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接触纸张耐溶剂性检测的荧光物质迁移测试规范流程
耐溶剂性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食品接触纸张广泛应用于包装、餐具等领域,但其含有的荧光物质(如荧光增白剂)可能通过溶剂迁移至食品,引发安全隐患。耐溶剂性检测中的荧光物质迁移测试是评估其安全性的核心环节,规范的流程能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为食品接触材料合规性提供科学依据。
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测试前需完成样品、试剂与设备的准备。样品按GB/T 2828.1抽样规则选取接触食品的内表面,尺寸统一为50mm×50mm,用去离子水冲洗表面后晾干,避免阳光直射。试剂需选分析纯及以上纯度,模拟溶剂包括蒸馏水、3%乙酸、10%乙醇、橄榄油;设备需提前校验,如恒温水浴锅(精度±0.5℃)、荧光分光光度计(波长精度±1nm)、固相萃取装置。
环境条件控制在温度20-25℃、相对湿度40%-60%,试验台面用无荧光洗涤剂清洁,防止交叉污染。需提前检查试剂是否过期、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确保试验条件一致。
模拟溶剂的选择与配制
模拟溶剂需匹配食品接触场景:水性食品用蒸馏水,酸性食品用3%乙酸,含醇食品用10%乙醇,脂肪类食品用橄榄油(依据GB 31604.1)。配制时,3%乙酸取3mL冰乙酸加97mL蒸馏水,pH需在2.8-3.2之间;10%乙醇取10mL无水乙醇加90mL蒸馏水,静置30min。
橄榄油需选食品级,且提前做空白试验确认自身荧光强度低于检测限。配制好的溶剂密封保存于棕色瓶,避免光照,使用前检查是否有沉淀或异味,若有则重新配制。
样品的预处理与固定
样品预处理需去除表面污染物,用镊子夹取,避免手接触。若印刷层在接触面,用刀片刮去印刷层(仅留基材),防止油墨干扰。预处理后将样品平整固定在带聚四氟乙烯密封垫的玻璃容器中,确保与溶剂完全接触且不重叠。
接触面积用游标卡尺测量(精确到0.1mm),液固比按标准计算:水性溶剂1mL/cm²(25mL/0.25dm²),橄榄油2mL/cm²(50mL/0.25dm²),确保溶剂充分浸润样品。
迁移试验的条件控制
食品接触纸张耐溶剂性检测的荧光物质迁移测试规范流程
迁移温度模拟实际场景:冷藏食品4℃±1℃,常温食品25℃±1℃,高温食品60℃±1℃。时间对应接触时长:短期接触2h±10min,长期接触24h±30min。水性溶剂用振荡器以100rpm振荡,橄榄油每隔6h摇晃容器一次。
若样品受压力(如真空包装),需施加0.1MPa±0.01MPa压力。试验结束后立即取出样品,避免额外迁移。
荧光物质的提取流程
水性模拟液用固相萃取:活化C18柱(5mL甲醇+5mL水),迁移液以5mL/min过柱,用5mL甲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橄榄油用液液萃取:与正己烷1:1混合,振荡10min后静置分层,取上层正己烷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转蒸发浓缩至1mL(40℃,0.08MPa)。
提取后的溶液用0.22μm有机相滤膜过滤,去除颗粒物,立即检测或4℃密封保存(不超过24h)。
荧光检测的操作规范
检测前用荧光增白剂VBL(0.1-10.0mg/L)校准仪器,设定激发波长365nm、发射波长430nm,绘制标准曲线(R²≥0.999)。先测空白(未接触样品的溶剂)荧光强度,再测样品提取液,每个样品测3次取平均。
若样品荧光强度超过曲线范围,用空白液稀释后重测。每天检测前校验标准溶液,偏差超过5%需重新校准。
结果的计算与判定
迁移量Q(mg/dm²)计算公式:Q=(C×V)/A,其中C为提取液浓度(mg/L,查标准曲线),V为提取液体积(L),A为接触面积(dm²)。判定依据GB 9685-2016,荧光增白剂限量0.1mg/kg,超过则不合格。
平行样需做2个,相对标准偏差(RSD)≤10%,否则重测。
测试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空白试验:每次做空白对照,空白荧光强度需低于0.01mg/L,若过高需检查试剂、设备或环境。回收率试验:每批样品添加1.0mg/kg VBL,回收率需80%-120%,确保流程准确。
仪器稳定性:每天测标准溶液监控漂移,每10个样品插入标准液。试验记录需完整,包括样品信息、试剂批次、设备参数、检测数据等,便于追溯。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