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服务热线:

饮用水水体检测中菌落总数超标的应急处理措施有哪些

三方检测机构-程工 2024-12-14

水体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饮用水水体菌落总数超标是水质安全的重要隐患,可能导致腹泻、肠胃炎等急性疾病,尤其威胁老人、儿童等易感人群健康。当检测发现菌落总数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规定的限值(≤100CFU/mL)时,需立即启动应急处理流程,快速控制污染扩散、消除隐患,保障供水安全。本文结合水质处理实践,详细梳理饮用水菌落总数超标的应急处理措施,为供水单位、监管部门及相关从业者提供实操参考。

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当检测确认菌落总数超标后,供水单位需第一时间启动《饮用水突发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各岗位职责。首先,对超标供水区域采取临时管控措施:若为集中供水,需暂停受污染区域的供水,或切换至备用水源(如备用水厂、应急供水罐);若为分散式供水(如村镇井水、小型供水站),需立即告知用户停止饮用原水,避免污染扩大。

同时,快速向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生态环境部门及供水主管部门上报超标情况,内容包括超标区域、超标数值(如菌落总数为230CFU/mL)、可能的污染来源(初步判断)、已采取的管控措施等。上报需做到及时、准确,避免信息延误导致的风险扩散。

此外,通过短信、社区公告、官方公众号等渠道通知受影响用户,明确告知“当前供水暂不符合饮用标准”,并提醒用户不要使用受污染水清洗餐具、烹饪或直接饮用,建议使用瓶装水或煮沸后的水(需确认煮沸能有效杀灭细菌)。通知需通俗易懂,避免专业术语造成误解。

应急响应启动后,需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接收用户咨询与投诉,及时解答疑问,稳定用户情绪,避免恐慌。

快速排查污染来源

菌落总数超标多由微生物污染引起,需从“水源-工艺-管网-末梢”全流程排查污染点。首先检查水源:若为地表水(河流、湖泊),需检测水源水的菌落总数、浊度、溶解氧等指标,查看是否有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如化肥、农药径流)或畜禽粪便流入;若为地下水,需检查井壁是否破损、井口是否密封不严,防止地表污水渗入。

接着排查水处理工艺:查看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环节是否正常运行。例如,消毒环节是控制微生物的关键,需检查消毒剂(如次氯酸钠、二氧化氯)的投加量是否足够(余氯量需达到0.3-4.0mg/L,接触时间≥30分钟),消毒设备是否故障(如加药泵停机、计量不准确);过滤环节需检查滤料(石英砂、活性炭)是否板结、反冲洗是否彻底,若滤料失效,会导致微生物穿透滤池进入管网。

然后检查输配水管网:老旧管网的腐蚀、破损是菌落总数超标的常见原因,需通过管网压力监测、漏点检测(如声波检漏仪)查找破损处,尤其是埋地管网与市政施工交叉区域,可能因施工破坏管网导致污水渗入;此外,二次供水设施(如小区楼顶水箱、储水罐)也是重点排查对象,需检查水箱的密封情况(是否有蚊虫、杂物进入)、清洗频率(是否超过6个月未清洗)、消毒记录(是否定期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内壁)。

排查过程中,需同步采集不同节点的水样(如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二次供水水箱水)进行平行检测,对比各节点的菌落总数变化,锁定污染来源。例如,若水源水菌落总数正常(如50CFU/mL),出厂水超标(150CFU/mL),则问题出在处理工艺;若出厂水正常,末梢水超标(200CFU/mL),则大概率是管网或二次供水污染。

强化水质净化与消毒处理

针对菌落总数超标的原水,需强化现有水处理工艺,重点提升净化与消毒效果。对于混凝环节,可适当增加混凝剂(如聚合氯化铝、硫酸铝)的投加量(需根据原水浊度调整,如原浊度10NTU时,投加量从20mg/L增至30mg/L),增强对水中悬浮物、细菌及菌胶团的吸附能力,提高沉淀效率。

过滤环节,若为砂滤池,需增加反冲洗频率(如从每日1次增至每日2次),延长反冲洗时间(从5分钟增至10分钟),并提高反冲洗强度(从12L/(s·m²)增至15L/(s·m²)),彻底清除滤料表面的截留物(如细菌、藻类);若滤料已失效(如使用超过5年),需更换新的石英砂或活性炭滤料,恢复过滤能力。

