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线LowE玻璃节能检测的膜层性能测试方法
玻璃节能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离线LowE玻璃作为建筑节能领域的核心材料,其节能效果直接取决于表面LowE膜层的性能——膜层的光学、热学、机械及化学稳定性共同决定了玻璃的可见光透射、红外反射、辐射率等关键指标。因此,针对膜层性能的系统测试是确保离线LowE玻璃满足节能要求的核心环节。本文将围绕离线LowE膜层的关键性能指标,详细阐述其测试方法及操作要点,为行业内的检测实践提供具体指导。
膜层光学性能测试:可见光透射比与红外反射比
光学性能是LowE膜层的基础性能,核心指标包括可见光透射比(Tvis)与近红外反射比(Rnir)。测试需依据《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及有关窗玻璃参数的测定》(GB/T 2680)执行,主要工具为双光束分光光度计(配备积分球附件)。
测试前需制备样品:选取平整、无划痕、无污渍的离线LowE玻璃试样(尺寸不小于50mm×50mm),确保膜层面朝向入射光方向(可通过“哈气法”判断:哈气后消失较快的一面为膜层面)。对于可见光透射比,需覆盖波长范围380nm-780nm,以10nm为间隔扫描,通过积分球收集所有透射光(包括漫透射),计算平均透射比(Tvis=Σ(Tλ×Δλ)/ΣΔλ,其中Tλ为某波长下的透射比,Δλ为波长间隔)。
近红外反射比测试针对波长780nm-2500nm,同样采用积分球法,但需切换至反射模式:将样品固定在积分球的反射端口,确保入射光与样品表面呈8°-10°夹角(避免镜面反射光直接进入探测器),扫描后计算平均反射比(Rnir=Σ(Rλ×Δλ)/ΣΔλ)。需注意,部分LowE膜为多层结构(如Ag层+介质层),测试时需确保积分球的孔径与膜层面积匹配,避免边缘效应影响数据准确性。
此外,测试前需用标准透射率样品(如NIST标准玻璃)校准分光光度计,确保波长准确性误差不超过±1nm,透射比误差不超过±1%。每个样品需测试3个不同区域,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膜层热学性能测试:辐射率与U值
离线LowE膜层的核心节能原理是降低辐射传热,因此辐射率(ε)是最关键的热学指标——辐射率越低,膜层反射红外辐射的能力越强。辐射率测试依据《红外辐射涂料通用技术条件》(GB/T 7287),采用半球发射率测试仪,原理是通过比较样品与黑体的辐射出射度计算辐射率(ε=样品辐射出射度/同温度下黑体辐射出射度)。
测试步骤:将样品置于测试仪的加热台上,加热至50±2℃(模拟建筑玻璃的实际使用温度),待温度稳定后,启动红外探测器测量样品半球方向(0°-180°)的辐射出射度。需注意,样品表面需清洁无油污,否则会增加表面发射率,导致测试值偏高。对于多层LowE膜,需选择与膜层材料匹配的发射率模型(如Ag基膜需考虑金属层的高反射特性),避免模型误差。
U值(传热系数)是玻璃整体的传热性能指标,但膜层的辐射率直接影响U值——LowE膜可使U值从普通中空玻璃的2.8W/(m²·K)降至1.5W/(m²·K)以下。U值测试依据《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8484),采用热箱法:将玻璃样品安装在热箱与冷箱之间(热箱温度20±1℃,冷箱温度-10±1℃),测试通过玻璃的热流量,计算U值(U=Q/(A×ΔT),其中Q为热流量,A为样品面积,ΔT为两侧温差)。测试时需确保膜层面朝向热箱一侧(模拟夏季玻璃内侧为室温、外侧为高温的情况),以准确反映膜层对辐射传热的抑制作用。
需强调的是,辐射率与U值测试需在稳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热箱法测试时,实验室温度需控制在23±2℃,湿度50±5%,避免空气流动影响热流量测量;半球发射率测试仪需定期用标准黑体(ε=0.99)校准,确保误差不超过±0.01。
膜层机械性能测试:硬度、附着力与耐磨性
离线LowE膜层为真空溅射制备的薄涂层(厚度通常为100-500nm),机械性能直接影响其使用寿命——膜层易因刮擦、碰撞脱落,将完全丧失节能效果。机械性能测试主要包括硬度、附着力与耐磨性。
硬度测试采用铅笔硬度法(GB/T 6739):选取从6B(最软)到9H(最硬)的标准铅笔,将铅笔削成1mm±0.1mm的圆柱形笔尖(用砂纸磨平,确保笔尖无破损),以45°角、10mm/s的速度沿膜层表面刮擦10mm长度,每刮擦一次旋转铅笔90°(保持笔尖新鲜)。以不出现明显划痕(用肉眼或4倍放大镜观察)的最高铅笔硬度作为膜层硬度等级——离线LowE膜的硬度通常要求≥H级(避免日常清洁时刮伤)。
