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差检测在纸张平滑度对印刷颜色影响的测试
色差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纸张平滑度是影响印刷颜色稳定性的关键物理属性,而色差检测作为量化颜色差异的核心技术,能精准揭示两者的关联。在包装、出版等对色准要求高的领域,明确平滑度如何影响印刷颜色,可直接指导纸张选型与工艺优化。本文结合测试设计、技术原理与数据验证,系统阐述色差检测在探究平滑度对印刷颜色影响中的应用,为行业解决颜色偏差问题提供可落地的技术参考。
纸张平滑度的定义与测量逻辑
纸张平滑度指表面微观凹凸的平整程度,工业常用“贝克平滑度”(单位:秒)衡量——通过测量10毫升空气在100kPa压力下透过纸张与玻璃间隙的时间,时间越长平滑度越高。例如,未涂布双胶纸平滑度约50-150秒,涂布铜版纸可达500-1000秒。测试时需将纸张置于23℃、50%RH环境平衡48小时,避免湿度导致的表面膨胀干扰结果。
印刷颜色形成的底层逻辑
印刷颜色由“油墨转移-纸张吸收-光反射”三步构成:印刷机将油墨涂覆在纸张表面,纸张纤维吸收油墨中的连结料(树脂),颜料颗粒留在表面;光线照射时,颜料吸收特定波长光,反射剩余波长形成颜色。平滑度直接影响这一过程——高平滑度纸张表面缝隙少,油墨均匀铺展;低平滑度纸张凹凸不平,油墨易堆积或渗透,导致颜色偏差。
色差检测的技术与指标体系
色差检测依赖CIE Lab颜色空间:L*(明度,0=黑、100=白)、a*(红-绿偏差,正红负绿)、b*(黄-蓝偏差,正黄负蓝)。总色差ΔE=√[(ΔL*)²+(Δa*)²+(Δb*)²],ΔE≥1.5时人眼可察觉。常用设备如X-Rite分光光度计(测全光谱反射率)、柯尼卡美能达色差仪(快速读Lab值),需在D65标准光源下测试,避免环境光干扰。
平滑度影响印刷颜色的测试设计
测试需严格控制变量:选同材质(木浆)、同克重(128g/m²)但平滑度不同的5组纸张(80s、200s、400s、600s、800s),每组10张;用柔版印刷机统一油墨(青色UV墨)、压力(0.3MPa)、速度(150m/min);印刷后静置24小时(油墨全干),每张选中心+四角5点测Lab值,取平均。
平滑度对色相(a*/b*)的影响
高平滑度纸张让油墨层均匀,色相更稳定。测试显示:平滑度800s的纸张,青色印刷a*值稳定在-16.0(标准绿色倾向),b*值-21.3(标准蓝色倾向);而80s的纸张,a*波动±1.2,b*波动±0.8。原因是低平滑度纸张表面凹凸,凸起处油墨厚(颜料浓度高,b*更负),凹陷处油墨薄(露出纸的浅黄色,b*偏正),最终色相偏移。
平滑度对明度(L*)的影响
平滑度决定光反射方式:高平滑度纸张镜面反射为主,L*值高(更亮);低平滑度纸张漫反射为主,L*值低(更暗)。测试中,80s纸张L*=62.1,800s纸张L*=70.3——高平滑度比低平滑度亮13%。例如,白色铜版纸印黑色,L*=10(很黑);白色牛皮纸印同样油墨,L*=15(偏灰),就是漫反射导致的。
平滑度与总色差(ΔE)的量化关系
测试数据呈线性关联:平滑度80s时ΔE=3.8(明显差异),200s时ΔE=2.2(可接受),400s时ΔE=1.8(接近阈值),800s时ΔE=1.1(不可察觉)。这意味着:高端印刷(如品牌包装)需选≥400s的纸张,普通印刷选≥200s即可,避免用<100s的纸张(ΔE≥3.5)。
测试中的干扰因素控制
需排除三类干扰:一是纸张湿度——湿度从5%升至10%,平滑度下降20%,需提前平衡环境;二是油墨干燥——未干油墨会吸水分,Lab值变化,需静置24小时;三是检测环境——需在暗房用标准光源箱,避免自然光干扰。
基于测试的工艺优化方向
优化可从三方面入手:纸张选型——高色准选≥400s的涂布纸,低成本选200-300s的压光纸;压力调整——低平滑度纸适当加大压力(0.3→0.4MPa),填充表面缝隙,但避免网点扩大;油墨选择——低平滑度纸用快干墨(氧化干燥墨),减少渗透导致的颜色变浅。例如某品牌包装用300s纸ΔE=2.0,换成500s涂布纸+调整压力至0.35MPa,ΔE降至1.2,满足要求。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