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服务热线:

护发素类日化产品检测中硅油含量的检测技术与方法

三方检测机构 2025-05-17

日化产品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硅油(主要成分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及其衍生物)是护发素中改善头发触感的核心成分,能在发丝表面形成疏水膜,减少摩擦与静电,但含量失衡会导致头发黏腻或功效不足。因此,精准检测护发素中硅油含量是日化企业把控产品质量、满足法规要求的关键环节。本文聚焦护发素类产品,系统梳理硅油含量检测的主流技术与操作细节,为行业检测实践提供可落地的专业参考。

护发素中硅油的特性与检测必要性

硅油是一类以硅氧键(Si-O-Si)为主链、甲基(-CH3)为侧链的合成聚合物,在护发素中通常以乳液形式存在(如乳化PDMS),含量一般在1%-10%之间。其功效机制是通过吸附在头发表面,填补毛鳞片间隙,降低头发之间的摩擦系数,使头发更顺滑。

但硅油含量并非越高越好:含量过低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过高则会导致头发“负重”,甚至堵塞毛囊引发头皮问题。此外,《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虽未对硅油含量设限,但要求企业如实标注成分,因此准确检测硅油含量是保障产品合规性与消费者知情权的重要手段。

护发素的乳液基质(水、表面活性剂、油脂)会对检测产生干扰,因此前处理与方法选择需针对基质特点设计——比如去除水和表面活性剂,避免其影响硅油的分离与检测。

热裂解气相色谱法:应对低分子量硅油的经典方案

热裂解气相色谱法(Py-GC)是检测护发素中PDMS的常用方法,核心原理是将高分子量的PDMS在高温下裂解为低分子量的挥发性硅氧烷(如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六甲基二硅氧烷HMDSO),再通过气相色谱分离检测。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对护发素样品进行干燥(60℃烘箱中放置2小时),去除水分(避免裂解时产生水蒸汽损坏色谱柱);取10mg干燥样品放入裂解器,设置裂解温度为700℃(PDMS的裂解温度通常在500-800℃,700℃能完全裂解且不会产生过多副产物),裂解时间1秒;裂解产物进入气相色谱仪,用DB-5MS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分离,载气为氦气(流速1mL/min),程序升温(初始温度50℃,保持2分钟,以10℃/min升至250℃,保持5分钟);最后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通过外标法(用D4标准品配制0.1-10mg/mL的系列溶液,绘制峰面积-浓度曲线)定量。

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分离效率高(能区分不同分子量的硅氧烷)、灵敏度好(检出限可达0.01%),适合检测低含量硅油(如1%以下)。但缺点是需要专用裂解设备,前处理较耗时,且对含有易裂解成分(如矿物油)的样品,可能出现干扰峰。

高效液相色谱法:适配高分子量硅油的实用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更适合检测护发素中分子量较大的硅油(如分子量≥10000的乳化PDMS),这类硅油无法通过热裂解气化,需用液相色谱分离。

前处理是关键:护发素是水包油乳液,需先破乳——取2g样品加入10mL乙醇(乙醇能破坏表面活性剂的胶束结构),振荡5分钟后离心(3000rpm,10分钟),取上清液过0.45μm有机滤膜(去除未破乳的颗粒)。

色谱条件选择:常用C18反相柱(如Agilent ZORBAX SB-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95:5,体积比)——甲醇的高比例能溶解疏水性的硅油,水的加入能调整流动相极性;检测器选用示差折光检测器(RI),因为硅油无紫外吸收,RI能响应所有物质的折射率差异。定量采用内标法,以十六烷为内标(其保留时间与硅油接近,且不与样品成分重叠),通过内标与样品峰面积的比值计算含量。

该方法的优点是前处理简单(无需裂解或衍生),适合批量检测;缺点是RI检测器灵敏度较低(检出限约0.1%),且流动相需保持等度(RI对流动相组成变化敏感),无法同时分离其他成分。

ATR-IR法:快速筛查的“第一防线”

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ATR-IR)是无需前处理的快速检测技术,核心是利用硅油的特征红外吸收峰定量。

操作非常简便:取少量护发素样品(约0.1g),直接涂在ATR晶体(常用金刚石,耐磨损且适合极性样品)上,用压杆轻压排出气泡,采集光谱(范围4000-650cm⁻¹)。硅油的特征峰主要有两个:Si-O-Si键的伸缩振动峰(1020-1080cm⁻¹)和Si-CH3键的弯曲振动峰(790-810cm⁻¹)——其中Si-O-Si峰强度高、特异性强,是定量的关键。

