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支撑应力怎么检测
混凝土检测,工程材料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混凝土支撑是基坑支护、高支模等工程的核心受力构件,其应力状态直接决定结构安全性。准确检测混凝土支撑应力,能及时识别过载、开裂等隐患,避免坍塌事故。本文结合工程实践,详细梳理混凝土支撑应力的检测原理、常用方法及操作要点,为现场检测提供专业参考。
混凝土支撑应力的基本概念
混凝土支撑应力是支撑在荷载作用下内部单位面积的内力分布,主要包括轴向应力(由轴力引起,σ=N/A)和弯曲应力(由弯矩引起,σ=My/I)。工程中关注的“工作应力”是实时受力状态,区别于混凝土凝固时产生的“残余应力”。
轴向应力为支撑沿轴线方向的压力或拉力,弯曲应力则集中在跨中(正弯矩)或支座(负弯矩)部位。检测前需明确支撑的受力形式(轴心受压、偏心受压或受弯),才能针对性选择方法。
此外,混凝土支撑的应力具有“分布性”——跨中弯曲应力最大,支座轴向应力集中,接头处应力传递薄弱,检测需优先覆盖这些“应力热点”。
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检测前需收集结构信息:包括设计图纸(截面尺寸、配筋率、设计荷载)、施工记录(混凝土浇筑日期、养护情况)及混凝土强度检测报告(用于计算弹性模量E)。这些是解读结果的基础。
现场检查不可少:观察支撑表面有无裂缝(宽度>0.2mm需警惕)、变形(挠度过大或轴向压缩)或腐蚀(钢筋锈蚀影响黏结力)。若存在严重损伤,需先评估结构安全再检测。
仪器校准是关键:所有检测仪器(应力计、应变仪、FBG解调仪)需在检测前7天内计量校准,记录证书编号。例如振弦式应力计需用标准频率仪验证频率响应,确保数据准确。
预埋式应力计法:实时监测核心方案
预埋式应力计是现场最常用的实时监测方法,原理是将振弦式或电阻式传感器埋入混凝土,应力变化引起频率/电阻改变,通过采集仪转化为应力值。
振弦式应力计抗干扰强、稳定性好,安装时需在浇筑前固定在钢筋骨架的应力传递路径上(如轴向钢筋中点),用扎带绑定,电缆用波纹管引出。测点需覆盖跨中、支座及接头(间距1-2米),例如10米支撑需布置5个测点。
数据采集:浇筑后7天读取初始值(混凝土强度达70%);施工阶段(如土方开挖)每2小时一次;稳定后每天一次。采集时需同步记录温度,用于后续补偿。
后装式应力计法:已成型支撑的补救
未预埋传感器的已成型支撑,可采用后装式应力计,通过黏贴应变片或钻孔应力计测量表面应变,再换算为应力(σ=Eε)。
黏贴应变片步骤:
①定位应力热点(跨中/裂缝附近);
②打磨表面(去浮浆、油污),酒精擦拭;
③用氰基丙烯酸酯胶粘贴应变片,环氧树脂防护;
④接线至应变仪。需确保应变片方向与应力一致,否则读数偏差。
钻孔式应力计适合长期监测:用金刚石钻头钻Φ10-16mm、深20-30mm的孔(不超保护层),清理后用环氧砂浆固定应力计,防水胶带防护。钻孔时需控制转速(≤500rpm),避免摩擦生热影响结果。
应力释放法:内部应力的直接测量
应力释放法(盲孔法)通过局部破坏释放内部应力,测量应变变化推算原应力,适合检测残余应力或工作应力。原理是钻孔后孔边应变变化与原应力成正比。
操作步骤:
①打磨测点至光洁,粘贴三向应变花;
②记录初始应变;
③用小直径钻头(Φ2-5mm)在应变花中心钻孔(深10-15mm);
④10分钟后记录最终应变;
⑤代入公式σ=(E/(1-ν²))*(εx+νεy)/2计算(ν=0.2为泊松比)。
注意事项:应变花需粘贴紧密,钻孔深度不能伤钢筋,需用温度补偿片修正摩擦热引起的读数漂移。
光纤光栅(FBG)法:智能化监测新选择
FBG法利用光栅波长随应力漂移的原理(Δλ=Kσ),通过解调仪读取波长变化计算应力,适合抗电磁干扰、耐腐蚀或分布式监测场景。
FBG法优势:
①抗电磁干扰(适合地铁/电力工程);
②分布式监测(一根光纤串联多个光栅,覆盖全长);
③实时远程传输(数据至云平台)。预埋时绑定钢筋,后装时粘贴表面并用不锈钢护罩防护。
注意事项:光纤需用波纹管保护,避免施工损坏;每个光栅需实验室标定应力-波长曲线;解调仪需选分辨率≤1pm的型号,确保精度(≤0.1MPa)。
数据处理与验证
数据需三步处理:
①剔除异常值(如读数突变);
②温度补偿(用温度传感器读数修正,εt=αΔT,α=1.0×10^-5/℃);
③应力换算(σ=Eε,E取现场混凝土强度对应的弹性模量)。
验证需结合多维度信息:
①与设计值对比(超设计值需排查超载/强度不足);
②与变形对比(应力增大应伴随挠度增加,否则传感器故障);
③与裂缝对比(裂缝附近应力应集中,无变化需调整测点)。
现场检测的安全与质量控制
安全防护:检测人员需戴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滑鞋;现场设置警示带,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设备固定在稳定支架上,避免掉落。
仪器防护:振弦式应力计电缆用防水胶带包裹;应变仪放防水箱;FBG解调仪远离强电磁场(如电焊机)。
报告规范:需包括工程概况、检测依据(如GB/T 50152-2012)、方法(仪器型号、测点图)、数据处理(温度补偿曲线)及结论建议(明确应力是否符合设计,不符需提出整改措施如减小荷载、增设支撑)。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