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服务热线:

无损探伤检测中未熔合与未焊透缺陷的区别方法

三方检测机构-李工 2024-02-16

无损探伤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未熔合与未焊透是焊接结构中典型的面状缺陷,直接影响焊缝力学性能,也是无损探伤(如超声、射线、磁粉等)的重点检测对象。但二者成因、形貌及对结构的危害存在本质差异,若混淆会导致误判,影响焊接质量评估与返修决策。因此,掌握科学的区别方法是无损探伤人员的核心技能之一,需从缺陷本质、产生机制、检测特征等多维度系统分析

缺陷本质的核心差异

未熔合的本质是“界面未结合”——焊接过程中,焊缝金属与母材表面、或相邻焊道之间,因熔化不足或未充分接触,导致两者在固态下未形成冶金结合。简单来说,就是“两层材料没粘住”,缺陷面平行于焊缝表面或焊道层间。

未焊透则是“根部未填满”——焊缝坡口根部的母材未完全熔化,导致焊缝金属未能填充到坡口底部,形成贯穿或非贯穿的根部间隙。其本质是“焊缝厚度不足”,缺陷面垂直或倾斜于焊缝轴线,通常位于焊缝根部中心或偏向一侧。

举个直观例子:未熔合像两张纸叠在一起没粘牢,中间有层“隔阂”;未焊透像水管对接时接口没对齐,中间留了条缝,水会从缝里漏出来。

产生原因的差异化诱因

未熔合的诱因多与“热输入不足”或“界面污染”相关:比如焊接电流过小、焊速过快,导致母材或前一层焊道表面未充分熔化;或母材表面有铁锈、油污、氧化皮等杂质,阻碍了焊缝金属与母材的冶金结合;此外,焊接角度不当(如焊条角度过偏)导致电弧偏离待熔合面,也会引发层间未熔合。

未焊透的主要诱因是“坡口设计或焊接参数不合理”:比如坡口角度太小、根部间隙过窄,导致电弧无法穿透到根部;或焊接电流不足、电弧电压过低,无法熔化坡口根部母材;还有一种情况是焊接时未清根(如多层焊的第一层未焊透,后续焊道覆盖后形成隐藏缺陷),或焊工操作不当(如电弧未对准根部)。

比如,在埋弧焊中,若焊剂铺撒过厚导致电弧热量分散,容易产生未熔合;而若坡口根部间隙只有1mm(要求至少2mm),则大概率会出现未焊透。

宏观形貌的直观区分

未熔合的宏观形貌多为“片状或条状”,缺陷面光滑,边界清晰。若为母材与焊缝间的未熔合(侧未熔合),通常位于焊缝与母材的交界线处,沿焊缝长度方向延伸;若为层间未熔合,则位于相邻焊道之间,呈平行于焊道的薄片状。用磁粉探伤检测时,未熔合的磁痕多为连续或断续的直线状,沿焊缝方向分布。

未焊透的宏观形貌是“根部的线性间隙”,缺陷面粗糙,有时伴随熔渣嵌入。在焊缝横截面(宏观酸蚀试样)上,未焊透表现为根部的“V”型或“U”型缺口,缺口深度与坡口未熔化的程度一致;若为单面焊未焊透,从焊缝正面可能看不到,但从背面(清根后)能看到明显的未填满间隙;双面焊未焊透则可能在两面都出现缺口。

比如,用肉眼观察角焊缝,若焊缝与母材的夹角处有一条“亮线”,用小锤敲击后这条线更明显,那就是侧未熔合;若角焊缝根部有一条“黑缝”,用尺子量发现焊缝厚度没达到坡口深度,那就是未焊透。

超声探伤的信号特征差异

超声探伤中,未熔合的反射信号具有“平行于检测面”的特点:当探头沿焊缝方向移动时,缺陷反射波的声程基本不变(因为缺陷面平行于探头接触面),波幅稳定,缺陷定位多在焊缝的侧边或层间。例如,检测对接焊缝的侧未熔合时,用斜探头扫查,反射波出现在焊缝与母材的界面位置,声程等于探头到界面的距离,波型为“平顶波”(因为缺陷面光滑,反射能量集中)。

