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服务热线:

如何正确保存污染检测过程中采集的样品以防止成分变化

三方检测机构-孔工 2024-08-07

污染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污染检测体系中,样品保存是连接采样与分析的“关键桥梁”——若保存不当,样品中的目标成分可能发生挥发、氧化、水解或微生物分解,导致检测结果偏离真实值,使前期采样与现场调查的努力付诸东流。正确保存样品的核心逻辑,是通过控制物理、化学及生物因素,将成分变化速率降至最低,确保样品状态与采样时的环境一致性。这不仅是保证数据可靠性的前提,更直接影响污染评估、治理决策的科学性。

理解样品成分变化的核心诱因

样品成分变化的根源可归纳为三类:物理变化(挥发、吸附)、化学变化(氧化、水解、光解)、生物变化(微生物分解)。物理变化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如苯、乙醛)易通过容器顶空挥发,导致浓度测定值偏低;塑料容器表面的微孔可能吸附水样中的多环芳烃(PAHs),使检测结果失真。化学变化里,亚铁离子(Fe²⁺)接触空气会氧化为三价铁并水解沉淀,影响总铁测定;有机磷农药(如乐果)在碱性条件下会水解为无毒氧化物,失去检测意义;除草剂草甘膦暴露在阳光下2小时,浓度可下降30%以上(光解反应)。生物变化则由微生物驱动:未抑菌的水样中,细菌会分解有机物导致COD值降低,或转化氨氮为硝酸盐使氨氮值偏高;土壤中的有机碳若温度过高,真菌会加速分解,使有机质含量测定结果不准确。

明确这些诱因是设计保存措施的基础——例如,针对VOCs的挥发需满瓶密封,针对微生物分解需低温或加抑制剂。

选择适配的样品容器:材质与规格的双重考量

容器选择需兼顾“材质兼容性”与“规格适配性”。材质方面,玻璃(硼硅酸盐)适合有机物与金属检测,因塑料可能释放塑化剂或吸附有机物;塑料(PE、PP)适合部分无机物,但需避免用于VOCs或PAHs。例如,采集含痕量PAHs的水样时,硅烷化玻璃容器可形成疏水层,减少吸附;检测金属的玻璃容器需用10%硝酸浸泡24小时,去除残留金属。

规格上,容器容积需与样品量匹配:测VOCs的样品需满瓶(无顶空),若顶空占10%,VOCs浓度可能下降15%~20%;测溶解氧(DO)的水样需装至瓶口,缓慢塞紧避免气泡——气泡会使DO值因空气溶解偏高5%~10%。

容器预处理不可少:金属检测容器需酸洗,微生物检测容器需灭菌(121℃高压蒸汽20分钟),有机物检测容器需高温烘烤(400℃2小时)或溶剂清洗(二氯甲烷)。

温度控制:从采样到实验室的全程恒温策略

温度是影响样品稳定性的“变量开关”——温度升高会加速分子运动,促进挥发、氧化与微生物活动;温度过低可能导致结晶(如高浓度盐溶液)。冷藏(4℃±2℃)适用于大多数水样、生物样品:生活污水氨氮样品需4℃保存,48小时内送样,若温度超6℃,硝化细菌会转化氨氮为亚硝酸盐,导致结果偏低;植物叶片叶绿素样品需冰袋包裹,避免高温分解(叶绿素热分解温度约60℃,夏季野外采样2小时内含量可降15%)。

冷冻(-20℃~-80℃)针对稳定性极差的样品:土壤中的PCDDs/PCDFs需冷冻防挥发;生物组织DNA样品需-80℃保存防降解;PM2.5中的有机碳(OC)需-20℃保存,避免氧化为CO₂。

温度控制的关键是“全程稳定”:运输用带温度显示的保温箱,每2小时查温;实验室接收后立即转入对应温度设备(冰箱/冷库),记录温度变化(如“2023年10月5日,水样运输3小时,保温箱温度3℃~5℃”)。

需注意,并非所有样品都需低温:土壤总铬因稳定性强,可常温(20℃~25℃)保存,但需避直射——温度超30℃,有机质会与铬结合成难溶络合物,影响提取效率。

避光与隔氧:阻断光化学与氧化反应的关键

光解反应针对对光敏感的物质(如PAHs、农药),需用棕色玻璃瓶或铝箔包裹容器:采集的农药残留水样(如敌敌畏),若用透明瓶保存,阳光直射1小时浓度可降20%,而棕色瓶能减少90%以上的光穿透。

隔氧主要针对还原性物质(如硫化物、亚硝酸盐)与易氧化有机物:测硫化物的水样需通氮气5分钟(排出瓶内空气),再密封;测亚硝酸盐需加抗坏血酸(0.1g/L)抑制氧化;厌氧样品(如甲烷土壤样)需用带止水夹的玻璃针筒采集,确保内部无氧。

需注意,隔氧操作要“即时”:采样后立即通氮密封,避免空气再次进入——若延迟10分钟,硫化物浓度可能下降10%。

化学稳定化:针对性抑制反应的主动干预

化学稳定化是通过添加试剂抑制特定反应:水样测COD需加硫酸调pH<2(抑制微生物分解),加酸量以“滴加至pH试纸变红”为宜;测氨氮需加酒石酸钾钠(1g/L)或汞盐(0.01g/L),防止氨挥发或微生物转化;测重金属(如铅、镉)需加硝酸(1%体积比),防止水解沉淀——若硝酸加量不足,铅离子会水解为氢氧化铅,导致测定值偏低。

生物样品的稳定化需灭菌或加酶抑制剂:测土壤微生物量碳的样品,需加三氯甲烷(1mL/100g土壤)抑制微生物活动;测植物组织中的酶活性(如过氧化氢酶),需加液氮快速冷冻,防止酶解。

需控制稳定剂用量:加硝酸调pH<1时,若过量(pH<0)会腐蚀玻璃容器;加抗坏血酸若超过0.2g/L,可能干扰后续金属离子的测定。

不同样品类型的个性化保存方案

水样:测VOCs需满瓶、4℃冷藏、24小时内分析(挥发风险高);测重金属加硝酸(1%体积比)、常温/冷藏;测BOD5需4℃、24小时内送样(微生物活动影响大)。

土壤:测有机物需冷冻(-20℃)、用玻璃罐、避免研磨(防止挥发);测重金属需常温、用PE袋(避免吸附);测微生物量需加三氯甲烷、4℃保存。

空气样品:吸附管(测VOCs)需密封两端、冷藏,48小时内解吸;滤膜(测PM2.5)需-20℃保存,防止OC氧化。

生物样品:植物叶片需液氮冷冻后-80℃保存(防叶绿素分解);动物组织需冷冻干燥(去除水分,抑制酶解);血液样品需加EDTA(1mg/mL)抗凝,4℃保存。

标识与记录:避免保存过程中的信息偏差

标识需清晰包含:采样地点(如“某化工厂排污口下游500m”)、时间(“2023-10-05 09:30”)、样品类型(“地表水样”)、保存条件(“4℃冷藏”)、稳定剂(“加硝酸1%”)、采样人(“张三”)。标识应贴在容器外侧(而非盖子),避免混淆。

记录需详细:运输时的温度日志(如“保温箱0-2小时温度4℃,2-3小时温度5℃”)、运输时间(“3小时”)、容器编号(“W-20231005-01”)。实验室接收时需核对标识与记录——若样品保存温度超标(如4℃冷藏样品实际温度8℃),需标注“结果可能受温度影响”。

这些信息是追溯问题的关键:若后续检测发现氨氮值异常,可通过记录查看“是否加了稳定剂”“保存温度是否超标”,快速定位原因。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