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服务热线:

在役油气管道的无损探伤检测应重点关注哪些安全风险点

三方检测机构-李工 2024-07-24

无损探伤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在役油气管道是能源输送的“生命线”,其安全运行直接关联国家能源安全与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无损探伤检测作为管道安全保障的核心手段,需聚焦长期运行中因介质作用、环境侵蚀、力学负荷及人为因素引发的关键风险点——这些风险点是管道泄漏、爆炸等事故的“导火索”。本文结合检测实践,拆解在役管道无损探伤需重点关注的安全风险点,为精准识别缺陷、防控事故提供专业依据。

内腐蚀与介质环境交互引发的局部减薄风险

在役油气管道的内腐蚀源于输送介质的腐蚀性组分:如含水原油中的硫酸盐还原菌(SRB)会代谢产生H2S,天然气中的CO2会形成碳酸,成品油中的酸性添加剂会破坏管内壁钝化膜。这些介质与管体发生化学/电化学反应,初期形成的腐蚀坑面积小、深度浅,易被忽视,但随着运行时间延长,腐蚀坑会向周围扩展并加深——当剩余壁厚低于安全阈值(如API 570标准中的“最小允许壁厚”)时,可能引发介质泄漏。

无损探伤中需重点关注介质腐蚀性强的管段(如油气田集输管道、酸性气输送管道):采用超声波测厚(UT)检测局部减薄量,可精准测量腐蚀坑的深度;用涡流阵列(ECA)检测内表面的点蚀坑,其多通道探头能覆盖更大面积;对于含H2S介质的管道,需通过超声相控阵(PAUT)排查腐蚀坑底部的微裂纹——这类裂纹常与腐蚀坑伴生,是突发破裂的“隐形杀手”。

外腐蚀防护系统失效导致的管体穿孔隐患

外腐蚀是埋地/架空管道的常见风险,根源在于防腐层破损或阴极保护(CP)失效。埋地管道的防腐层若因施工划伤、土壤应力开裂脱落,管体直接接触潮湿土壤会形成腐蚀电池;阴极保护电位偏离-0.85V(Cu/CuSO4参比电极)时,无法抑制电化学腐蚀,管体表面会出现均匀腐蚀或点蚀。外腐蚀的隐蔽性强——初期仅表现为防腐层鼓包,内部管体已开始减薄,当腐蚀深度超过壁厚30%时,易发生穿孔。

检测中需通过“外腐蚀直接评价(ECDA)”流程:用管道电流测绘仪(PCM)定位防腐层破损点,用密间隔电位检测(CIPS)评估阴极保护有效性,再用UT确认破损点的管体减薄量;架空管道的外腐蚀可用红外热成像(IRT)检测——腐蚀反应放热会导致防腐层破损区域温度异常,或用磁粉检测(MT)排查表面裂纹。

焊接接头疲劳裂纹的渐进式扩展风险

焊接接头是管道的“薄弱环节”,即使施工时通过了射线/超声检测,在役中仍可能因循环应力(压力波动、温度变化)引发疲劳裂纹。比如长输管道的环焊缝,未熔合、气孔等原始缺陷会成为疲劳裂纹的起始点,裂纹沿焊缝熔合线扩展,最终导致断裂。运行超过20年的老旧管道,焊缝缺陷扩展风险更高。

无损探伤需重点关注“高应力循环区”(泵站出口、穿跨越管段):用超声相控阵(PAUT)检测焊缝内部疲劳裂纹——PAUT实时成像可清晰显示裂纹走向;角焊缝用磁记忆检测(MMT)排查应力集中区的微裂纹——磁记忆信号异常峰值对应裂纹位置;老旧管道需用射线数字成像(DR)复查焊缝原始缺陷,评估扩展趋势。

应力集中区域的应力腐蚀开裂风险

管道的应力集中区(弯头、三通、异径管)因几何形状突变,局部应力是管体平均应力的2-3倍。若同时存在腐蚀性介质(H2S、Cl-),会引发应力腐蚀开裂(SCC):应力破坏金属钝化膜,介质渗入裂纹尖端加速扩展。比如输气弯头含微量H2S时,易产生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SSCC);输冷却水管道的三通可能发生氯离子应力腐蚀开裂(Cl--SCC)。

检测需聚焦“应力-腐蚀”耦合风险:用X射线衍射(XRD)检测残余应力——超过材料屈服强度60%时需警惕SCC;用超声背散射(UBS)检测微观组织变化——SCC前金属晶粒会取向异常;对已发现的裂纹,用超声时间-of-flight衍射(TOFD)测量长度和深度,评估安全影响。

第三方机械损伤后的裂纹萌生风险

第三方损伤(施工挖掘、机械碰撞)是近年管道事故主因。挖掘机碰撞会导致管体凹陷、防腐层破损,甚至表面裂纹——初期变形易被忽视,但内部微裂纹会在压力循环中扩展:凹陷部位应力集中使裂纹以0.1-1mm/年速度扩展,几年内可能破裂。

检测需关注“高风险活动区”(轨道交通施工、公路扩建):用地面雷达(GPR)检测埋地管道的凹陷、挤压变形;用涡流检测(ET)排查表面划痕或裂纹;碰撞管段用PAUT检测内部分层或微裂纹——PAUT高分辨率可识别0.5mm以下裂纹;损伤部位需每6个月跟踪检测,观察裂纹扩展。

材质长期劣化引发的力学性能下降风险

材质劣化源于高温、高压、疲劳:输送高温原油的管道(>120℃),碳钢管珠光体组织会球化——球化后钢材硬度、强度下降,易塑性变形;高压天然气管道(>10MPa)长期疲劳会导致晶粒细化,疲劳强度下降;氢脆则因氢原子渗入晶格引发脆性断裂。

检测需关注“高温高压管段”:用金相显微镜检测珠光体球化级别——超过4级(共6级)需更换;用超声衰减法检测晶粒大小——晶粒细化会增加超声衰减;输氢管道用渗透检测(PT)排查氢致裂纹——裂纹呈树枝状,易出现在焊缝或热影响区。

几何变形带来的应力集中与承压能力降低风险

几何变形(凹陷、椭圆度超标、弯曲)会导致应力集中,降低承压能力。凹陷深度超过管外径5%时,局部应力集中;椭圆度>8%时,管道压力作用下会不均匀变形,易破裂。地面沉降引发的弯曲变形,会使管道承受附加弯矩,加速疲劳损伤。

检测需用激光扫描(LSD)测量椭圆度和凹陷深度——激光点云生成3D模型,精准计算变形量;用漏磁检测(MFL)排查变形部位的表面裂纹;凹陷深度超标的管段,需通过有限元分析(FEA)评估剩余承压能力,若低于设计压力80%,需修复或更换。

检测盲区对隐藏缺陷的遗漏风险

检测盲区包括保温层下、埋地弯头、法兰背面等——保温层厚(>100mm)时,传统超声无法穿透;埋地弯头因土壤密实度不均,地面雷达信号易受干扰;法兰背面焊缝因几何遮挡,常规检测难以覆盖。这些盲区的缺陷易被遗漏,引发事故。

针对盲区需用针对性方法:保温层下管道用远场涡流(RFE)——穿透能力强,可检测管体腐蚀;埋地弯头用管道内检测器(ILI)——漏磁或超声内检测器能精准识别缺陷;法兰背面焊缝用PAUT——可变角度波束绕过法兰边缘,检测未熔合缺陷。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