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服务热线:

欧盟市场对日化产品检测的法规要求有哪些更新

三方检测机构 2025-07-31

日化产品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欧盟作为全球日化产品的核心市场,其监管框架以“严标准、快更新”著称。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安全、可持续的需求升级,欧盟针对日化产品的检测法规不断细化——从成分限制到标签要求,从纳米材料到微塑料,每一项更新都直接关联企业的市场准入与合规成本。本文将梳理欧盟日化检测法规的最新变化,聚焦REACH、CLP、化妆品法规等核心框架的具体调整,为企业提供精准的合规参考。

REACH法规下SVHC清单的动态扩展

REACH法规(Regulation (EC) No 1907/2006)是欧盟化学品管理的基石,其中“高度关注物质(SVHC)”清单的更新是日化企业的“必跟踪项”。SVHC指具有致癌、致突变、生殖毒性(CMR)或持久生物累积毒性(PBT)的物质,企业需检测产品中SVHC含量,若超过0.1%(质量比),必须在ECHA的SCIP数据库通报,并更新安全数据表(SDS)。

2023年,ECHA分两批新增5种SVHC,其中最受日化行业关注的是“全氟己基磺酸及其盐类(PFHxS)”——这类物质曾广泛用于防水化妆品、抗油洗发水的表面活性剂,其SVHC身份要求企业必须筛查配方中的含氟成分。2024年1月,ECHA再添3种SVHC,包括“二丁基锡二氯化物”(常用于防腐剂),进一步覆盖了日化产品的常见原料。

对于企业而言,SVHC的“动态更新”意味着需建立“双轨筛查机制”:一方面,通过REACH合规软件(如IUCLID)实时跟踪清单变化;另一方面,与具备ISO 17025资质的实验室合作,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方法,定期对产品进行全成分分析,避免因遗漏新增物质而触发召回风险。

CLP法规:分类简化与标签强化的平衡

CLP法规(Regulation (EC) No 1272/2008)规范了日化产品的“分类、标签、包装”,2022年的修正案(Regulation (EU) 2022/1821)带来两大变化:一是“混合物分类简化”,允许企业使用“桥接原则”——即相似混合物的毒理数据可互用,但需提供“数据相关性验证报告”(如成分比例、物理性质的一致性);二是“内分泌干扰物(EDC)标签强化”,将对羟基苯甲酸酯(parabens)、双酚A等物质归类为“第2类EDC”,要求标签上标注“May disrupt endocrine system”(可能干扰内分泌系统),且字体大小不小于7号。

此外,CLP对“气溶胶产品”的标签要求更严:2023年起,喷雾类日化产品(如香水、空气清新剂)必须标注“Pressurised container: May burst if heated”(压力容器:受热可能爆炸),且需在标签上用图形符号(爆炸瓶)辅助提示。这些调整要求企业重新设计标签,并通过检测验证混合物的分类准确性——比如用急性经口毒性试验(OECD 423)确认EDC物质的 hazard等级。

化妆品法规:纳米材料与原料通报的“精准化”

欧盟化妆品法规(EC 1223/2009)的最新更新聚焦“纳米材料”与“原料通报”。2023年,欧盟委员会发布《纳米材料指南》,要求企业在通报纳米原料时,必须提供四大核心数据:一是粒径分布(D10、D50、D90),需用动态光散射(DLS)或透射电镜(TEM)检测;二是表面修饰剂的化学结构(如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涂层材料);三是在产品中的浓度范围(如防晒剂中纳米TiO₂的含量);四是毒理数据(如经皮吸收试验(OECD 428)、细胞毒性试验(OECD 487))。

针对“防晒剂”这一日化细分品类,法规进一步强化了检测要求:2024年起,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使用需提供“光催化活性”数据——即检测其在紫外线照射下是否会产生自由基(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法),避免因光催化作用损害皮肤。此外,原料通报中的“安全数据表(SDS)”要求更严,需包含“消费者暴露场景”分析——比如计算“每天使用2g防晒霜”时的经皮吸收量,确保暴露量低于欧盟设定的“安全阈值”。

消毒产品BPR法规:活性物质与杀菌效果的“双验证”

消毒产品的核心法规是BPR(Regulation (EU) 528/2012),2024年生效的修正案带来两大检测调整:一是“活性物质的生态毒理要求”,企业需提供活性物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数据——比如用鱼类急性毒性试验(OECD 203)、水蚤急性毒性试验(OECD 202)验证其环境安全性;二是“杀菌效果的现场试验”,手消毒剂需符合EN 1500标准(模拟实际使用场景:用污染的手涂抹消毒剂,检测1分钟后的杀菌率),表面消毒剂需符合EN 1276标准(检测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

此外,BPR新增了“低风险活性物质”类别(如某些植物提取物),审批流程从18个月缩短至6个月,但要求企业提供“临床有效性数据”——比如在医院场景下测试提取物对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这意味着企业需同时满足“实验室检测”与“现场验证”的双重要求,避免因“理论有效、实际无效”而被拒批。

检测方法的“标准化”:从重金属到微塑料

欧盟近年来发布了多项日化产品的检测方法标准,直接规范企业的检测流程:一是EN 17841:2022(化妆品中重金属检测),要求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铅、镉、砷等元素,检出限需达到1ppm(百万分之一);二是EN 17411:2020(微塑料检测),规定了日化产品中塑料颗粒的分离与定性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粒径1-500μm的颗粒,再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或拉曼光谱鉴定材质(如聚乙烯、聚丙烯);三是EN 16576:2021(防晒剂检测),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防晒剂的含量(如奥克立林、阿伏苯宗),确保符合欧盟的“最大允许浓度”(如奥克立林不超过10%)。

这些标准的实施要求企业“升级检测能力”:要么购买ICP-MS、FTIR等设备,要么与具备资质的第三方实验室合作(如SGS、Intertek的欧盟认可实验室)。以微塑料检测为例,EN 17411要求“分离-鉴定-定量”全流程合规,企业需调整生产工艺——比如用天然纤维替代塑料微珠,或通过检测验证产品中微塑料含量低于0.01%(欧盟2023年微塑料限制条例的要求)。

可持续性检测:微塑料与碳足迹的“硬要求”

欧盟“绿色协议”推动日化产品向“可持续”转型,2023年发布的《微塑料限制条例》将限制范围从化妆品扩展到洗涤剂、清洁剂、空气清新剂,要求这些产品中的微塑料含量不超过0.01%(质量比),检测需遵循EN 17411标准。此外,碳足迹检测成为“隐性要求”——部分欧盟零售商(如Lidl、Aldi)要求日化产品提供碳足迹报告,需遵循ISO 14067:2018标准(计算产品从原料获取到废弃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对于企业而言,可持续性检测意味着需建立“全链条数据追踪”:比如记录原料的种植/开采地点(计算运输碳排放)、生产过程的能耗(计算制造碳排放)、包装材料的回收比例(计算废弃碳排放)。部分企业已开始实践——比如某德国洗涤剂品牌通过检测验证其产品碳足迹比同类产品低30%,并将结果标注在包装上,以此提升消费者信任。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