消毒环节是应急处理的核心。若采用氯消毒,可提高消毒剂投加量:例如,常规投加量为1.5mg/L,应急时可增至2.5-3.0mg/L,但需控制出厂水余氯不超过4.0mg/L(避免异味及副产物超标);若氯消毒效果不佳(如水中有机物含量高,消耗氯量多),可采用“氯+紫外线”联合消毒工艺,紫外线消毒对细菌的杀灭率可达99.9%,且无副产物,能快速补充氯消毒的不足。

对于分散式供水(如村镇井水),用户可采用煮沸消毒法:将水加热至100℃并保持3-5分钟,能有效杀灭水中的细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若没有煮沸条件,可使用含氯消毒片(如每升水加1片有效氯500mg的消毒片,静置30分钟后饮用),但需注意消毒片的投放量,避免余氯过高影响口感。

彻底清洗消毒供水设施

若污染来源为管网或二次供水设施,需对受污染的设施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对于二次供水水箱,首先放空水箱内的存水,用高压水枪冲洗水箱内壁(去除附着的泥垢、生物膜),然后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如次氯酸钠溶液)擦拭内壁及配件(如浮球阀、溢水管),静置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清洗完成后,需采集水箱水进行检测,确认菌落总数≤100CFU/mL后方可恢复使用。

对于埋地管网的破损处,修复前需用高压水冲洗破损段的管网内壁,去除管内的泥沙、细菌及生物膜;修复完成后,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浸泡管网24小时,再用清水冲洗至余氯≤0.5mg/L,最后检测管网水的菌落总数,达标后方可恢复供水。

若为集中供水厂的工艺设备(如沉淀池、滤池)污染,需停机清洗:沉淀池需放空后清理池底的污泥(避免污泥中的细菌繁殖),用含氯消毒液喷洒池壁;滤池需更换滤料或进行深度反冲洗(如气水联合反冲洗),清除滤料内的污染物。

加强水质监测与验证

应急处理过程中,需加密水质监测频率,及时掌握处理效果。集中供水单位需每2小时采集一次出厂水、末梢水水样,检测菌落总数、余氯、浊度等指标;分散式供水需每日采集水样检测。监测数据需实时记录,绘制变化曲线(如菌落总数随时间的下降趋势),若连续3次检测菌落总数≤100CFU/mL,且余氯、浊度等指标符合标准,方可初步判定污染已消除。

此外,需进行“盲样检测”或送第三方检测机构复检,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例如,供水单位自检合格后,将水样送至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具备CMA资质的检测机构,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23)进行菌落总数检测,确认结果一致后方可恢复供水。

恢复供水前,需对受污染区域的末梢水进行全面检测,覆盖所有小区、村镇,确保每个用户端的水质都达标。例如,某小区有10栋楼,需采集每栋楼的末梢水水样,检测合格后再通知用户恢复饮用。

开展污染后的溯源与整改

应急处理结束后,需对污染事件进行全面溯源,分析导致菌落总数超标的根本原因(如二次供水水箱未定期清洗、管网破损未及时修复、消毒剂投加量不足),形成《污染事件调查报告》,上报监管部门。报告需包括事件经过、污染来源、处理措施、整改建议等内容,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针对溯源发现的问题,需制定整改方案并落实:例如,若二次供水水箱未定期清洗,需建立“每月检查、每季度清洗”的制度,明确责任人;若管网破损频繁,需制定管网更新计划(如3年内更换老旧铸铁管为PE管);若消毒剂投加量不足,需安装自动加药装置,实时监测消毒剂浓度,避免人为操作失误。

同时,加强对供水设施的日常维护:集中供水厂需定期检查处理工艺设备(如加药泵、消毒设备)的运行状态,每半年对滤料进行检测(如滤料的孔隙率、截污能力);分散式供水需定期清理水井周边的垃圾、粪便,密封井口,防止雨水渗入。

提升用户的饮水安全意识

用户是饮用水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需通过宣传提高其安全意识。供水单位可通过社区讲座、宣传手册、短视频等方式,向用户普及饮用水卫生知识:例如,“二次供水水箱需定期清洗,若发现水箱有异味或浑浊,需及时向物业或供水单位反映”“家用饮水机需每三个月清洗一次,避免内胆滋生细菌”“若自来水出现发黄、有异味,不要直接饮用,需联系供水单位检测”。

此外,提醒用户掌握简单的应急处理方法:如遇到水质异常,可先将水煮沸后饮用(煮沸能杀灭大部分细菌);若没有煮沸条件,可使用含氯消毒片处理,但需按照说明书投放。

通过用户参与,形成“供水单位-监管部门-用户”的协同机制,共同保障饮用水安全。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