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领域

环境领域

服务热线:

建筑工地施工期间噪声监测数据采集操作规范

三方检测机构 2025-03-14

噪声监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建筑工地施工噪声是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其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施工单位的合规性判定、周边居民权益保障及环境管理决策。为避免因操作不规范导致数据偏差,需建立覆盖“布点-设备-采集-记录”全流程的标准化操作体系,确保监测结果科学、客观、可追溯。本文围绕建筑工地噪声监测数据采集的核心环节,详细梳理实操规范,为一线监测人员提供明确指引。

监测点布设规范

监测点布设需严格遵循《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优先选择施工场界外距噪声敏感建筑物(居民区、学校等)最近的位置,距离场界围墙不超过1米,确保捕捉到施工噪声的实际影响。布点高度需控制在1.2-1.5米(与人耳高度一致),且避开围墙、脚手架等障碍物遮挡——若监测点与障碍物的水平距离小于障碍物高度的2倍,需调整位置或增加监测点。

不同施工阶段的布点需匹配噪声源特性:土石方阶段重点布设在挖掘机、推土机作业区域的场界;结构阶段需覆盖混凝土振捣棒、电锯的作业范围;装修阶段则关注电钻、切割机的使用区域。若场界周边有敏感点(如距离居民区不足50米),需在敏感点外1米处增设补充监测点,对比施工场界与敏感点的噪声差异。

布点完成后需用GPS定位记录坐标,确保后续监测点位置一致;若施工场地调整(如基坑扩大、临时设施搬迁),需重新评估布点合理性,必要时调整位置并记录变动原因。

监测设备准备要求

噪声监测设备需选用Ⅱ型及以上声级计(符合GB/T 3785.1标准),每台设备需配备唯一编号(如“SZ-2024-005”)及校准档案。监测前需完成两项校准:一是用标准声源(如94dB或114dB的活塞发声器)进行前后校准,校准误差需≤0.5dB;二是检查传感器灵敏度——将传感器对准安静环境(如室内),读取背景噪声值,若与历史数据偏差超过2dB,需重新校准。

设备状态检查需涵盖:电池电量(≥80%,避免监测中途断电)、传感器膜片(无破损、油污或灰尘,若有需用干净软布擦拭)、显示屏(无花屏、乱码,按键反应灵敏)。携带的配件需包括:三脚架(稳定设备,避免手持振动影响)、防风罩(风速>5m/s时使用,减少风噪干扰)、防雨罩(雨天监测时防止设备进水)及备用电池(至少1块满电电池)。

若设备在运输中受剧烈震动(如摔落、碰撞),需重新校准后方可使用;长期未使用的设备(超过1个月),需提前24小时开机预热,确保电池及传感器恢复正常状态。

监测时段选择要点

监测时段需结合施工节奏与噪声规律:土石方阶段需覆盖昼夜两个时段(昼间6:00-22:00,夜间22:00-6:00),其中夜间施工需加密至每2小时1次;结构阶段重点监测混凝土浇筑的高峰时段(如8:00-12:00、14:00-18:00),因为振捣棒的噪声持续时间长、强度高;装修阶段则关注白天的电钻、切割机作业时段(如9:00-17:00)。

需避开非施工噪声干扰:如周边道路的交通高峰(7:00-9:00、17:00-19:00)、学校上下学(8:00-8:30、16:30-17:00)或社区活动(如广场舞、集市)。若无法避开,需在记录中注明干扰源类型及强度(如“9:00-9:10,周边马路交通噪声Leq65dB,影响监测结果”)。

夜间施工的监测时段需严格对应许可时间(如22:00-24:00),每个监测点的采集时长需延长至20分钟,确保捕捉到夜间施工的最大噪声值;若夜间施工中断(如设备故障),需记录中断时间及原因,补测时需覆盖中断时段。

数据采集操作流程

到达监测点后,先安装设备:展开三脚架,调整高度至1.2-1.5米,确保设备水平(用三脚架上的水平仪校准);若地面不平整(如泥土、碎石),需用砖块或木板垫平。安装防风罩(若风速>5m/s)或防雨罩(雨天),确保传感器不受环境影响。

开机后预热5-10分钟,待设备稳定后设置参数:采样频率1次/秒(符合GB12523要求),量程30-130dB(覆盖施工噪声范围),时间计权选“F”(快响应,适用于脉冲噪声如材料撞击)或“T”(慢响应,适用于连续噪声如挖掘机作业)。参数设置完成后,启动采集,实时监控显示屏:

