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检测中常见微生物菌株的选择及培养条件
抗菌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抗菌检测是评估材料、药物或产品抗菌性能的核心环节,而微生物菌株的选择与培养条件的把控,是确保检测结果真实反映实际抗菌效果的基础。不同菌株的生理特性、致病风险及对抗菌剂的敏感程度差异显著,若选择不当或培养条件失衡,可能导致结果偏差甚至误判。本文围绕抗菌检测中常见微生物菌株的选择逻辑及对应培养条件展开,为相关检测实践提供具体参考。
革兰氏阳性菌代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选择及培养条件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ATCC 6538)是抗菌检测里最常用的革兰氏阳性菌株,选它主要考虑三点:一是它是人类皮肤、黏膜的常见致病菌,能引发脓疱疮、败血症等感染,对抗菌剂的敏感程度能代表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致病菌;二是ATCC 6538是标准株,遗传背景清楚,重复检测的结果稳定,不会像野生菌株那样因为基因突变出现误差;三是它生长速度刚好,18-24小时就能长出明显菌落,方便检测操作。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条件不复杂:用胰蛋白胨大豆琼脂(TSA)或营养琼脂(NA)就行,pH调到7.0-7.4的中性环境,35-37℃培养18-24小时。这时的菌落是圆形、凸起的金黄色,一眼就能认出来。要注意的是,它是兼性厌氧菌,有氧环境下长得更旺,所以常规检测用有氧培养就行。
如果要做菌悬液用于抗菌测试,得用生理盐水把菌落冲下来,调整到0.5麦氏浊度(大概1.5×10^8 CFU/mL),保证每批菌液浓度一致,不然会影响抗菌效果的判断。
革兰氏阳性菌代表——表皮葡萄球菌与枯草芽孢杆菌的选择及培养条件
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ATCC 12228)是皮肤表面的常驻菌,平时不怎么致病,但皮肤破损或免疫力低时会引发炎症。它主要用来测体表抗菌产品,比如洗手液、医用敷料——这些产品接触的是皮肤,用表皮葡萄球菌做模型,结果更贴合实际使用场景。
表皮葡萄球菌的培养条件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差不多:TSA或NA培养基,pH 7.0-7.4,35-37℃养18-24小时。菌落是白色、圆形、表面光滑的,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金黄色菌落很好区分。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ATCC 6633)能形成芽孢,芽孢抗高温、干燥和消毒剂的能力比普通细菌强很多。所以它用来测需要长期抗菌的产品,比如建筑涂料、纺织品——这些产品要面对自然环境里的顽固微生物,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模型能反映抗菌耐久性。
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分两种情况:要营养体的话,用TSA或NA,35-37℃养18-24小时,菌落是灰白色、粗糙的;要芽孢的话,得用Schaeffer-Fulton培养基(加了硫酸镁、钾盐、葡萄糖),30℃养48-72小时,等芽孢长出来(用芽孢染色确认)才能用。另外,芽孢培养要减少氮源,促进芽孢分化。
革兰氏阴性菌代表——大肠杆菌的选择及培养条件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ATCC 25922)是革兰氏阴性菌的模式株,住在人和动物肠道里,主要用来测肠道抗菌产品(比如益生菌、肠道消毒剂)和食品接触材料(比如塑料餐盒)。选它是因为:生理特性稳定,对抗菌剂的反应能代表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和人类生活场景近,结果能反映实际风险;ATCC 25922株重复率高,实验室之间能比对结果。
大肠杆菌的培养可以用TSA,也能用麦康凯琼脂——麦康凯琼脂能区分乳糖发酵菌,大肠杆菌发酵乳糖会形成红色菌落,方便挑菌。温度35-37℃,养18-24小时就行。它是兼性厌氧菌,有氧环境长得更快。
做菌悬液的时候同样要调0.5麦氏浊度,保证浓度一致。要是测食品接触材料,最好用麦康凯琼脂选纯菌,避免杂菌干扰结果。
