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

生物医药

服务热线:

抗衰老护肤品功效性验证中皮肤皱纹数量的图像采集标准

三方检测机构 2024-12-30

功效性验证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皮肤皱纹数量是评估抗衰老护肤品功效的核心客观指标之一,其数据准确性直接依赖标准化的图像采集流程。在功效性验证中,不规范的采集操作可能导致皱纹计数偏差,进而影响产品功效评价的真实性。因此,建立科学统一的皮肤皱纹图像采集标准,是确保抗衰老护肤品功效验证结果可靠的关键前提,也是行业规范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受试人群的筛选与准备

受试人群的基础纳入标准需严格界定,以确保皮肤状态的同质性。通常要求年龄在30-55岁(覆盖静态皱纹初现至逐渐加深的高发年龄段)、无严重皮肤疾病(如湿疹、银屑病、接触性皮炎)、近3个月内未使用过含维A酸、玻色因、多肽等强功效抗衰老成分的产品,且排除妊娠、哺乳期及正在接受激素治疗的情况。这些因素可能改变皮肤代谢状态或屏障功能,导致皱纹基线数据偏离真实水平。

测试前的皮肤清洁与准备是减少干扰的关键步骤。受试对象需在测试前24小时内避免使用任何化妆品、护肤品,也不可进行面部按摩、去角质等可能刺激皮肤的操作——这类行为可能暂时改变皮肤纹理,影响皱纹的原始表现。

测试当天的皮肤处理需更细致:需使用无皂基、pH值在5.5-6.5之间(接近皮肤正常pH值)的温和洁面产品清洁测试区域,如眼周、额头等。清洁时用指尖轻轻打圈,避免过度摩擦;之后用一次性纯棉柔巾按干皮肤,不可用力擦拭,确保皮肤保持自然的水合状态,既不干燥也不油腻。

此外,受试对象需在测试前30分钟进入恒温恒湿环境(温度22-24℃、相对湿度40%-60%)静坐。这一步的目的是让皮肤温度和湿度稳定——温度过高可能导致皮肤出汗,形成反光影响成像;温度过低则可能使皮肤紧绷,让细纹看起来更明显,这些都会干扰皱纹计数的准确性。

采集区域的标准化界定

皮肤皱纹采集区域的选择需与产品的功效宣称严格对应。例如,若产品宣称针对“鱼尾纹”,则采集区域限定为眼周外眼角外侧区域;若宣称“全脸抗皱”,则需覆盖眼周、额头、眉间等多个关键区域。常见的标准化采集区域包括:眼周鱼尾纹区(外眼角外侧1-2cm)、额头抬头纹区(眉上2cm至发际线)、眉间川字纹区(两眉之间纵向区域)。

每个区域的边界需用精确的解剖学标志定位,避免主观判断误差。比如,眼周鱼尾纹区的定位可参考“外眼角点”(外眦角的最外点):以此点为中心,向颞侧(耳朵方向)延伸1.5cm,向上、向下各扩展0.5cm,形成一个1.5cm×1cm的矩形区域——这个范围刚好覆盖鱼尾纹的主要分布区。

额头区域的定位则以眉峰连线为下界(眉峰是眉毛的最高点),发际线为上界,两侧至颞线(头部两侧的骨性隆起线)内侧。这样的区域能完整覆盖额头的横向抬头纹,无论是动态纹(做抬头动作时出现)还是静态纹(无动作时也存在)都能被捕捉到。

标记区域时需使用一次性皮肤标记笔,笔芯要细(0.5mm以下),绘制时轻轻接触皮肤,避免压痕或刺激。标记线需清晰但不突兀,确保拍摄时不会遮挡皱纹细节,也不会在皮肤表面留下难以消除的痕迹——若标记线过深,可能在图像中形成阴影,影响皱纹的观察。

另外,同一受试对象的多次测试(如基线测试、使用产品4周后测试)需使用完全一致的区域边界。因此,每次测试前都要重新标记——即使是同一人,不同时间的面部状态可能略有变化,重新标记能确保采集区域的一致性。

