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服务热线:

针织面料检测和梭织面料检测项目一样吗

三方检测机构-李工 2024-11-29

面料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针织与梭织是面料两大核心织造工艺,前者以线圈串套形成灵活结构,后者通过经纬纱交织构建稳定质地,结构差异直接塑造了性能边界,也让两者检测项目呈现“底线共通、特性分化”的特点。不少纺织从业者疑惑:二者检测项目是否完全一致?事实上,基本安全性能是共同要求,但物理机械性能、外观质量等因结构特性不同存在明显差异,需结合工艺本质针对性开展检测。

针织与梭织的结构差异——检测项目分化的底层逻辑

针织面料的核心是“线圈单元”:纬编如平针、罗纹面料靠横向纱线串套,延伸率可达100%-300%;经编如经平、经绒面料由纵向纱线编织,延伸性更均衡但仍远高于梭织。而梭织面料的基础是“经纬交织”:平纹、斜纹、缎纹等组织让纱线垂直锁定,延伸率通常不足5%,结构稳定性更强。

这种结构差异决定了性能侧重点:针织依赖线圈的柔韧性实现贴身、透气,梭织靠纱线的交织密度保证挺括、耐磨。因此检测项目需“对准结构弱点”——针织要测线圈是否易脱散、歪斜,梭织要查经纬纱是否易滑移、断裂,两者的检测逻辑从根源上就不同。

比如针织的“线圈脱散性”检测,是模拟穿着中线圈断裂后是否快速散架;梭织的“接缝滑移性”测试,是看接缝处纱线是否因外力滑动出缝隙。同样是“结构稳定性”检测,对象却因工艺不同完全分化。

基本安全性能——两者共守的“底线标准”

无论针织还是梭织,只要用于服装或家纺,都需满足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这是两者最核心的共性检测项目。具体包括甲醛含量、pH值、异味、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重金属(仅涂层/印花面料)等指标。

以甲醛含量为例,两者均按GB/T 2912.1-2009用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测定,限值统一为≤75mg/kg(A类婴幼儿面料≤20mg/kg);pH值按GB/T 7573-2009测试,要求在4.0-8.5之间(A类4.0-7.5)。这些指标无关工艺,只关安全,是所有纺织产品的“入场券”。

即便是功能性面料(如针织抗菌内衣、梭织防紫外线外套),基本安全性能也是前置要求——功能可以个性化,但安全不能打折扣。

物理机械性能——从“弹性”到“牢度”的差异

物理机械性能是面料实用性的核心,针织与梭织的检测项目因结构特性完全分化。

针织面料的检测围绕“线圈性能”展开:一是弹性恢复率(按FZ/T 70006-2004),测试拉伸后恢复程度,比如罗纹面料弹性恢复率需≥85%,否则穿几次就松垮;二是线圈脱散性(按FZ/T 70005-2006),挑断一根纱线测脱散长度,纬编面料通常要求≤10cm;三是歪斜度(按GB/T 14801-2009),测纬编面料线圈列的倾斜角度,T恤面料歪斜度需≤5%,否则成衣领口会扭曲。

梭织面料的检测聚焦“交织稳定性”:一是断裂强力(按GB/T 3923.1-2013),测经向与纬向的断裂力,比如衬衫面料经向强力需≥200N;二是接缝滑移性(按GB/T 13772.1-2008),定负荷下测接缝纱线滑移量,裤子面料需≤6mm;三是抗皱性能(按GB/T 3819-1997),测折痕回复角,西装面料经向需≥150°——这是针织无需测的,因为针织弹性好,折痕能自己恢复。

外观质量——从“线圈瑕疵”到“交织缺陷”的区别

外观质量直接影响成衣品相,两者因结构不同,瑕疵类型和检测重点完全不同。

针织面料的瑕疵多是“线圈异常”:漏针(线圈没串套形成洞眼)、断纱(纱线断导致线圈脱节)、横条(线圈密度不均)、毛圈不齐(毛巾布毛圈高度不一致)。检测按FZ/T 70007-2006,在D65标准光源下逐米查,对瑕疵大小、数量分级扣分——比如一个直径1cm的漏针,可能让面料降为二等品。

梭织面料的瑕疵是“交织失误”:断经(经纱断导致纵向空白)、断纬(纬纱断导致横向空白)、跳纱(纱线没按规律交织形成浮线)、结头(纱线接头过大凸起)。检测按GB/T 2660-2017(衬衫)或GB/T 17253-2019(合成丝织物),同样在标准光源下检查,但瑕疵定义和针织完全不同——比如梭织的“跳纱”是浮线,针织的“漏针”是洞眼,两者的外观缺陷本质不同。

功能性检测——因应用场景而异的“个性化选择”

功能性检测虽非必检,但因针织与梭织的应用场景不同,项目也有差异。

针织多做贴身衣或运动装,功能性测“舒适型”:透气率(GB/T 5453-1997),运动T恤需≥100mm/s;吸湿排汗性(GB/T 21655.1-2008),速干T恤吸湿时间≤30s;抗菌性(GB/T 20944.3-2008),抗菌内衣抑菌率≥90%。

梭织多做外套、家纺,功能性测“防护型”:防水性(GB/T 4744-2013),防水外套静水压≥500mmH₂O;防风性(GB/T 12704.1-2009),风衣透气率≤10mm/s;防紫外线(GB/T 18830-2009),防晒衣UPF≥40。

这些功能性项目不是“非此即彼”,但因应用场景匹配性,针织很少测防水,梭织很少测吸湿排汗——工艺特性决定了功能侧重。

检测标准的差异——工艺适配的“规则支撑”

除了项目不同,针织与梭织的检测标准也有明确区分。针织常用的标准有FZ/T 70005-2006(脱散性)、FZ/T 70006-2004(弹性恢复率)、GB/T 14801-2009(歪斜度);梭织常用GB/T 3923.1-2013(断裂强力)、GB/T 13772.1-2008(接缝滑移)、GB/T 3819-1997(抗皱)。

比如测试弹性,针织用FZ/T 70006,梭织不用——因为梭织弹性太小,测了也没意义;测试抗皱,梭织用GB/T 3819,针织不用——因为针织弹性好,抗皱是天生的。标准的差异,本质是工艺特性的具象化。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