未焊透的反射信号则是“垂直于检测面”:探头移动时,反射波的声程会随探头位置变化(因为缺陷面垂直于焊缝轴线),波幅起伏较大,缺陷定位在焊缝根部中心。比如,对接焊缝的根部未焊透,用直探头或斜探头扫查时,反射波出现在焊缝根部的声程位置,波型为“尖峰波”(因为缺陷面粗糙,反射能量分散),且当探头绕焊缝轴线旋转时,波幅会明显下降(因为缺陷面垂直,旋转后反射面与声束夹角变大)。

举个实操例子:用2.5MHz、Φ20mm的斜探头检测厚度20mm的对接焊缝,未熔合的反射波在声程15mm左右稳定出现,波幅80%;未焊透的反射波在声程25mm左右(对应根部位置),探头移动时波幅从60%降到20%,旋转探头后波幅消失。

射线探伤的影像特征差异

射线探伤中,未熔合的影像表现为“连续或断续的线状黑影”,位于焊缝的边缘或层间,黑影的宽度较窄(通常小于1mm),边缘清晰。例如,侧未熔合的影像在射线底片上是焊缝与母材交界处的一条“细黑线”,沿焊缝长度方向延伸,有时伴随“咬边”(母材被电弧烧蚀的痕迹);层间未熔合的影像则是焊缝内部的“平行黑线”,位于两层焊道之间,与焊缝轴线平行。

未焊透的影像则是“根部的宽线状黑影”,位于焊缝中心,宽度较宽(通常大于1mm),边缘不规则。例如,对接焊缝的根部未焊透,在射线底片上是焊缝中心的一条“粗黑线”,黑影的宽度等于未焊透的间隙宽度,有时伴随“气孔”或“夹渣”(因为未焊透的间隙容易藏渣)。此外,未焊透的影像会随焊缝坡口的形状变化:V型坡口的未焊透影像呈“V”型,U型坡口的呈“U”型。

比如,射线底片上,焊缝边缘的“细黑线”是未熔合,焊缝中心的“粗黑线”是未焊透;如果黑线在焊缝内部且平行于焊道,是层间未熔合;如果黑线在根部且垂直于焊缝,是未焊透。

对结构安全性的危害差异

未熔合的危害主要是“降低焊缝的抗剪强度”——因为缺陷面是平行于受力方向的,当结构承受剪切力时,未熔合面容易发生“层状撕裂”。例如,压力容器的环焊缝如果有侧未熔合,当容器内部压力变化时,焊缝与母材的界面会承受剪切力,未熔合面会逐渐扩展,最终导致泄漏。

未焊透的危害则是“降低焊缝的抗拉强度和抗疲劳强度”——因为缺陷面垂直于受力方向,是应力集中的源头。例如,桥梁的对接焊缝如果有根部未焊透,车辆通行时的交变荷载会在未焊透处产生应力集中,导致裂纹从这里萌生,最终断裂。

从危害程度看,未焊透的危险性通常比未熔合更高——因为未焊透是“贯穿性缺陷”(容易导致泄漏),而未熔合多为“面状缺陷”(不易立即泄漏),但如果未熔合位于重要受力部位(如压力容器的接管焊缝),其危害也不低于未焊透。

返修方法的针对性选择

未熔合的返修需要“清除缺陷面并重新熔合”:对于侧未熔合,需用角磨机或碳弧气刨沿焊缝与母材的界面打磨,直到露出新鲜金属(无氧化皮、杂质),然后用合适的焊接参数(加大电流、减慢焊速)重新焊接,确保焊缝金属与母材充分熔合;对于层间未熔合,需打磨到缺陷所在的焊道层,清除层间的杂质,然后补焊该层焊道。

未焊透的返修则需要“扩大根部间隙并穿透熔合”:对于根部未焊透,需用碳弧气刨或砂轮打磨焊缝根部,扩大根部间隙(通常到2-3mm),然后用小直径焊条(如Φ2.5mm)、大电流(比正常大10%)进行封底焊,确保电弧穿透到根部;对于多层焊的未焊透,需清除所有覆盖在未焊透处的焊道,直到露出根部缺陷,然后重新焊接。

比如,返修侧未熔合时,打磨的范围是焊缝侧边10mm,深度到母材表面;返修根部未焊透时,打磨的范围是焊缝根部20mm,深度到坡口底部,确保间隙足够。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