成像设备的选择与校准规范

成像设备的分辨率是捕捉皱纹细节的关键。专业皮肤成像仪(如VISIA-CR、Canfield Vectra)是首选,这类设备像素通常在1200万以上,且内置皮肤专用成像算法,能清晰呈现0.1mm以下的细纹。若使用单反相机,需配备焦距≥100mm的微距镜头——微距镜头能近距离拍摄皮肤细节,长焦距则能减少拍摄时的畸变(如“鱼眼效应”)。

镜头的光圈设置也很重要:需选择f/8-f/11的小光圈,这样能获得更大的景深(即图像中清晰的范围更广),确保整个测试区域的皱纹都能清晰成像——如果光圈过大(如f/2.8),可能只有区域中心的皱纹清晰,边缘的皱纹会模糊。

光源的选择直接影响皱纹的对比度。推荐使用交叉偏振光或环形LED光源:交叉偏振光通过过滤皮肤表面的反射光(如油脂、汗液的反光),能突出真皮层的皱纹轮廓,让细纹更明显;环形LED光源则能提供均匀的环绕照明,避免在皮肤表面形成阴影——阴影会让皱纹看起来更深或更浅,影响计数的准确性。

设备的校准是每次测试前的必做步骤。首先用标准灰度卡(如X-Rite 24色卡)调整白平衡:拍摄灰度卡,确保设备能准确还原皮肤的自然颜色,避免偏色(如偏红或偏黄)影响皱纹的判断。其次用标准皱纹模拟板(含0.1mm、0.2mm、0.5mm等不同深度的细纹)验证分辨率:拍摄模拟板后,放大图像检查最细的皱纹(0.1mm)是否能清晰分辨——若边缘模糊,需调整镜头焦距或光源强度,直到达到要求。

另外,专业皮肤成像仪需定期送厂家校准(每6个月一次),确保设备的光学性能稳定;单反相机则需每月检查镜头是否有灰尘、划痕,若有需及时清理或更换——镜头的污渍会导致图像模糊,影响皱纹的捕捉。

拍摄环境的恒定控制要求

拍摄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需严格恒定。温度应控制在22-24℃——这是人体皮肤感觉舒适的温度,过高(超过25℃)会导致皮肤出汗,汗液在皮肤表面形成反光点,遮挡皱纹细节;过低(低于20℃)则会让皮肤血管收缩,皮肤变得紧绷,细纹会显得更明显,导致计数偏高。

相对湿度需保持在40%-60%。湿度过高(超过65%)会让皮肤表面变得黏腻,容易吸附灰尘,影响图像的清洁度;过低(低于35%)则会导致皮肤干燥,细纹加深,同样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因此,拍摄房间需配备恒温恒湿机,测试前30分钟开启,确保环境参数稳定。

环境光线需完全可控,推荐在暗室中拍摄——暗室能避免外界自然光(如窗户的阳光)或室内灯光(如日光灯)的干扰。所有照明都需来自设备自带的标准化光源(如交叉偏振光或环形LED),这样能确保每次拍摄的光线条件一致,不会因为光线角度或强度变化导致皱纹的视觉效果改变。

受试对象的体位需固定。推荐使用半躺式检测床,床头可调节角度(通常调整至45°),让受试对象的面部保持水平。头部需固定在头托上,头托的高度和角度要根据受试对象的身高调整,确保测试区域(如眼周、额头)正对镜头。这样能避免拍摄过程中头部晃动,导致图像模糊。

拍摄时的面部表情也需控制。受试对象需保持面部肌肉放松:眼睛自然平视前方,不要眯眼或挑眉;额头不要用力,避免出现动态抬头纹;嘴唇自然闭合,不要咧嘴或皱鼻。这些表情会暂时改变皱纹的状态,导致采集的皱纹数据不是真实的静态纹或基线状态。操作人员需在拍摄前提醒受试对象放松,若发现表情紧张,需暂停拍摄,等受试对象调整后再继续。

