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服务热线:

防晒类日化产品检测中UVA与SPF值的比例关系研究

三方检测机构 2025-07-08

日化产品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随着消费者对防晒认知的升级,“广谱防晒”成为选购核心需求——既防UVB(致红、晒伤)又防UVA(致黑、老化)。但市场上产品常标注SPF(UVB防护指数)与PA/PFA(UVA防护指数),两者的比例关系却鲜少被系统研究。实际上,这一比例直接决定防晒的全面性:若比例失衡,即使SPF再高,也可能因UVA防护不足导致皮肤损伤。本文结合检测标准、配方逻辑与实际数据,探讨防晒产品中UVA与SPF值的比例关系及影响因素。

UVA防护与SPF值的基础逻辑

要理解两者的比例关系,首先得明确核心定义:SPF(Sun Protection Factor)是衡量产品对UVB(280-320nm)的防护能力,数值越高,防晒伤的时间越长——比如SPF30意味着能将皮肤的UVB耐受时间延长30倍。而UVA(320-400nm)的防护则用PFA(Persistent Pigment Darkening Factor,长波紫外线防护指数)或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UVA防护等级)表示,PFA10对应PA+++,代表能延长UVA致黑时间10倍。

为什么要关注比例?因为UVB和UVA对皮肤的损伤是协同的:UVB导致即时晒伤,UVA则深入真皮层破坏胶原蛋白,引发长期老化。因此,国际法规普遍要求“广谱防晒”产品的UVA防护需与SPF成合理比例——欧盟委员会法规(EC)No 1223/2009规定,UVA防护指数(UVA-PF)需至少为SPF值的1/3;美国FDA的“广谱”标准也要求UVA-PF≥SPF的1/3。这一比例是保障全面防晒的基础红线。

检测方法对比例计算的影响

SPF与UVA的检测方法差异,是导致比例波动的重要因素。SPF的金标准是“人体法”(GB/T 18862-2019):招募20名皮肤类型为Ⅰ-Ⅲ型的志愿者,在背部涂抹样品后,用UVB光源照射,计算“涂样区最小红斑量(MED)”与“未涂样区MED”的比值。这种方法直接反映人体实际防护效果,但耗时久、成本高。而“仪器法”(如Labsphere UV-2000S)通过光谱扫描样品的紫外线透射率,快速计算SPF值,适合批量检测,但需定期用标准样品校准——若校准偏差±5%,SPF结果会差1-2个点。

UVA的检测则用“PFA法”(GB/T 18862-2019)或“ISO 24443仪器法”。PFA法同样用人体试验:志愿者涂抹样品后,用UVA光源照射,测量“涂样区最小持续致黑量(MPPD)”与“未涂样区MPPD”的比值,结果更贴近实际,但受志愿者皮肤状态影响大。ISO 24443仪器法则通过测量样品对UVA的吸光度,计算“UVA防护率”,再转换为PFA值。两种方法的结果差异可能达±15%——比如同一产品,PFA法测出来是10,仪器法可能是8.5,对应的SPF30的比例就从3:1变成3.5:1。

不同产品类型的典型比例范围

产品形态的差异会直接影响防晒剂的分散性和皮肤附着性,进而改变UVA与SPF的比例。乳液/面霜是最常见的形态,因配方稳定、涂抹均匀,比例通常最接近法规要求:比如SPF30的乳液,PFA值多在10-12之间(PA+++),比例约3:1;SPF50的面霜,PFA值可达16-18(PA++++),比例约2.8-3.1:1。

喷雾类产品因是“分散体系”,比例会稍高。比如SPF30的防晒喷雾,PFA值通常在8-10之间(PA+++),比例3-3.75:1——这是因为喷雾的“成膜性”不如乳液,涂抹时易出现薄厚不均,导致UVA防护稍弱。而膏霜类高倍防晒产品(如SPF50+),因防晒剂浓度更高(通常≥15%),UVA防护会更强:比如SPF50+的膏霜,PFA值可达20-25(PA++++),比例仅2-2.5:1,适合长时间户外使用。

