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服务热线:

毛呢面料检测里起毛起球性能的实验室评级标准

三方检测机构-祝工 2024-02-26

面料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毛呢面料凭借柔软质感与优异保暖性,成为秋冬服饰的核心材质之一,但起毛起球问题始终是影响其品质体验的“痛点”——面料表面纤维因摩擦露出、缠结形成毛球,不仅降低外观美感,还会削弱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实验室对起毛起球性能的评级,是量化评估面料耐用性的关键手段,直接关联企业质量管控、电商平台品控及终端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本文将围绕毛呢面料起毛起球的实验室评级标准,从成因解析、测试准备、方法原理到等级判定,逐一拆解实操中的具体要点,为纺织从业者提供可落地的参考依据。

毛呢面料起毛起球的成因与检测必要性

毛呢面料的起毛起球,本质是纤维在摩擦作用下的“两步反应”:第一步是“起毛”——面料表面的纤维因外力摩擦(如穿着时与衣物、皮肤接触)从纱线中抽出,形成肉眼可见的短毛茸;第二步是“起球”——这些松散的纤维继续受到摩擦,相互缠结、卷缩成球形颗粒,且因纤维自身的弹性或静电作用,难以自行脱落。

对于企业而言,起毛起球检测的必要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提前识别风险——如果面料在实验室测试中表现出严重起球,可及时调整生产工艺(如增加剪毛工序、更换纱线类型),避免批量生产后因售后投诉造成损失;二是满足市场要求——电商平台(如天猫、京东)的“品质认证”、线下品牌的供应商考核,均将起毛起球评级作为必填项,达标才能进入供应链。

需要说明的是,毛呢面料的起毛起球并非“全坏”——部分消费者认为轻微起毛是“自然质感”,但行业标准中对“可接受范围”有明确界定,实验室评级就是将这种“主观感受”转化为可量化的等级。

实验室评级前的样品与设备准备

样品选取是保证测试准确性的第一步。根据GB/T 2910-2009《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的要求,毛呢试样需从同批次面料的不同部位(如幅宽方向的左、中、右,长度方向的头、中、尾)抽取,每块试样尺寸需满足测试设备要求——圆轨迹法需直径约110mm的圆形试样,马丁代尔法需直径约38mm的圆形试样,且试样表面需无折痕、油污或破损。

设备方面,核心工具包括“起球测试设备”与“评级辅助设备”两类。起球测试设备中,应用最广的是GB/T 4802.1-2008规定的“圆轨迹起球仪”:其结构包括可旋转的试样台(转速约60r/min)、覆盖磨料的摩擦盘(磨料通常为GB/T 7568.2规定的“标准摩擦布”),以及施加在试样上的加压重锤(质量590±10g),模拟日常穿着中“面料与外物摩擦”的场景。

另一类常用设备是“马丁代尔耐磨仪”(GB/T 13775-2009),它通过让试样做“李萨如图形”轨迹运动(更接近人体活动时的摩擦方向),同时与磨料双向摩擦,适用于评估长期穿着后的起毛起球性能。而评级辅助设备则是“标准光源箱”——必须符合GB/T 3978-2008规定的D65光源(色温6500K),避免自然光中的红光或黄光干扰对毛球的观察。

此外,测试前需将试样与磨料在“标准大气环境”(温度20±2℃,相对湿度65±5%)下调湿24小时,因为毛纤维的吸湿性强,湿度变化会影响其摩擦系数与弹性,进而改变起毛起球的程度。

毛呢起毛起球的常用测试方法及原理

目前国内实验室对毛呢面料的起毛起球测试,主要遵循两个国标:GB/T 4802.1-2008《纺织品 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圆轨迹法》与GB/T 13775-2009《纺织品 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 马丁代尔法》。

圆轨迹法的测试流程较为简洁:将调湿后的试样固定在起球仪的试样夹上,使试样表面与磨料盘接触,启动设备后,试样随台旋转做“圆轨迹”摩擦(摩擦次数根据产品用途设定,如外衣通常为1000转,衬衫为500转)。摩擦结束后,取下试样,用毛刷轻刷表面(去除松散的短毛),即可进入评级环节。该方法的优势是操作快、重复性好,适合批量检测。

马丁代尔法的流程更接近实际穿着:试样被固定在“摩擦头”上,下方放置磨料(通常为两种不同的磨料叠加,模拟衣物与皮肤、衣物与衣物的摩擦),设备启动后,摩擦头带着试样做“8字形”轨迹运动(每转一次覆盖约50mm的距离),摩擦次数一般为2000-10000次(根据面料厚度调整)。测试结束后,试样需放置30分钟再评级——因为马丁代尔法的摩擦强度更大,纤维需要时间恢复弹性,避免因“暂时变形”影响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两种方法的结果不能直接对比:圆轨迹法更侧重“短时间、单向摩擦”的起球情况,马丁代尔法更侧重“长时间、多向摩擦”的耐用性。企业需根据产品定位选择——比如做快时尚外套的企业,可能更关注圆轨迹法的结果;做高端大衣的企业,则会同时测试两种方法。

