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背板耐溶剂性检测的耐紫外与溶剂复合老化试验
耐溶剂性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光伏背板作为光伏组件的关键防护层,需长期抵御户外紫外辐照、溶剂侵蚀等多重老化因素。单一耐紫外或耐溶剂试验难以模拟实际工况中两者的协同加速效应——紫外会破坏分子结构,让溶剂更易渗透;溶剂会加剧分子链断裂,形成“1+1>2”的老化结果。因此,耐紫外与溶剂复合老化试验成为评估背板长期可靠性的核心手段。本文从试验原理、试样制备、设备配置等维度,系统解析该试验的专业要点,为行业提供标准化测试参考。
耐紫外与溶剂复合老化试验的原理
耐紫外与溶剂复合老化试验的本质是“模拟户外协同老化场景”。单一紫外老化仅通过光量子破坏背板聚合物的分子链,引发光降解;单一溶剂浸泡仅通过化学溶胀或溶解破坏材料结构。但实际应用中,两者会形成协同效应:紫外辐照先削弱分子间作用力,使溶剂分子更易渗透进入材料内部;溶剂侵蚀又会进一步加速分子链断裂,导致材料性能快速退化。例如,聚酯(PET)背板经紫外辐照后,酯键断裂产生亲水基团,对极性溶剂(如异丙醇)的吸收量可提升30%以上,进而加剧脆化。
这种协同效应是复合试验的核心——只有同时模拟两种因素,才能真实反映背板在户外的失效过程。若仅做单一试验,可能高估背板性能(如紫外老化后未测试溶剂耐受性,或溶剂浸泡后未考虑紫外影响),导致组件运行中出现提前失效。
试验试样的制备要求
试样制备需遵循“代表性”与“重复性”原则。首先,尺寸需符合GB/T 31034-2014《光伏组件用背板》要求,通常为150mm×150mm(或根据设备调整,但需保证试样能完全覆盖紫外辐照区域)。其次,取样部位需覆盖背板成品的“边缘-中心”:边缘试样模拟组件安装后的暴露部分,中心试样模拟组件内部的背板区域,避免因取样不均导致数据偏差。
预处理环节不可省略:试样需在标准环境(温度23±2℃、湿度50±5%RH)中调节24小时,消除加工残留应力。平行样数量至少为3个——若某一样品的测试结果与其他两个偏差超过10%,需重新取样测试(可能原因包括取样位置不当、试样污染或设备波动)。
试验设备的核心配置
复合老化试验设备需整合“紫外辐照系统”“溶剂接触系统”与“环境控制系统”三大模块。紫外辐照系统需采用符合IEC 60068-2-9的光源,如UVA-340灯(模拟太阳光320-400nm紫外波段)或UVB-313灯(模拟短波紫外加速老化);光源的辐照强度需通过辐照计实时校准,确保试样表面各点偏差≤5%。
溶剂接触系统需满足“可控接触”要求:若采用喷淋方式,需用聚四氟乙烯喷淋头,保证溶剂均匀覆盖试样;若采用浸泡方式,需用不锈钢或PP材质的溶剂槽,避免溶剂与槽体反应。环境控制系统需具备温度闭环控制——紫外辐照时试样表面温度控制在60±5℃(模拟夏季组件高温),溶剂接触时温度控制在40±5℃(模拟环境温度);湿度控制模块(可选)需维持舱内湿度50±10%RH(模拟潮湿环境)。
关键试验参数的设定
试验参数需基于“贴合实际工况”设定。紫外辐照参数:辐照强度通常为0.89W/m²@340nm(UVA-340灯)或0.15W/m²@313nm(UVB-313灯);辐照周期采用“8小时辐照+4小时黑暗”,模拟昼夜交替。
溶剂参数:溶剂选择需匹配应用场景——评估封装胶膜降解产物的影响,用EVA萃取液(乙酸乙烯酯单体浓度5%);评估施工清洗剂的影响,用异丙醇或乙酸乙酯(浓度10%)。接触方式采用“间歇循环”:如每小时喷淋10分钟,或每2小时浸泡1小时,避免试样长期浸泡导致过度溶胀。试验总周期:聚酯背板通常测试1000小时,氟膜背板可延长至2000小时(覆盖组件25年使用寿命的加速模拟)。
试验结果的评价指标与方法
试验结果需从“外观-物理-化学-电气”多维度评价。外观评价用GB/T 250灰色样卡,评估变色等级(0级无变色,5级严重变色);同时观察裂纹、鼓泡或分层(用放大镜检测,裂纹宽度≥0.1mm需记录)。
物理性能测试拉伸强度保留率(GB/T 1040)与断裂伸长率保留率——若保留率低于80%,说明力学性能显著退化。化学性能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聚酯背板的酯键特征峰(1715cm⁻¹)强度下降超过20%,说明酯键断裂严重;氟膜背板的C-F键特征峰(1230cm⁻¹)强度下降需≤10%(氟材料耐候性更强)。
电气性能是背板的核心指标,需测试体积电阻率(GB/T 1410)——老化后电阻率下降超过一个数量级(如从10¹⁴Ω·m降至10¹³Ω·m),说明绝缘性能退化,可能引发组件漏电风险。
试验中的注意事项
试验过程需严格控制“变量一致性”。首先,溶剂需定期更换(每50小时一次),避免降解产物积累影响试验结果。
其次,紫外灯管需每1000小时校准一次辐照强度,偏差超过10%需更换;再者,试样需用镊子夹取,避免手汗或油脂污染(污染会导致局部老化加速,数据偏差)。
安全性方面:易燃溶剂(如乙酸乙酯)需在通风橱内操作,设备需配备防爆装置;试验结束后,试样需置于通风处晾干24小时,再进行性能测试(避免溶剂残留影响测试结果)。最后,所有数据需记录原始值(如辐照时间、温度、溶剂浓度),并绘制“性能保留率-试验时间”曲线,便于分析老化趋势。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