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设备能标检测的运行效率测试流程规范
能标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电梯作为建筑垂直交通核心设备,其能效水平直接关联运营成本与用户体验,而能标检测中的运行效率测试,是验证电梯是否符合《电梯能效测试方法》(GB/T 24474-2009)等标准、优化设备性能的关键环节。但部分检测机构因流程不规范(如未校准基准参数、遗漏停站能耗)导致数据偏差,影响结果可靠性。因此,明确科学可落地的运行效率测试流程规范,对保障检测准确性、推动电梯能效提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测试人员需具备电梯能效检测专项资质(如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电梯检测员证),熟悉GB/T 24474等标准条款,岗前完成功率分析仪接线、数据采集软件操作等培训,避免操作失误。设备需在校准有效期内:功率分析仪精度≥0.5级(满足能效检测精度要求),非接触式转速表分辨率≥0.1m/s,标准砝码精度±0.5%且总质量覆盖电梯额定载重(如1000kg载重需10kg×100个砝码)。
环境需满足:温度10-35℃(避免低温增大润滑油黏度)、相对湿度≤85%(防止电气设备受潮)、电源电压波动≤±5%(避免电压不稳影响电机功率);测试前关闭电焊机、高频设备等强电磁干扰源,防止影响功率信号采集。资料收集需包含电梯额定参数(速度、载重、楼层数、平衡系数)、安装验收报告、最近1次维护记录,若有改造史(如换过控制柜)需额外收集改造后参数,确保测试基准与设备一致。
基准参数的校准与确认
速度校准:用非接触式转速表测电梯空载匀速段速度3次,均值与额定速度偏差≤5%(如额定2m/s,均值需1.9-2.1m/s),否则调整控制系统后重测。载重校准:砝码均匀放置轿厢内,总质量与额定载重偏差≤1%,避免偏载增大运行阻力。
平衡系数校准:采用砝码法,轿厢内放40%-50%额定载重砝码,测中间楼层上下行电流,电流相等则平衡系数合格(应40%-50%),否则调整对重块数量。楼层高度用卷尺测3次均值,误差≤1%,确保运行距离计算准确。
空载运行效率测试流程
断开轿厢广告灯、风扇等非必要负载,将电梯置于底层,启动后以额定速度上行至顶层,通过功率分析仪采集主电路输入端实时功率(覆盖曳引机、控制柜等能耗),同时记录运行时间;再从顶层下行至底层,重复3次,取每次能耗(功率×时间)均值作为空载基准。
异常判定:若空载上行能耗与下行能耗比值超1.2,需检查平衡系数(平衡异常会增大上行阻力),调整平衡系数至40%-50%后重新测试。
额定载重运行效率测试
额定载重测试需模拟满载(负载率100%),砝码均匀放置轿厢内后按空载流程上下行测试3次;特殊电梯(如医用)需测50%负载率,调整砝码质量后单独测试,结果单独记录。
异常处理:若启动电流超额定电流150%(如额定10A,启动超15A),需暂停测试,检查电机绕组绝缘(≥0.5MΩ)与轴承润滑,电机过热需冷却后再测。
间歇运行效率测试
设置电梯为自动模式,从底层到顶层依次停靠所有楼层(每站停10秒,符合常规使用场景),记录总能耗(含运行与停站待机功耗)及总时间;反向从顶层到底层停靠,重复3次。停站能耗占比约15%-20%(如待机功耗100W,停10秒每站能耗0.278Wh),需纳入计算。
停站时间可按场景调整(如商场15秒、办公楼8秒),但需在报告中注明依据;若电梯有节能模式(如待机关照明),需分节能与非节能模式测试,对比能耗差异。
数据处理与异常判定
用Excel计算数据均值、标准差,若某组数据与均值偏差超2倍标准差(如均值50Wh、标准差3Wh,数据超56Wh则异常),需重新测试该组数据。异常原因需结合操作日志、环境记录分析(如操作失误、设备故障、电压波动),不可随意删除异常值。
运行效率按GB/T 24474公式计算:有用功(重力势能变化)/总能耗。有用功计算:空载时为轿厢重量×运行高度,额定载重时为(轿厢+载重-对重)×运行高度,确保公式应用准确。
测试后的设备恢复与记录归档
测试结束后恢复电梯原有状态(开照明、调回自动模式),空载运行2次确认无异常(如门开关灵活、运行无异响);若调整过平衡系数,需恢复至原始值。记录需包含测试日期、人员、设备清单(校准有效期)、基准参数、原始数据(功率曲线、时间)、处理结果(均值、异常说明)、现场照片,电子档(PDF)与纸质档同时保存,至少保留5年(符合电梯管理要求)。
测试报告需按规范编写,内容含电梯信息、测试依据、流程、结果、结论(是否符合能效标准),由授权签字人签字并加盖检测机构公章,确保报告具备法律效力,可用于能效标识申报或结果追溯。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