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印花耐溶剂性检测的图案清晰度保持测试方法
耐溶剂性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纺织品印花是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关键工艺,广泛应用于服装、家纺、装饰等领域。耐溶剂性作为印花产品的核心性能指标,直接关系到其在使用(如干洗、接触化妆品/清洁剂)或加工过程中的图案完整性。其中,图案清晰度保持测试是评估耐溶剂性的核心环节,其方法的规范性直接影响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将系统阐述纺织品印花耐溶剂性检测中图案清晰度保持的测试方法,涵盖样品准备、溶剂选择、设备要求、操作步骤及结果评价等关键环节,为行业提供科学的测试指引。
测试前的样品准备要求
样品准备是保证测试结果准确性的基础环节。首先,样品尺寸需满足摩擦仪的测试需求,通常裁剪为100mm×100mm的正方形,确保印花区域完全覆盖摩擦头的作用范围。其次,样品数量需符合平行试验要求,至少制备3个独立样品,以减少偶然误差。
样品需进行预处理:在标准大气条件(温度20±2℃、相对湿度65±4%)下放置24小时,使样品达到湿平衡。这一步可消除温湿度对纺织品吸湿膨胀的影响,避免测试过程中因样品收缩或拉伸导致图案变形。
印花区域的选择需具有代表性:优先选取图案中线条细密(如0.1-0.3mm的线条)、网点密集(如100线/英寸的网点)或文字清晰的区域,这些部位对溶剂作用更敏感,能更准确反映图案清晰度的变化。需避免选择印花模糊、有针孔或褶皱的区域,以免影响结果判断。
试验用溶剂的选择与要求
溶剂的选择需基于印花产品的实际使用场景,以模拟真实环境中的溶剂接触情况。常见溶剂包括:四氯乙烯(对应干洗场景)、乙醇(对应化妆品、家用清洁剂接触)、丙酮(对应工业溶剂或指甲油接触)、二甲苯(对应油漆、涂料接触)。例如,针对干洗用服装印花,应选择四氯乙烯作为试验溶剂;针对儿童服装(可能接触洗手液),则选择乙醇。
溶剂的纯度需达到分析纯级别,避免杂质(如水分、油污)干扰测试结果。溶剂的温度需保持室温(20±2℃),若温度过高,会加速溶剂向印花层的渗透,导致图案过早模糊;温度过低则会降低溶剂的溶解能力,影响测试的有效性。
溶剂的用量需严格控制:通常采用“浸湿不滴水”原则,即使用标准摩擦布(如GB/T 3920规定的棉质摩擦布)浸泡溶剂后,挤去多余溶剂,使摩擦布的重量为干燥状态的2-3倍(如干燥重量1g,浸湿后重量2.5-3g)。若溶剂过多,会导致印花层过度溶胀;溶剂过少则无法充分接触印花区域。
测试设备的技术参数要求
测试设备的性能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重复性。核心设备为摩擦仪,需满足以下要求:摩擦头的材料为标准棉质或羊毛布(符合ISO 105-X12要求),摩擦头的直径为15±1mm;摩擦压力需设定为9±0.2N(模拟人体接触或干洗机的摩擦力度);摩擦速度为60±5次/分钟(对应实际使用中的摩擦频率);摩擦次数需根据产品标准确定,如GB/T 22796要求干洗耐溶剂性测试为10次摩擦,而化妆品接触场景为20次。
结果评价设备包括:标准光源箱(配备D65标准光源,避免自然光中的色差影响观察)、5-10倍放大镜(用于观察细微的线条断裂或网点缺失)、图像分析仪(可选,如采用Image-Pro Plus软件,通过摄取印花区域的高清图像,测量线条宽度变化率、网点面积保留率等量化指标)。
设备需定期校准:摩擦仪的压力需每月用标准砝码校准,光源箱的照度需每季度用照度计检测,确保设备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图案清晰度保持的测试操作步骤
第一步,样品固定:将预处理后的样品平整固定在摩擦仪的工作台上,确保印花面朝上,无褶皱或拉伸。可使用胶带或夹具固定样品边缘,但需避免胶带覆盖印花区域。
