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服务热线:

色差检测在建筑涂料的颜色耐人工老化测试方法

三方检测机构 2025-06-15

色差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建筑涂料的颜色持久性直接影响建筑外观的长期一致性,自然环境中的紫外线、温度波动、雨水冲刷等因素会导致涂料逐渐褪色、泛黄或色变。自然老化测试需数年时间,难以满足企业研发和质量控制的时效需求,人工老化测试因此成为快速评估耐候性的核心手段。而色差检测作为量化颜色变化的客观工具,能精准反映涂料在模拟老化环境下的颜色变化程度,是连接人工老化测试与涂料质量标准的关键环节。

建筑涂料颜色耐人工老化测试的基础逻辑

建筑涂料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紫外线会破坏颜料和树脂的化学键,温度波动导致涂料膨胀收缩,雨水冲刷带走表面老化层,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涂料会逐渐失去原有颜色。自然老化测试往往需要3-5年才能看到明显变化,对于需要快速迭代的涂料研发或批量生产的质量检测来说,效率极低。

人工老化测试的核心是“加速模拟”——用实验室设备复刻自然环境中的关键因素,将老化过程压缩到数周或数月。比如外墙涂料侧重紫外线和雨水,常用氙灯老化箱模拟全光谱阳光,配合喷淋系统模拟暴雨;内墙涂料更关注温度和湿度,用紫外老化箱或恒温恒湿箱。

颜色变化是老化最直观的结果,也是消费者最敏感的指标。客户选择涂料时,“几年不褪色”是核心需求之一,因此颜色耐老化性能直接决定了涂料的市场竞争力,人工老化测试的目标就是快速验证这一性能。

色差检测在人工老化测试中的核心作用

用肉眼判断颜色变化的局限性极大——不同人的色觉敏感度不同,光线明暗会影响判断,甚至同一人在不同时间看同一样品,结果也可能矛盾。这种主观性会导致质量判断偏差,比如有的质检员认为“没变化”,有的认为“已经变色”。

色差检测通过仪器测量涂料的色坐标(常用L*a*b*系统,L*代表亮度,a*代表红绿色调,b*代表黄蓝色调),计算与原始样品的总色差ΔE*ab(公式为ΔE=√[(ΔL)²+(Δa)²+(Δb)²])。ΔE值越小,颜色变化越小:ΔE≤1.5时,肉眼几乎无法察觉;ΔE在1.5-3之间,轻微变色;ΔE>3时,明显变色,不符合要求。

这种量化数据的优势在于客观、可重复。比如某批外墙涂料,用色差仪测老化后的ΔE=2.2,说明颜色变化在可接受范围内;如果ΔE=3.5,就需要返工调整配方。无论是企业内部质量控制,还是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报告,色差数据都是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人工老化测试前的色差基准建立

要准确测量老化后的色差,首先得建立“原始基准”——未老化样品的颜色数据。基准样品的制备必须严格:涂料要按照施工规范涂覆在标准基材上(如GB/T 9271-2008规定的铝板,尺寸150mm×75mm×1mm),用刮涂器控制干膜厚度(通常40-60μm,用湿膜测厚仪验证),然后在23±2℃、相对湿度50±5%的环境中干燥7天,确保完全固化。

基准颜色的测量也有规范:色差仪需用标准白板和黑板校准(每测10个样品校准一次),测量时选取样品表面5个均匀分布的点(避开边缘10mm内的区域,避免涂覆不均),每个点测3次,取平均值作为原始色坐标(L0*、a0*、b0*)。

比如某白色外墙涂料的基准L0*=92.5,a0*=-0.2,b0*=1.1,ΔE0=0(原始状态)。如果基准样品干膜厚度只有30μm,老化时会更快透底,导致色差数据偏大,影响结果准确性。

模拟老化环境与色差检测的协同设计

人工老化环境的设计要贴合涂料的应用场景。外墙涂料需模拟紫外线、温度和雨水,因此选氙灯老化箱(光谱接近太阳光,覆盖UV-A和UV-B波段),参数设置为:辐射强度550W/m²(300-400nm),黑板温度63±3℃(模拟墙面被太阳晒后的温度),相对湿度50±5%,每2小时喷淋18分钟(模拟暴雨)。

内墙涂料不需要考虑雨水,侧重温度和湿度变化,用紫外老化箱(侧重UV-B波段,因为内墙很少直接接触阳光),参数设置为:UV-B辐射强度0.68W/m²(313nm),温度40±2℃,相对湿度60±5%。

色差检测的时间点要根据“加速倍数”设计。比如自然老化1年相当于氙灯老化约1000小时,若涂料预期使用寿命5年,就设置每200小时测一次色差,直到ΔE达到3,记录对应的老化时间。如果2000小时后ΔE未达临界值,说明涂料能满足5年颜色耐候要求。

协同设计的关键是“真实”——老化环境要尽可能接近自然条件,色差检测要及时捕捉颜色变化的“拐点”(从轻微变到明显变的时间点),这样才能得到可靠结果。

老化过程中色差数据的动态采集方法

老化过程中,每次取样品测色差都要注意细节:先用干燥无尘布擦去样品表面灰尘(若有粉化,用胶带粘去表层,避免粉化层影响测量);然后将样品放在标准光源箱中(D65光源,色温6500K,模拟自然光),避免环境光干扰。

测量时用同一台色差仪、同一操作员,每次测量前校准(用标准白板)。比如某白色涂料的动态数据:老化100小时后,L*=92.3,a*=-0.3,b*=1.3,ΔE=0.3(几乎没变化);200小时后,L*=91.8,a*=-0.4,b*=1.5,ΔE=0.83(轻微变浅);300小时后,L*=91.0,a*=-0.5,b*=1.8,ΔE=1.68(开始明显变浅);400小时后,L*=90.2,a*=-0.6,b*=2.1,ΔE=2.54(接近临界值);500小时后,L*=89.5,a*=-0.7,b*=2.4,ΔE=3.31(超过临界值)。

这些动态数据能清晰展示涂料颜色老化的过程,帮助企业判断“何时会明显变色”,从而验证涂料的使用寿命。

色差结果与涂料性能的关联分析

色差数据不是孤立的,它能反映涂料内部的老化机制。比如ΔL*为负(亮度降低),说明白色颜料(如钛白粉)发生光催化反应,表面形成羟基,反射率下降,颜色变深;Δa*为正(更红),通常是红色有机颜料(如偶氮红)在紫外线作用下分解,红色调增强;Δb*为正(更黄),是树脂的问题——丙烯酸树脂中的双键被氧化,产生羰基,导致泛黄。

某涂料企业曾遇到这样的问题:一款浅蓝色外墙涂料老化后Δb*=+2.5(变黄),ΔE=3.2。通过分析,发现是使用了普通丙烯酸树脂,换成耐黄变的聚氨酯树脂后,老化500小时的Δb*=+0.8,ΔE=1.2,符合要求。

另一款红色涂料老化后Δa*=+1.8(更红),原因是用了偶氮红颜料,换成耐光的喹吖啶酮红颜料后,Δa*=+0.3,ΔE=0.9,解决了褪色问题。这种关联分析让色差检测不仅是质量控制工具,更是研发改进的依据。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