起毛起球性能的实验室评级标准(以国标为例)

无论是圆轨迹法还是马丁代尔法,最终的评级均采用GB/T 4802.1-2008规定的“5级制”,等级越高,起毛起球性能越好,具体描述如下:

5级:无起毛起球现象——面料表面平整,看不到任何纤维露出或缠结的痕迹,是高端毛呢面料(如纯羊绒大衣)的常见等级。

4级:轻微起毛起球——仅有少量短毛茸(长度≤1mm)或个别细小毛球(直径≤0.5mm),且分布稀疏,不影响整体外观。多数中高端毛呢外套(如含毛量80%的面料)能达到此等级。

3级:明显但不严重——有较多毛茸(长度1-2mm)或中等大小的毛球(直径0.5-1mm),分布较广但未形成“成片”的情况。这个等级是大众市场毛呢面料的“及格线”,如超市售卖的普通毛衣。

2级:严重起毛起球——面料表面有大量毛球(直径≥1mm),部分毛球已相互粘连,形成“毛饼”,外观明显受损。此类面料通常无法通过品牌商的品控,需回厂调整工艺。

1级:极严重起毛起球——几乎整个面料表面被毛球覆盖,毛球大小不均,部分纤维已断裂,面料结构开始松散。这种情况属于“质量事故”,需追溯原材料或生产环节的问题(如纱线质量差、织造密度低)。

为避免主观误差,评级时需使用“标准样照”——国标GB/T 4802.1配套有一套彩色样照,每级对应一张实物照片(如4级样照是“有3-5个小毛球”),评级人员需将测试后的试样与样照对比,确定等级。

影响评级结果的核心因素解析

毛呢面料的起毛起球性能,本质是“纤维抵抗摩擦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受多个环节影响,即使同一批原料,不同工艺也会导致评级结果差异。

首先是“纤维与纱线结构”:纯毛面料中,纤维长度越长(如羊绒纤维长度≥38mm),纱线捻度越高(如股线的捻度比单纱高20%),纤维越不容易从纱线中抽出,起毛起球就越少。反之,短纤维(如长度≤25mm的羊毛下脚料)或单纱织造的面料,评级往往只能达到2-3级。

其次是“织物组织结构”:密度高的织物(如平纹毛呢的经密≥200根/10cm,纬密≥180根/10cm),纤维之间的空隙小,摩擦时纤维难以移动,起球少;而密度低的织物(如稀疏的针织毛呢),纤维容易“钻出来”,评级会低1-2级。此外,织物的“表面处理”也有影响——比如磨毛工艺会刻意拉出表面纤维,增加质感,但同时也会提高起毛起球的风险,此类面料的评级通常比未磨毛的低1级。

第三是“后整理工艺”:剪毛工序能去除面料表面的“浮毛”,减少起毛的源头,可使评级提升0.5-1级;刷毛工序则是将表面纤维梳理整齐,避免纤维缠结,适合高端面料;而抗起球整理(如用树脂涂层包裹纤维)虽能显著提升评级,但会影响面料的透气性,需权衡利弊(如婴儿衣物不建议使用)。

实操中的评级注意事项

即使测试方法与设备都符合标准,操作中的细节仍可能导致结果偏差,以下是几个关键注意点:

其一,评级环境必须严格——除了使用D65标准光源,还需保证光源箱内无反射(如内壁贴哑光黑纸),评级人员需站在光源箱正前方(距离30-50cm),避免侧光导致的阴影掩盖毛球。此外,评级时间需控制在试样摩擦结束后的2-4小时内,超过8小时后,试样表面的毛球可能因静电吸附灰尘,影响观察。

其二,评级人员需“持证上岗”——根据纺织行业标准FZ/T 01057-2007,评级人员需经过至少40小时的培训,掌握“对比样照”的判断技巧(如区分“毛茸”与“毛球”:毛茸是单根纤维,毛球是多根纤维缠结),并通过“盲测”考核(与标准结果的偏差≤0.5级)才能参与实际工作。

其三,避免“过度处理”试样——摩擦后的试样,不能用手揉搓或用吸尘器吸,只能用软毛刷轻刷(刷的方向与织物纹理一致),否则会破坏毛球的形态,导致评级偏高(比如把大毛球刷碎,误以为是小毛球)。

其四,记录“测试条件”——评级报告中需注明测试方法(圆轨迹法/马丁代尔法)、摩擦次数、调湿环境等信息,因为不同条件下的结果无法对比。比如某面料用圆轨迹法测试是4级,用马丁代尔法测试可能只有3级,若报告中未注明方法,会给下游客户造成误解。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