附着力测试采用十字划格法(GB/T 9286):用划格刀在膜层表面划1mm×1mm的方格(划格深度需穿透膜层至玻璃基底),共划100个格子。用黏度为25±5mPa·s的压敏胶带(如3M 600胶带)完全覆盖格子区域,用手指按压确保胶带与膜层紧密贴合,然后以180°角快速撕拉胶带(时间不超过1s)。根据膜层脱落面积评定等级:0级(无脱落)为最优,5级(全部脱落)为最差——离线LowE膜的附着力需达到0-1级,否则无法通过加工(如切割、中空密封)环节。
耐磨性测试采用Taber磨耗仪(GB/T 1768):将样品固定在磨耗仪转盘上,安装两个CS-10F磨轮(加载重量500g),以60r/min的速度旋转1000转。测试前后分别测量样品的可见光透射比,计算透射比变化率(ΔT=T0-T1/T0×100%,T0为初始透射比,T1为磨后透射比)——行业要求ΔT≤5%,或膜层无明显磨损痕迹。部分高端LowE膜会额外测试耐摩擦次数(如5000转后仍保持性能),以适应高频使用场景(如商场玻璃幕墙)。
膜层化学稳定性测试:耐酸、耐碱与耐湿热
离线LowE膜层的化学稳定性决定了其在恶劣环境(如酸雨、高湿度地区)中的耐久性。化学稳定性测试主要包括耐酸性、耐碱性与耐湿热性,均需通过环境模拟实验评估。
耐酸性测试:依据《建筑装饰装修材料 建筑用玻璃 第2部分:钢化玻璃》(GB 15763.2)中的附录,配置10%(质量分数)的盐酸溶液(HCl),将样品完全浸泡在溶液中(温度23±2℃),24小时后取出,用去离子水冲洗并晾干。观察膜层是否有腐蚀、脱落、变色现象,同时测量浸泡前后的可见光透射比变化——要求透射比变化率≤3%,且膜层无明显损伤。
耐碱性测试:配置10%的氢氧化钠溶液(NaOH),测试步骤与耐酸性一致,但需注意NaOH对玻璃基底的腐蚀:若样品边缘出现基底腐蚀,需排除基底影响,仅评估膜层状态。离线LowE膜中的金属层(如Ag)易与碱反应,因此耐碱性要求通常略低于耐酸性(透射比变化率≤5%)。
耐湿热性测试采用恒温恒湿箱(GB/T 2423.3):设置温度50±2℃,湿度95±3%,将样品垂直放置在箱内(避免冷凝水直接滴落),持续72小时。取出后检查膜层是否有起泡、脱落、泛白现象——若出现起泡,需用放大镜观察泡的大小与分布(直径≤0.5mm的泡且数量≤5个/100cm²为合格)。耐湿热性是南方高湿度地区选用LowE玻璃的关键指标,不合格的膜层在雨季易因水汽渗透导致失效。
需注意,化学稳定性测试前需确保样品表面无油污(用乙醇擦拭),避免油污隔离溶液与膜层;测试后需及时干燥样品,防止残留溶液继续腐蚀。
膜层厚度测试:椭圆偏振仪法
膜层厚度是影响其性能的基础参数——例如,Ag层厚度需控制在10-20nm(过薄则红外反射率低,过厚则可见光透射率下降),介质层(如SiO₂、TiO₂)厚度需匹配光学干涉条件(增强可见光透射、抑制红外透射)。离线LowE膜层厚度测试常用椭圆偏振仪,依据《薄膜厚度测量 椭圆偏振法》(GB/T 26332)。
椭圆偏振仪的原理是:偏振光入射到膜层表面后,反射光的偏振状态(振幅与相位)会因膜层厚度、折射率的不同而变化,通过测量反射光的椭圆偏振参数(ψ与Δ),结合预先建立的膜层模型(如“玻璃基底+SiO₂层+Ag层+TiO₂层”的多层膜模型),计算膜层厚度。
测试步骤:1)校准仪器:用标准厚度的SiO₂薄膜(厚度已知,如100nm)校准,确保厚度测量误差≤1nm;2)样品制备:选取平整、无划痕的样品,用乙醇清洁表面;3)测试参数设置:选择合适的入射角(通常为70°,此时灵敏度最高),波长范围400-700nm;4)数据拟合:通过软件拟合ψ与Δ值,得到各层膜的厚度(如Ag层厚度15nm,SiO₂层厚度80nm)。
需注意,椭圆偏振仪对膜层的均匀性要求较高——若膜层厚度偏差超过5nm,需测试多个点(如中心、四个角)取平均;对于多层膜,需准确输入各层的折射率(可通过文献或前期测试获取),否则会导致厚度计算误差增大。
测试中的关键注意事项
离线LowE膜层性能测试需严格控制变量,否则易导致结果偏差。首先是样品的代表性:需从批量生产的玻璃中随机抽取(每批抽取3-5块),避免选取边缘(膜层易变薄)或有缺陷(如针孔、划伤)的样品;样品需在测试前放置24小时(适应实验室环境),避免温度、湿度变化导致膜层应力变化。
其次是测试环境:光学测试需在暗室中进行(避免杂光干扰),温度控制在23±2℃,湿度50±5%;热学测试(如热箱法)需确保实验室无空气对流(关闭门窗、避免风扇);机械性能测试(如铅笔硬度)需固定测试台(避免振动导致刮擦力度不均)。
最后是仪器校准:分光光度计需每月用标准透射率样品校准;铅笔硬度测试前需检查铅笔笔尖的形状(确保为圆柱形);椭圆偏振仪需每季度用标准膜层校准。此外,每个测试项目需重复3次(同一样品的不同区域),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以减少随机误差。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