。例如:“桃仁”“杏仁”“酸枣仁”等种子类饮片,黄曲霉毒素B1≤5μg/kg、总黄曲霉毒素(B1+B2+G1+G2)≤10μg/kg;“人参”“西洋参”等根茎类饮片,总黄曲霉毒素≤10μg/kg;“麦冬”“天冬”等根类饮片,赭曲霉毒素A≤5μg/kg;“山楂”“乌梅”等果实类饮片,展青霉素≤50μg/kg。

以“桃仁”为例,黄曲霉毒素B1是已知最强的致癌物质之一,其限量≤5μg/kg是基于WHO的每日容许摄入量(TDI)制定的:WHO规定黄曲霉毒素B1的TDI为0.01μg/kg体重,按成人每日服用桃仁3~9g计算,5μg/kg的限量可确保每日摄入量不超过TDI。

二氧化硫残留的检测标准

二氧化硫残留主要来自中药材加工过程中的硫磺熏蒸(用于漂白、防霉、防虫),过量的二氧化硫会刺激呼吸道、胃肠道,甚至导致慢性中毒。其检测标准以《中国药典》四部“2331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为核心。

《中国药典》2020版四部“2331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提供了酸碱滴定法(第一法)和离子色谱法(第二法),并根据饮片种类制定了不同的限量:

1、山药、牛膝、粉葛、天冬、天麻、天花粉、白及、白芍、白术、党参等10种饮片,二氧化硫残留不得超过400mg/kg——这些饮片易变色、发霉,硫磺熏蒸是传统加工方法,因此限量较宽;

2、其他饮片(如黄芪、当归、川芎、甘草等),二氧化硫残留不得超过150mg/kg——这些饮片耐贮藏,硫磺熏蒸需求少,因此限量更严。

需注意的是,部分企业为追求外观美观,过度使用硫磺熏蒸(如将白芍熏至雪白),此时需通过离子色谱法(第二法)准确测定二氧化硫残留——离子色谱法较酸碱滴定法更灵敏,可避免其他还原性物质的干扰。

其他有害物的检测标准

除上述几类外,中药饮片还可能存在掺杂使假带来的有害物,如工业染料(苏丹红、孔雀石绿)、增重剂(滑石粉、碳酸钙)、非法添加物(西地那非、布洛芬)等。其检测标准多来自《中国药典》的鉴别项或补充检验方法。

例如,“红花”饮片常被用苏丹红染色(模仿天然红花的红色),检测方法为《中国药典》四部“5002薄层色谱法”:取红花粉末0.5g,加80%丙酮5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苏丹红Ⅰ对照品,加80%丙酮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水-甲醇(7:2:3:0.4)为展开剂,展开后检视,供试品色谱中不得出现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斑点。

再如“石斛”饮片常被用滑石粉增重(提高重量),检测方法为《中国药典》四部“2302灰分测定法”:取石斛粉末2g,炽灼至恒重,总灰分不得超过1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3.0%——滑石粉主要成分为硅酸镁,酸不溶性灰分高,因此可通过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控制增重剂的使用。

对于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饮片(如“壮阳”类饮片添加西地那非),则需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中国药典》四部“5221液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检测,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准确识别痕量的化学药物。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