定量时,需用已知浓度的硅油标准品(如1%、3%、5%、10%的PDMS乳液)绘制标准曲线:将标准品涂在ATR晶体上,采集光谱后,测量Si-O-Si峰的峰面积(或峰高),与浓度建立线性关系。检测未知样品时,只需测量其峰面积,代入曲线即可得到含量。

ATR-IR的优势是快(1分钟内完成检测)、省(无需试剂)、无损(样品可回收),适合生产线的快速筛查(如判断硅油含量是否在合格范围内);但缺点是灵敏度低(仅能检测含量≥1%的样品),且易受基质干扰——比如护发素中的脂肪醇(如鲸蜡醇)会在1000cm⁻¹附近产生吸收,可能掩盖硅油的Si-O-Si峰,需通过光谱解析排除干扰。

GC-MS联用法:复杂样品的定性定量“金标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结合了GC的分离能力和MS的定性能力,是解决复杂样品(如含有多种硅油衍生物的护发素)的最佳方案。

操作流程与Py-GC类似:样品干燥后裂解,裂解产物经GC分离后进入MS检测器。MS采用电子轰击电离(EI)源,扫描范围m/z 50-500,通过对比NIST谱库(如D4的特征离子为m/z 207、281,氨基硅油的特征离子为m/z 156、230),可准确识别硅油的种类(是PDMS还是氨基硅油、苯基硅油)。

定量时,选择特征离子(如D4的m/z 207)作为定量离子,用外标法校准——配制0.05%、0.1%、0.5%、1%的D4标准溶液,裂解后检测定量离子的峰面积,绘制标准曲线。对于含有多种硅油的样品,可同时选择多个特征离子,分别定量。

GC-MS的优势在于定性准确(能区分硅油衍生物)、定量可靠(误差<5%),适合科研或争议样品的检测;但缺点是仪器成本高(约50万元)、操作复杂(需专业质谱工程师),不适合日常批量检测。

¹H NMR法:精准定量的“实验室神器”

核磁共振氢谱法(¹H NMR)利用硅油中Si-CH3基团的特征质子信号定量,是目前最精准的硅油检测方法之一。

操作步骤:取0.5g护发素样品,加入2mL氘代氯仿(CDCl3)——CDCl3是常用的氘代溶剂,能溶解硅油和护发素中的油脂,且自身的¹H信号(7.26ppm)与硅油的Si-CH3信号(0.05-0.1ppm)无重叠。加入内标(如0.1g苯,苯的质子信号在7.26ppm,与CDCl3的信号重合但可通过积分区分),超声10分钟使样品溶解,离心(5000rpm,5分钟)去除不溶物,取上清液注入NMR管(直径5mm)。

采集光谱:用400MHz NMR仪,设置扫描次数16次(提高信噪比),延迟时间1秒(避免信号饱和)。采集完成后,积分Si-CH3峰(0.05-0.1ppm)和苯的峰(7.2-7.3ppm)——硅油的Si-CH3质子数量与苯的质子数量(每个苯分子有6个质子)的比值,乘以内标的质量和硅油的摩尔质量,即可算出硅油含量。

¹H NMR的优点是定量准确(误差<2%)、能同时检测其他成分(如表面活性剂的聚氧乙烯链信号在3.6ppm附近);但缺点是仪器昂贵(约100万元)、需使用氘代溶剂(成本高,且需妥善处理废液),仅适合实验室的精准检测。

NIR法:生产线的“在线检测能手”

近红外光谱法(NIR)是一种无损、快速的在线检测技术,适合护发素生产线的实时监控。

NIR的原理是检测硅油中C-H和Si-O键的组合频吸收:C-H键的伸缩振动+弯曲振动在2100nm附近有吸收,Si-O键的伸缩振动+弯曲振动在1800nm附近有吸收。通过漫反射光谱(将样品放在积分球上,采集反射光)收集这些信息,再用化学计量学模型(如偏最小二乘PLS)关联光谱数据与实际硅油含量。

应用前需建立模型:收集50-100个不同硅油含量的护发素标准样品(含量0.5%-20%),用GC-MS法测定其实际含量(作为“真值”),然后采集每个样品的NIR光谱(1000-2500nm),用PLS算法将光谱数据与真值关联,得到预测模型。模型验证通过后,即可用于在线检测——将NIR探头安装在灌装机旁,每瓶护发素经过时,探头采集光谱,模型实时计算硅油含量,若含量超出范围(如<1%或>10%),系统自动报警。

NIR的优势是快(30秒/样品)、无接触(不影响生产流程)、无消耗(无需试剂);但缺点是模型依赖性强——若护发素的配方改变(如更换表面活性剂或油脂),需重新收集样品建模,否则预测误差会增大。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