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服务热线:

易燃易爆场所进行红外检测必须遵守哪些安全规定

三方检测机构-王工 2024-09-12

红外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易燃易爆场所(如化工装置、油气储罐区、天然气站等)存在大量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微小的电火花、静电甚至高温都可能触发爆炸事故。红外检测作为非接触式故障诊断技术,常用于排查设备过热、泄漏等问题,但在这类场所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定——任何违规操作都可能将“检测工具”变成“引火源”。本文结合GB 3836《爆炸性环境》《易燃易爆场所作业安全规范》等标准,详细梳理红外检测需遵守的安全要求。

作业人员资质与培训要求

红外检测人员需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如“易燃易爆场所检测作业证”),且必须通过针对性安全培训。培训内容需覆盖爆炸极限、可燃气体特性、红外设备防爆原理、应急逃生路线等,例如某炼油厂要求检测人员掌握“三懂四会”(懂风险、懂预防、懂应急;会用消防器材、会报警、会逃生、会救援),未通过考核不得参与现场作业。

培训需定期复训(每12个月至少1次),更新最新标准与事故案例。比如2022年某天然气站因检测人员未掌握新修订的《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使用规范》,误判浓度导致风险,事后企业将“气体检测流程”纳入复训重点。

作业前需主动核对“临时检测作业证”,确认作业范围、时间及现场负责人联系方式,无许可证或许可证过期时,严禁擅自开展检测。

检测前的现场风险评估与准备

检测前必须完成“三步风险核查”:第一步用可燃气体报警仪测浓度,确保低于爆炸下限(LEL)25%(如汽油LEL为1.4%,则浓度需≤0.35%);第二步检查消防设施,确认灭火器(需为ABC干粉或二氧化碳型)、喷淋系统可用,消防通道畅通;第三步与工艺人员沟通,了解生产状态(如是否进料)、潜在泄漏点及近期检修计划,避免干扰生产。

需划定“5米警戒区”,用警示带围起并设“禁止入内”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例如某LNG站检测低温储罐时,警戒区扩大至10米,避免人员误触低温设备。

还需确认“中断条件”:若现场启动装置、气体浓度骤升或遇雷雨,立即停止作业撤离。

红外检测设备的安全要求

设备必须是“本质安全型”(Ex ia级),通过限制电路能量(电压≤24V、电流≤100mA),确保故障时不产生点火源。例如某电力公司采购的热像仪需具备Ex ia II CT4防爆证,标注适用于甲烷、乙烯等II C类气体环境。

设备每6个月送资质机构校验,核查防爆性能、温度精度及电池安全性。若防爆证过期或校验不合格,立即停用,不得“带病作业”。

电池需用“防爆锂电池”,不得在现场更换——需到安全区(如控制室)操作。线缆需为“防爆挠性管”,无破损老化,防止短路。

检测过程中的操作规范

操作时轻拿轻放设备,避免碰撞掉落。与带电设备(如高压电缆)保持≥1米距离,与高温设备(如蒸汽管道)保持≥0.5米,防止设备受影响或引发热传导风险。

不得在现场开关设备、插拔线缆或调整防爆密封件。例如某化肥厂检测人员曾因现场调镜头,导致密封件松动,可燃气体渗入设备内部引发电路火花,所幸浓度未达爆炸极限。

每10分钟测一次气体浓度,若超过LEL 25%,立即关设备、沿上风向撤离并报告。记录数据需用防爆工具(如本质安全型记录仪、圆珠笔),不得用手机(非防爆设备)。

静电防护与接地要求

作业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导电纤维,电阻率≤1×10^8Ω)、防静电鞋(橡胶加导电材料,电阻率≤1×10^6Ω),严禁穿化纤衣服。例如某石化厂检测人员曾因穿涤纶衬衫梳理头发,产生静电火花引发气体燃烧,导致轻微灼伤。

设备用防爆导线接“防静电接地端子”(接地电阻≤4Ω),确保静电释放。作业前摸接地金属杆3秒,释放人体静电(人体静电可达1万伏)。

检测中不得脱衣、摸脸或用化纤布擦镜头(需用防静电布),避免产生静电。

应急处置与异常情况处理

若浓度超标,立即执行“关设备→撤安全区→报负责人”,不得继续作业。例如某加油站检测时浓度升至0.5%(汽油LEL 1.4%),检测人员及时撤离,随后发现加油机密封垫破损,避免事故。

若设备报警、冒烟,不得现场维修,带到安全区由专业人员检查。例如某液化气站设备蜂鸣报警,带到控制室后发现电池过载,避免现场火花风险。

若起火,用防爆灭火器扑救(如二氧化碳),火势扩大则启动应急响应,撤离并打119。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