防晒剂种类对比例的调控作用

防晒剂是决定比例的核心因素,不同成分的“波段覆盖范围”直接影响UVA与UVB的防护权重。物理防晒剂(如二氧化钛、氧化锌)通过反射和散射紫外线发挥作用,其粒径大小决定了防护波段:纳米级二氧化钛(粒径20-50nm)对UVA(320-400nm)的散射能力更强,若配方中添加5%纳米二氧化钛,SPF30的产品PFA值可从8提升到12,比例从3.75:1降到2.5:1;而微米级二氧化钛(粒径>100nm)主要反射UVB(280-320nm),会导致比例升高到4:1以上。

化学防晒剂则通过“吸收紫外线”发挥作用,针对性更强。比如阿伏苯宗(Avobenzone)是唯一能覆盖全UVA波段(320-400nm)的化学防晒剂,若在SPF30的配方中添加2%阿伏苯宗,PFA值可从8提升到12,比例从3.75:1降到2.5:1;而奥克立林(Octocrylene)主要吸收UVB,添加量增加会提高SPF值,但不影响UVA防护,导致比例上升——比如添加3%奥克立林的SPF30产品,PFA值仍为8,比例变成3.75:1。

配方工艺对比例的影响

配方工艺决定了防晒剂在产品中的“分散均匀性”,进而影响比例稳定性。乳化工艺是关键:水包油(O/W)乳液将防晒剂分散在水相中,涂抹时更易均匀覆盖皮肤,UVA与SPF的比例更稳定——比如O/W乳液SPF30的PFA值10,比例3:1;而油包水(W/O)乳液将防晒剂分散在油相中,虽防水性更好,但易出现“局部浓度过高”,导致UVA防护稍强,比例变成2.8:1。

增稠剂的选择也会影响比例。比如用卡波姆(Carbomer)增稠的产品,粘度适中,涂抹时防晒剂分散均匀,比例波动≤±0.3;而用黄原胶(Xanthan Gum)的产品,因粘度更高,防晒剂易团聚,导致局部UVA防护不足,比例波动可达±0.5。此外,防腐剂(如苯氧乙醇)的添加量若超过1%,可能会影响化学防晒剂的稳定性——比如阿伏苯宗会因防腐剂的氧化作用降解,导致UVA防护下降,比例上升。

检测中的关键控制要点

要获得准确的比例数据,检测过程中的细节控制至关重要。首先是“样品涂抹厚度”:GB/T 18862规定涂抹量为2mg/cm²,若涂厚10%,SPF值会升高约15%,UVA值升高约20%,比例会稍降;若涂薄10%,SPF值下降约20%,UVA值下降约15%,比例会上升。因此,检测时需用“模板”或“称重法”确保涂抹量准确。

实验室环境也需严格控制:温度应保持25±2℃,湿度40-60%——温度过高会导致化学防晒剂分解(如阿伏苯宗在30℃以上易降解),UVA防护下降,比例上升;湿度过低会导致样品失水变干,影响成膜性,导致比例波动。此外,仪器校准是基础:每周需用“标准SPF样品”(如SPF20、SPF50的标准膏)校准仪器,确保SPF和UVA检测的误差在±5%以内,否则比例计算会出现明显偏差。

比例关系与消费者使用的关联

消费者常陷入“SPF越高越好”的误区,却忽略了UVA与SPF的比例——比如一款SPF50但PA仅“+”的产品,说明其UVA防护仅PFA2-4,比例高达12.5-25:1,远低于法规要求。这种产品虽能有效防UVB晒伤,但无法阻挡UVA导致的皮肤老化,长期使用会出现色斑、皱纹等问题。

因此,检测中的“比例验证”不仅是合规要求,更是对消费者的保护。比如某品牌的SPF50乳液,若检测发现PFA值仅8(PA++),比例6.25:1,远低于欧盟1/3的要求,就需调整配方——比如增加阿伏苯宗的用量,将PFA值提升到17(PA++++),比例降到2.9:1,才能达到“广谱防晒”的效果。对消费者而言,选购时除了看SPF,更要关注PA等级:若SPF30对应PA+++(PFA10),比例3:1,才是合理的选择。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