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建筑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试验步骤
建筑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是评价钢材建筑材料力学性能的核心指标,其测试结果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规范、准确的试验步骤是确保数据真实性的基础——从试样制备的尺寸精度,到设备校准的细节,再到加载过程的控制,每一步都需严格遵循《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 228.1-2010)等现行标准。本文结合实际操作需求,详细拆解钢材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测试的完整流程,为试验人员提供可落地的操作指导。
试验前的试样准备
钢材拉伸试验的试样形状需匹配材料类型:棒材、线材用圆形横截面试样,板材、带材用矩形横截面试样。以圆形标准试样为例,直径d0通常选10mm,原始标距L0需满足L0=5d0(50mm)或L0=10d0(100mm),具体需在试验报告中明确。矩形试样的宽度b0一般选20mm,厚度t0保留材料原始厚度,标距L0同样按比例计算。
试样表面质量直接影响结果准确性——需用砂纸或车床去除氧化皮、裂纹、毛刺等缺陷,确保表面光滑无损伤。若材料有轧制条纹等冷加工痕迹,需保留原始方向,避免打磨破坏应力状态。
试样需标注唯一编号(钢印或记号笔写在非标距段),同时标记轧制方向(如“纵向”“横向”),避免混淆。注意标识不能损伤标距段,防止试验中出现局部应力集中。
试验设备的检查与校准
选择万能材料试验机时,量程需覆盖试样预期拉力的20%~80%(如预期最大拉力39kN,选50kN或100kN量程)。设备力值精度需达一级(误差≤±1%),试验前用标准测力仪校准力传感器,长期未用(超3个月)需重新校准。
引伸计需匹配试样标距(50mm标距用50mm引伸计),试验前用标准量块校准变形示值误差(≤±0.5%)。若不用引伸计,可用试验机位移传感器,但精度需满足要求。
夹头需匹配试样形状:圆形试样用V型夹头,矩形试样用平夹头。夹头表面需清洁无磨损,避免打滑或压伤试样。安装前需调整夹头同轴度,确保加载轴线与试样中心线重合。
试样的安装与定位
安装前先调整上下夹头同轴——用直棒试样试装,施加小力(1%预期拉力)观察是否弯曲,若弯曲需微调夹头位置。确保试样标距段位于夹头中心区域,避免额外弯曲应力。
将试样一端插入下夹头,缓慢夹紧(避免压伤),再插入上夹头调整位置。圆形试样需让V型夹槽对准直径方向,矩形试样让平夹头与宽度方向平行,保证拉力均匀传递。
安装引伸计时,将刀口对准标距两端轻轻夹紧,确保刀口与试样垂直。预加载(1%~5%预期屈服力)消除间隙后,再次检查引伸计位置,确认无误再正式加载。
加载过程的控制要点
加载速率需按标准设置:弹性阶段(σ≤600MPa钢材)控制在2~20MPa/s,屈服阶段保持稳定(电子机推荐位移控制)。预加载后从零开始匀速加载,记录力值与变形的线性关系(每5%~10%屈服力记一次)。
有明显屈服现象的钢材(如Q235),上屈服强度是加载中第一次力值下降的最大力对应应力;下屈服强度是屈服阶段力值稳定的最小力对应应力(平台不明显时取1/2标距变形对应力)。屈服阶段不能停加载,否则结果失效。
过屈服阶段后进入强化期,力值持续上升至最大力Fm(抗拉强度对应值)。此时若装引伸计,需在颈缩前取下(避免损坏),继续加载至试样断裂。颈缩是强化期结束的标志,需注意观察。
数据记录与结果计算
需记录的原始数据包括:试样编号、材料牌号、尺寸(d0/b0、t0、L0)、设备信息、加载速率、上屈服力Fsu、下屈服力Fsl、最大力Fm、断后标距Lu。
屈服强度计算:σsu=Fsu/A0,σsl=Fsl/A0;抗拉强度σb=Fm/A0(A0是原始截面积,圆形A0=πd0²/4,矩形A0=b0×t0)。结果修约按GB/T 8170,σ≤1000MPa时修约到1MPa(如423.6→424,423.3→423)。
若同一批试样结果离散大(变异系数超5%),需检查试样制备、设备校准或加载过程,必要时重测。无明显屈服的钢材(如高强度钢),用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σp0.2(0.2%延伸对应的应力)代替屈服强度。
试验后的试样检查
断裂位置需在标距段内(距离夹头>2d0),否则结果无效。若断裂在标距外,需分析夹头不对中或试样缺陷原因,重新测试。
观察断口形貌:韧性断裂呈纤维状、有颈缩;脆性断裂呈结晶状、无颈缩。断口需保持完整,避免碰撞,辅助判断材料韧性。
测量断后标距Lu——将断裂试样对齐,用游标卡尺测标距总长度(精确到0.1mm),计算断后伸长率δ=(Lu-L0)/L0×100%,虽非本文重点,但需随屈服、抗拉强度一起记录。
试验中的安全与报告要求
试验环境需保持室温(23℃±5℃),避免温度影响性能。试验机周围设防护栏,防止碎片飞溅;加载时不能摸试样或夹头,取下引伸计需小心。
试验报告需包含:材料信息、试样参数、设备校准记录、加载速率、屈服强度(σsu/σsl)、抗拉强度(σb)、断后伸长率、试验日期与人员。报告需可追溯,确保数据真实性。
若测试中出现异常(如试样断裂在夹头处、力值波动大),需在报告中注明原因,必要时重新取样测试。所有记录需保留至少3年,满足质量体系要求。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