革兰氏阴性菌代表——铜绿假单胞菌与沙门氏菌的选择及培养条件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ATCC 9027)常出现在医院和潮湿环境,抗药性强还能形成生物膜——生物膜是细菌贴在表面的黏液层,会降低抗菌剂渗透力。所以它用来测对“耐药菌”和“生物膜”的效果,比如医疗器械、水处理设备这些场景。
铜绿假单胞菌是专性需氧菌,必须供氧充足(比如用摇床或通风培养箱),不然长不动。培养基用TSA或cetrimide琼脂(专门选铜绿假单胞菌的),pH 7.2-7.4,35-37℃养18-24小时。菌落是绿色、湿润的,有时候会发荧光(因为分泌绿脓菌素),很好认。
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ATCC 14028)是食源性致病菌,通过污染食物(比如鸡肉、鸡蛋)引发肠胃炎,主要测食品包装、餐饮具。选它是因为和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敏感程度一致,能模拟食品加工场景的抗菌需求,而且ATCC 14028株致病力中等,安全风险可控。
沙门氏菌要用药性培养基避免杂菌,比如SS琼脂——里面有胆盐、柠檬酸盐,能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分解胱氨酸会产生硫化氢,所以菌落中心是黑色的。温度35-37℃,养18-24小时,培养时要注意清洁,别交叉污染。
真菌代表——白色念珠菌的选择及培养条件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ATCC 10231)是最常见的致病性酵母菌,能引起鹅口疮、阴道念珠菌病,主要测抗真菌产品(比如克霉唑软膏、口腔含漱液)。选它是因为:和人类黏膜、皮肤感染相关,结果能反映实际效果;酵母菌结构和丝状真菌不同,需要单独测;ATCC 10231株敏感程度稳定,重复率高。
白色念珠菌的培养基要用沙氏葡萄糖琼脂(SDA)——里面有2%葡萄糖(酵母菌的碳源)和0.5%蛋白胨(氮源),pH 5.6(酸性抑制细菌)。温度25-30℃,养24-48小时,菌落是乳白色、湿润的,像小馒头。
另外,白色念珠菌有时候会形成假菌丝(比如在血清里),假菌丝会影响抗菌效果。要是测对假菌丝的效果,得在培养基里加10%胎牛血清,37℃养4-6小时诱导假菌丝,再做检测。
真菌代表——黑曲霉的选择及培养条件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ATCC 16404)是丝状真菌(霉菌)的代表,住在空气、土壤里,潮湿环境(比如浴室墙面、衣柜)里容易长,还会产生大量孢子。主要测对霉菌的抑制效果,比如建筑涂料、家具木材——这些产品怕霉菌污染,黑曲霉的孢子抗逆性强,能模拟自然环境的霉菌状态。
黑曲霉的培养基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或察氏琼脂,PDA有马铃薯浸出液(提供维生素和矿物质),察氏琼脂有硝酸钠、磷酸二氢钾(营养更全面)。温度25-28℃,养3-5天,等长出黑色分生孢子头(黑曲霉的标志)才能用。
要注意的是,黑曲霉需要高湿度(相对湿度≥80%),所以培养箱里要放水盘,不然培养基干了,菌丝长不动,孢子也长不出来。另外,黑曲霉的孢子容易飘,要用密封培养皿,测完要高压灭菌,别污染环境。
特殊菌株的选择逻辑与注意事项
除了常见菌株,有时候要根据需求选特殊菌株,比如厌氧菌(脆弱拟杆菌ATCC 25285)、耐药菌(MRS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43300)、本土菌株(比如当地流行的致病菌)。选这些菌株要“场景匹配”:测肠道药物选厌氧菌(肠道是厌氧的);测医院产品选耐药菌(医院耐药菌多);测特定地区产品选本土菌株(贴合当地流行情况)。
厌氧菌的培养要严格无氧:用厌氧培养箱(5% CO2、10% H2、85% N2)或厌氧袋,培养基用CDC厌氧琼脂,pH 7.0-7.4,35-37℃养48-72小时。而且样本处理和接种都要在厌氧环境里做,不然厌氧菌会死亡。
耐药菌要确认“耐药谱”:比如MRSA,得确认它对甲氧西林、青霉素耐药,才能保证测的是对耐药菌的效果。培养条件和敏感株一样,但别用含对应抗菌剂的培养基,不然会抑制生长。
本土菌株要基于流行病学数据:比如某地区流感季主要是MRSA 252,测当地医用敷料就要选这个本土株,而不是ATCC标准株,这样结果更贴合当地实际。但本土菌株要鉴定(比如16S rRNA测序)和做敏感性测试,保证特性稳定才能用。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