图像采集的操作流程规范

拍摄角度是确保皱纹形态准确的关键。镜头的光轴需与测试区域的皮肤表面完全垂直(夹角90°)——如果角度倾斜,会导致皱纹被拉伸或压缩,比如拍摄额头时镜头向上倾斜,会让抬头纹看起来更短;向下倾斜则会让皱纹看起来更长。因此,拍摄前需调整相机或受试对象的位置:比如拍摄眼周区域时,需让受试对象的头部稍微转向镜头,使外眼角区域与镜头垂直;拍摄额头区域时,调整三脚架高度,使镜头正对额头中心。

拍摄距离需固定。对于配备100mm微距镜头的单反相机,拍摄距离(镜头前端到皮肤表面的距离)需保持在12-15cm;如果是135mm微距镜头,距离需调整至15-20cm。这个距离能确保图像中的皮肤细节放大倍数一致——比如,同一受试对象的两次测试,若拍摄距离相差2cm,皱纹的大小在图像中会相差约10%,导致计数偏差。

拍摄时的光圈和快门速度需设置为手动模式。光圈推荐f/8-f/11,这样能获得足够的景深,让整个测试区域的皱纹都清晰;快门速度需根据光源强度调整,一般设置为1/125秒或更快,避免因受试对象轻微移动导致图像模糊。ISO(感光度)需尽量低(如ISO 100),减少图像噪点——噪点会掩盖细纹,影响计数的准确性。

每个测试区域需拍摄3张重复图像。这是因为单张图像可能存在偶然误差,比如刚好有一根头发挡住皱纹,或皮肤表面有一个小油脂粒形成反光。拍摄3张后,选择其中最清晰、无反光、无遮挡的图像用于分析。如果3张图像都有问题(如模糊或反光),需重新拍摄,直到获得合格的图像。

拍摄过程中的操作细节也需注意:操作人员需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避免直接接触受试对象的皮肤——手上的油脂或细菌可能污染皮肤,影响后续测试;同时,操作人员的身体不要挡住光源,避免在皮肤表面形成阴影。如果使用专业皮肤成像仪,需按照设备说明书的步骤操作,比如先选择测试区域,再调整光源强度,最后按下拍摄键。

图像的即时处理与存储要求

图像采集完成后,需立即进行质量检查,核心指标包括:无反光点(避免遮挡皱纹)、皱纹边缘清晰(细纹可分辨)、皮肤纹理细节可辨(毛孔、皮沟可见)、无运动模糊(图像无拖影)。若发现轻微反光,可使用设备自带的交叉偏振光模式修正,但需避免过度处理导致皱纹细节丢失。

原始图像需以无损格式存储,如TIFF或RAW——这些格式能保留图像所有原始数据,不会像JPEG那样压缩细节。文件名需包含受试对象编号、测试时间、测试区域等信息,例如“Subject_001_20240315_Eye_Baseline”(受试对象001,2024年3月15日,眼周基线测试),方便后续查找和对比。

图像的存储需安全可靠。需存储在加密的专用服务器中,设置访问权限(仅项目负责人和数据分析师可访问),避免数据泄露。同时,服务器需每天备份,备份数据存储在异地机房,防止因硬件故障或自然灾害导致数据丢失。

原始图像不得进行任何编辑。不能裁剪、调整亮度/对比度/色彩,也不能添加滤镜或文字——这些操作会改变图像原始状态,导致数据不客观。分析时需直接打开原始图像,使用专业软件(如ImageJ、VISIA分析模块)进行皱纹计数。

此外,图像的溯源性需保证。每个图像都需有对应记录,包括拍摄时间、操作人员、设备编号、环境参数(温度、湿度)等。若某张图像的皱纹计数有疑问,可通过记录查看拍摄时的环境是否达标、设备是否校准,从而判断数据可靠性。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