第二步,摩擦布浸湿:将标准摩擦布完全浸泡在选定的溶剂中,浸泡时间为1-2分钟,然后用镊子夹起,轻轻挤去多余溶剂(以不滴水为准)。
第三步,设备参数设置:根据产品标准调整摩擦仪的摩擦次数(如10次)、摩擦压力(9N)和摩擦速度(60次/分钟)。若采用往复摩擦仪,需调整摩擦行程为40±2mm(覆盖印花区域的主要部分)。
第四步,摩擦测试:启动摩擦仪,使摩擦布与样品的印花区域进行摩擦。过程中需观察样品是否移位,若有移位需立即停止,重新固定后再测试。
第五步,样品干燥:摩擦结束后,将样品置于标准大气条件下自然晾干(避免阳光直射或高温烘干),干燥时间为4-6小时,直至样品完全恢复至预处理前的重量。
第六步,标记样品:在样品的非印花区域用铅笔标记样品编号、溶剂类型和摩擦次数,以便后续结果统计。
图案清晰度的结果评价方法
结果评价分为目视评价和量化评价两种方式,需结合使用以提高准确性。
目视评价:在标准光源箱下,测试人员需保持眼睛与样品的距离为30-40cm(模拟正常观察距离),观察以下指标:①线条完整性(是否有断裂、错位);②网点保留率(是否有网点缺失、变形);③边缘清晰度(是否有模糊、扩散);④颜色迁移(是否有印花色料向周围织物迁移)。根据观察结果,对照标准评级量表给出等级:5级(无任何变化)、4级(轻微模糊,线条/网点仍清晰可辨)、3级(明显模糊,部分线条/网点变形但可识别)、2级(严重模糊,多数线条/网点不可辨)、1级(图案完全消失)。
量化评价:使用图像分析仪时,需先摄取印花区域的高清图像(分辨率不低于300dpi),然后用软件测量以下参数:①线条宽度变化率:计算摩擦后线条宽度与原始宽度的差值占原始宽度的百分比(如原始宽度0.1mm,摩擦后0.12mm,变化率为20%);②网点面积保留率:计算摩擦后网点面积与原始网点面积的比值(如原始面积100px²,摩擦后85px²,保留率为85%);③边缘粗糙度:通过软件分析线条边缘的像素变化,量化边缘模糊程度。
结果需取平行样的平均值:若3个平行样的目视评级相差不超过1级,则取平均值;若相差超过1级,需重新测试。量化评价的结果需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如线条宽度变化率为15%±2%。
测试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控制
温湿度:样品预处理和测试环境的温湿度需严格控制,若湿度高于标准值(如>70%),纺织品会吸收更多水分,导致印花层溶胀,增加溶剂的渗透速度;若温度低于18℃,溶剂的溶解能力下降,会低估产品的耐溶剂性。
摩擦压力:压力过大(如>9.5N)会破坏纺织品的纤维结构,导致印花层脱落;压力过小(如<8.5N)则无法模拟实际使用中的摩擦力度,导致结果偏松。
溶剂接触时间:摩擦布的浸湿时间需一致,若浸泡时间过长(如>5分钟),摩擦布会吸收过多溶剂,导致印花层过度溶解;浸泡时间过短(如<30秒)则溶剂未充分渗透摩擦布,影响测试效果。
样品的印花工艺:不同印花工艺(如活性印花、涂料印花、数码印花)的耐溶剂性不同,活性印花的色料与纤维结合紧密,耐溶剂性较好;涂料印花的色料靠粘合剂固定,易被溶剂溶解,测试时需根据工艺调整摩擦次数。
测试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溶剂防护:四氯乙烯、丙酮等溶剂具有挥发性和毒性,测试需在通风橱中进行,测试人员需佩戴丁腈手套和防护口罩,避免皮肤接触或吸入蒸汽。
消防措施:乙醇、丙酮等溶剂易燃,测试区域需远离火源,配备干粉灭火器(禁止使用水基灭火器,以免扩大火势)。
样品处理:测试后的样品需集中收集,避免溶剂残留污染环境。溶剂需倒入专用回收容器,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设备维护:测试结束后,需用乙醇擦拭摩擦仪的工作台和摩擦头,去除残留的印花色料或溶剂,防止设备腐蚀。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