——若监测值超过限值(昼间70dB、夜间55dB),需立即标记“超标”,并记录对应的噪声源(如“10:15,振捣棒作业,Leq75dB”);

——若出现突发噪声(如吊车鸣笛、工人呐喊),需记录持续时间(如“10:20-10:22,吊车鸣笛,Lmax85dB”);

——若设备提示故障(如“传感器异常”“电池低”),需立即停止采集,排查原因(如更换电池、重新校准传感器),故障排除后补测。

每个监测点的采集时长不少于10分钟连续监测(确保数据代表性);采集结束后,保存原始数据(包括实时曲线及数值),并关闭设备电源,拆除配件时轻拿轻放,避免损坏传感器。

异常数据识别与处理

异常数据包括以下情况:1. 设备故障(如传感器损坏导致数据跳变、显示屏黑屏);2. 外部干扰(如突发交通噪声、周边工地爆破声);3. 操作失误(如参数设置错误、监测点位置变动);4. 环境因素(如大风导致防风罩脱落,雨水进入设备)。

处理原则:保留原始数据,不随意删除;查找异常原因,补测验证。具体处理方法:

——设备故障:立即停止采集,重新校准设备,若校准正常,在原监测点补测(补测时长与原采集时长一致);若校准异常,需更换设备重新监测;

——外部干扰:若干扰时间超过采集时长的1/3,需更换时段补测,并记录干扰源;

——操作失误:重新设置参数或调整监测点位置,补测后对比数据,误差≤2dB则保留,否则重新监测;

——环境因素:如大风导致数据异常,需安装防风罩后补测;雨天导致设备进水,需烘干设备后重新校准,再补测。

异常数据需在记录中详细描述:如“10:30,数据跳变至90dB,原因:周边工地爆破,持续1分钟,已补测10:35-10:45时段,Leq68dB”。

数据记录填写规范

数据记录需使用统一的《建筑工地噪声监测记录表》,内容需全面、准确:

1. 基本信息:监测日期(2024年5月10日)、时间(9:00-9:15)、地点(XX工地1#楼北侧场界)、设备编号(SZ-2024-005)、校准值(前94.2dB,后94.1dB);

2. 施工信息:施工阶段(土石方)、主要噪声源(挖掘机、装载机)、施工进度(1#楼基坑开挖);

3. 环境信息:天气(晴)、风速(3m/s)、湿度(60%)、温度(25℃);

4. 监测结果:等效连续A声级(Leq68dB)、最大声级(Lmax82dB)、最小声级(Lmin55dB);

5. 异常情况:无/有(如“9:10,设备短暂黑屏,原因:电池接触不良,已重新启动并补测”);

6. 人员签名:监测人员(张三,持证编号:环监证字2022015)、施工方负责人(李四)。

记录需在现场实时填写,不得事后补填;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迹清晰,不得涂改(若需修改,用横线划去错误内容,旁边注明正确内容并签名)。记录完成后,需双方签字确认,确保数据真实性。

记录需归档保存,保存期限≥5年(符合环境监测数据要求);若发生投诉或处罚,需随时提供原始记录作为证据。

现场质量控制要点

为确保数据准确,需采取以下质控措施:

1. 平行样采集:同一监测点用两台设备同时监测,结果误差≤2dB(若超过,重新校准设备补测);

2. 比对监测:每季度与第三方机构比对,相对误差≤5%(若超过,分析原因如设备校准失效,重新检定设备);

3. 人员培训:监测人员需持证上岗,每年参加≥40学时培训(涵盖设备操作、标准更新、质控要求);

4. 设备维护:每月检查设备(清洁传感器、测试电池、更新固件),每半年送计量机构检定(确保设备合格)。

此外,监测单位需每月抽查记录,检查内容包括:记录完整性、校准规范性、异常处理流程;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并考核相关人员。

现场监测安全规范

监测人员需遵守施工安全制度:进入现场前穿反光背心、戴安全帽及防滑鞋;监测点设在安全地带(远离基坑、塔吊、高压电线);夜间监测携带手电筒,与安全员保持对讲机联系。

监测时与施工人员沟通,告知监测点位置(避免碰撞三脚架);若施工区域有危险作业(如爆破、高空坠物),暂停监测,待危险消除后再进行。

不得操作施工设备,不得进入未验收区域(如未浇筑的楼板、无护栏楼梯);若发生安全事故,立即撤离并拨打120及施工方电话。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