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

生物医药

服务热线:

根据GB 4789.2标准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测时操作流程有哪些更新

三方检测机构 2025-02-03

微生物限度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GB 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是食品微生物限度检测的核心依据,其操作流程的更新聚焦“准确性、针对性、规范性”三大方向,旨在解决原标准中“基质适配性不足、操作误差大、结果重复性差”等问题。本文结合标准修订要点,从样本处理、稀释液选择、培养条件等关键环节,拆解微生物限度检测操作流程的具体更新内容,为实验室实操提供清晰指引。

样本采集与预处理的规范化要求

GB 4789.2-2016对样本采集的“无菌边界”进行了明确:采样工具(如镊子、剪刀)需经121℃灭菌30分钟,或用75%乙醇擦拭后晾干;采集固体食品时,需从不同部位取500g以上样本(原标准为250g),避免局部污染影响结果;对于预包装食品,需用无菌刀划开包装(避免接触包装外表面),直接取内部内容物。

预处理环节新增“基质差异化处理”:冷冻食品需在4℃冰箱中解冻12-18小时(原标准为室温解冻),防止温度骤变导致微生物细胞膜破裂;大块固体(如整鸡、面包)需剪成1cm³以下的小块,确保均质时微生物充分分散;含脂肪的食品(如奶油、巧克力)需先加入等量的45℃稀释液(如TPS),融化脂肪后再均质,避免脂肪包裹微生物。

高渗透压食品(如蜜饯、咸菜)的预处理也有调整:原标准统一用1:10稀释,现要求根据渗透压调整——蜜饯含糖量>50%时,先以1:20比例加入PBS缓冲液,中和高糖对微生物的抑制;咸菜含盐量>10%时,用0.1%蛋白胨水稀释,降低盐浓度对细菌的杀伤作用。

稀释液的精准选择与制备

原标准中稀释液以生理盐水为主,现根据食品特性细化为三类:蛋白质丰富的食品(肉类、蛋类)用胰蛋白胨生理盐水(TPS),其中0.1%胰蛋白胨能提供氨基酸,减少微生物应激反应,回收率比生理盐水高15%-20%;酸性食品(果汁、醋)用磷酸盐缓冲液(PBS,pH7.2),中和样本酸性(避免pH<4.0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生长);含酒精的食品(啤酒、料酒)用含0.5%吐温-80的TPS,吐温-80可破坏酒精的脱水作用,保护微生物活性。

稀释液的制备流程更严格:需用超纯水配制(原标准为蒸馏水),防止水中的杂质(如重金属离子)抑制微生物生长;高压灭菌条件明确为121℃、15分钟(原标准为15磅压力20分钟),避免过度灭菌导致稀释液成分变性;灭菌后需冷却至25±5℃再使用,防止高温杀死样本中的微生物(尤其是脆弱的乳酸菌)。

此外,稀释液的“现配现用”要求更明确:原标准允许保存一周,现要求当天配制(或4℃保存不超过24小时),避免稀释液中的水分蒸发导致渗透压升高,影响微生物存活。

均质操作的量化与标准化

原标准中均质操作仅要求“充分均质”,现明确了设备与参数:优先使用拍击式均质器(比旋转刀片式更温和,减少微生物损伤),拍击频率为10次/秒,时间30秒(原标准为1-2分钟);若用旋转刀片式均质器,转速需控制在8000-10000rpm,时间1分钟,且均质杯需预冷至4℃(防止摩擦生热杀死微生物)。

均质袋的选择也有要求:需用无菌、耐穿刺的聚乙烯袋(厚度≥0.08mm),避免样本泄漏;均质时样本与稀释液的比例严格为1:9(如25g样本+225mL稀释液),原标准中偶尔出现1:10的误差,现要求用天平精确称量(精度0.1g),确保稀释倍数准确。

均质后的样本处理新增“静置要求”:均质后需静置5分钟(原标准直接接种),让气泡消散(避免接种时气泡占据平板空间,影响菌落生长);若样本含大量颗粒(如谷物),需用无菌吸管吸取上清液接种,避免颗粒堵塞吸管或在平板上形成杂质点。

培养基制备与倾注的精细化

原标准中培养基为营养琼脂,现改为平板计数琼脂(PCA),配方更优化:胰蛋白胨5g、酵母浸膏2g、葡萄糖1g、琼脂15g(原标准为蛋白胨10g、牛肉膏3g、琼脂15g),PCA的碳氮比更适合多数细菌生长,菌落形态更清晰(边缘整齐、大小均匀)。

