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服务热线:

色差检测在电子设备外壳的颜色耐指纹污染测试

三方检测机构 2025-06-26

色差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电子设备外壳的颜色一致性与耐指纹性能是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外观指标。指纹中的油脂、汗液等成分附着后,会改变材质反光特性,导致局部颜色变深、失去光泽,即使细微差异也可能降低产品高端感。而色差检测作为量化颜色差异的核心技术,能精准捕捉指纹污染前后的颜色变化,为材质选择、抗指纹涂层优化提供客观数据,是厂商保障外观品质的重要环节。

电子设备外壳的颜色痛点——指纹污染的隐形破坏

电子设备外壳常用塑料(PC、ABS)、金属(铝合金、不锈钢)和玻璃材质,不同材质对指纹的“敏感度”差异显著。金属外壳如阳极氧化铝合金,指纹中的油酸会填充到微观孔隙,让原本均匀的光泽变得暗沉;玻璃外壳尤其是曲面款,指纹印在强光下会呈现“彩虹纹”;塑料外壳的涂层易被油脂渗透,长期使用后会“泛黄”。这些变化并非均匀分布,握持部位的污染更严重,容易让同一批产品出现“批次色差”错觉。

比如某白色手机的PC+ABS外壳,初始亮度L*值为92.3,用户使用1周后,握持部位L*值降到89.7,红绿色调a*值从0.2升到0.5,黄蓝色调b*值从1.1升到1.8,Delta E(颜色差异值)达2.1——虽数值不大,但用户能明显感觉到“握过的地方变黄了”,这就是指纹带来的隐形颜色破坏。

更关键的是,这种破坏往往是“渐进式”的:刚开始用户没察觉,使用1-2个月后差异积累到肉眼可见,容易引发“产品质量下降”的负面评价。

色差检测的底层逻辑——用数据量化“肉眼感觉”

人眼判断颜色受光源、环境影响大,比如暖光下的“浅金色”到日光下会变“浅银色”,主观偏差无法作为品质标准。色差检测依托CIE Lab色彩空间,将颜色转化为可计算数值:L*代表亮度(0=黑、100=白),a*代表红绿色调(正值红、负值绿),b*代表黄蓝色调(正值黄、负值蓝)。

颜色差异用Delta E计算,公式为ΔE=√[(ΔL*)²+(Δa*)²+(Δb*)²],值越小差异越小。电子设备行业通常要求ΔE<1.5(用户难以察觉),超过2.0则会被明显感知。比如某笔记本铝合金外壳,未污染时L*=78.5、a*=-0.3、b*=2.1,污染后L*=76.2、a*=-0.1、b*=2.5,ΔE≈2.35——这意味着用户能清楚看到污染部位的变化。

色差仪通过积分球收集样品反射光,转化为电信号再换算成Lab值。便携式色差仪(如爱色丽SP64)适合生产线快速检测,台式机(如柯尼卡美能达CM-2600d)精度更高,用于实验室基准建立——厂商通常会结合两者,兼顾效率与准确性。

耐指纹测试的第一步——模拟“真实的指纹”

要准确测试耐指纹性能,首先得模拟用户真实指纹。自然指纹含50%-70%油脂(油酸、硬脂酸)、20%-30%水分及少量盐分,人工模拟液通常用油酸(30%)、硬脂酸(10%)、甘油(10%)和去离子水(50%)混合,油脂比例与人体指纹接近。

涂抹方法有严格标准:用直径2cm海绵头蘸0.1ml模拟液,以5N压力在样品表面往复摩擦5次,覆盖4cm×4cm区域——模拟用户握持的力度和接触面积。摩擦后需静置24小时,让油脂充分附着,避免“刚涂就测”的假阳性结果。

为模拟长期使用,还要进行老化处理:比如放在60℃、90%湿度的恒温恒湿箱中7天(模拟潮湿环境),或用UV-B灯管照射24小时(模拟阳光直射)。某平板厂商的测试显示,老化后的Delta E比未老化高0.6,更接近真实使用后的状态。

基准建立——给“初始颜色”拍张“数据照”

色差检测的前提是准确的基准值(未污染样品的初始颜色)。电子设备外壳多有曲面或纹理,需选取多个测点:正面3个点(左上、中、右下)、侧面2个点(左、右)、边缘1个点(顶部弧面),每个点测3次取平均——比如某不锈钢手表表壳,6个点L*值平均85.2、a*平均-0.17、b*平均1.25,这些数值会录入品质数据库。

基准建立的关键是清洁与校准:样品需用异丙醇擦拭,确保无灰尘、油污;每次测量前用标准白板(L*=99.9、a*=0、b*=0)校准色差仪,避免仪器漂移。某耳机厂商曾因未清洁样品,导致初始L*值偏高1.5,后续测试误判为不合格,重新清洁后才恢复正常。

污染后的色差检测——精准捕捉“每一丝变化”

污染后的检测流程要与基准一致:同样的测点位置、测量角度、光源(通常用D65标准光源模拟日光)。比如基准时正面中间点用45°角测量,污染后也要保持45°,避免反光角度不同导致L*值偏差。

测量时效性很重要:静置24小时后再测,此时油脂已均匀附着——某手机厂商测试显示,静置24小时的Delta E比1小时高0.5,比72小时低0.3,是最佳时间点。

计算Delta E后,结合产品规格判断合格性:旗舰手机要求ΔE<1.5,中低端≤2.0,笔记本A面≤1.8。比如某旗舰玻璃后盖污染后ΔE=1.2(合格),某中低端塑料后盖ΔE=1.8(合格)——若旗舰机ΔE达1.8,则需改进抗指纹涂层,比如增加氟碳树脂比例提高疏油性。

材质不同,色差检测的“侧重点”各异

不同材质的表面特性不同,检测侧重点也不同:

1、塑料材质:表面有喷油涂层,油脂可能渗透进孔隙导致变黄。用酒精擦拭污染部位,若Delta E降到0.5,说明是表面附着;若仍1.2,说明油脂渗透,需改进涂层致密性。

2、金属材质:氧化膜或拉丝纹理易被油酸腐蚀,出现“暗斑”。测暗斑部位L*值,若下降超2.0,说明氧化膜被腐蚀,需增加氧化膜厚度或改用耐腐蚀工艺。

3、玻璃材质:曲面边缘曲率大,需用“点测量”代替“面测量”——某2.5D玻璃后盖,边缘用面测量L*=89.5,点测量90.2,差值0.7,因面测量覆盖曲面反光更多,点测量更准确。

规避误差——让检测结果“更靠谱”

色差检测的误差来源多,需针对性规避:

1、仪器校准:每天开机用标准白板校准,每周用标准色板(L*=50、a*=20、b*=30)验证,确保误差≤0.1Delta E。

2、环境控制:检测环境需恒温(25℃±2℃)、恒湿(50%±5%),避免强光直射——窗户边测试会让L*值偏高,空调出风口会影响传感器精度。

3、操作一致性:用摩擦仪代替手工涂抹指纹,确保压力、次数一致;用定位工装固定样品,让测量头自动对准测点,避免手部抖动误差。某平板厂商改用镊子夹取样品后,误差从0.8降到0.1。

4、样品状态:污染前确保无灰尘、划痕,污染后用镊子夹取,避免手部油脂再次污染——细节不到位,结果可能偏差极大。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