培养基的制备流程更严格:加热溶解时需搅拌至完全透明(原标准允许少量沉淀),避免未溶解的琼脂影响菌落扩散;高压灭菌条件为121℃、15分钟,冷却至46±1℃再倾注(原标准为45-50℃),温度过高会烫伤微生物(尤其是芽孢菌),过低则琼脂提前凝固,无法均匀覆盖平板。

倾注量要求精确到15-20mL/平板(原标准为“适量”),避免过薄(菌落易重叠)或过厚(培养时间延长);倾注时需将平板倾斜45度,缓慢倒入培养基,防止产生气泡;倾注后立即旋转平板(顺时针3圈、逆时针3圈),确保培养基均匀覆盖底部,避免出现“死角”。

培养条件的精准控制

原标准中培养温度为37±1℃,现调整为36±1℃(更接近人体体温,符合多数食源性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培养时间严格为48±2小时(原标准为48小时),避免延长时间导致菌落过大(重叠计数)或缩短时间导致菌落未长成。

培养箱的要求更具体:需用强制对流式(比自然对流式温度更均匀),温度波动≤0.5℃(原标准为≤1℃);平板需倒置培养(原标准允许正放),防止冷凝水滴落导致菌落扩散(尤其是湿润的食品样本);培养箱内的平板堆叠高度不超过5层(原标准为10层),避免下层平板因温度不足导致生长缓慢。

此外,培养环境的湿度控制新增要求:培养箱内相对湿度需保持在80%以上(原标准未明确),防止平板表面干燥,影响菌落生长(尤其是需水较多的细菌,如沙门氏菌)。

菌落计数的判别规则更新

原标准中计数范围为30-300cfu/平板,现细化了“边界情况”处理:若平板菌落数为29或301,需结合相邻稀释度判断——如1:10的平板有29,1:100的平板有15,取1:10的计数(29×10=290cfu/g);若1:100的平板有301,1:1000的平板有35,取1:1000的计数(35×1000=35000cfu/g)。

链状与片状菌落的判别更明确:链状菌落若链长≤2mm且链上菌落数≤5个,算1个菌落;若链长>2mm或链上菌落数>5个,舍弃该平板(因可能是污染或微生物聚集);片状菌落若面积超过平板1/4,舍弃(因无法区分单个菌落)。

计数工具的使用新增“验证要求”:允许用自动化菌落计数器(如Colony Counter),但需用标准菌株(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验证——人工计数与仪器计数的误差需≤10%,否则仪器不能使用;计数时需用透射光(从平板底部照射),避免反射光导致菌落边界模糊(尤其是浅色菌落)。

质量控制的强化措施

原标准中质量控制仅要求“做空白对照”,现新增多项内容:空白对照需做2个(稀释液+培养基),若有菌落生长(>0cfu/平板),整个批次的结果无效(原标准为>1cfu);阳性对照需用标准菌株(如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做回收率试验,回收率需≥70%(原标准为≥60%),确保方法有效。

设备校准要求更频繁:均质器每季度校准转速(误差≤5%),培养箱每月校准温度(用留点温度计测量箱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天平每周校准精度(用标准砝码验证);试剂批次验证需每批做——稀释液做无菌检查(37℃培养48小时无菌落),培养基做性能验证(用标准菌株测试生长情况,菌落直径≥1mm)。

操作人员的培训新增“实操考核”:需通过“菌落计数盲样测试”(用已知浓度的标准菌株样本,计数误差≤15%),且每半年复训一次,避免操作误差(如接种时吸管未完全无菌、计数时漏看边缘菌落)。

结果报告的规范表述

原标准中结果报告为“cfu/g(mL)”,现要求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如250cfu/g报告为2.5×10²,35cfu/mL报告为3.5×10¹);稀释度选择需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若有两个稀释度符合要求(如1:10的平板有200,1:100的平板有25),取平均值((200×10 + 25×100)/2 = 2250,报告为2.3×10³)。

边界结果的报告更明确: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计数都<30,取最低稀释度的计数,报告为“<X×10ⁿ”(如1:10的平板有25,报告<2.5×10²);若所有稀释度都>300,取最高稀释度的计数,报告为“>X×10ⁿ”(如1:1000的平板有350,报告>3.5×10⁵);若平板上有无法计数的菌落(如片状覆盖整个平板),报告为“无法计数”(原标准为“>10⁶”)。

此外,结果报告需注明“检测依据”(GB 4789.2-2016)、“稀释液类型”(如TPS)、“培养条件”(36℃、48小时),确保结果可追溯(原标准仅注明标准号)。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