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餐具检测中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测试方法说明
塑料餐具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塑料餐具作为日常餐饮用品,其力学性能直接关系到使用安全性和耐用性。拉伸强度(反映材料抵抗拉伸破坏的能力)与断裂伸长率(反映材料的韧性和延展性)是塑料餐具力学性能检测的核心指标。准确掌握这两项指标的测试方法,不仅是符合GB 4806.7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也是保障产品质量的关键。本文将从样品制备、设备要求、测试步骤等方面,详细说明塑料餐具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的测试方法及注意事项。
测试前的样品制备
塑料餐具的试样需从产品主体部位截取,优先选择餐盒侧壁、勺子柄部等厚度均匀、无明显缺陷的区域,避免边角、焊缝或厚度突变处——这些位置易因应力集中导致测试结果偏差。试样加工需采用机械方法(如铣床、冲床),确保表面平整、边缘无毛刺或裂纹;若用手工切割,需用砂纸打磨边缘至光滑。
厚度是计算原始截面积的关键参数,需用精度0.01mm的测厚仪测量试样标距内的3个点(两端及中间),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厚度。加工完成的试样需在标准环境(23±2℃、相对湿度50±10%)中放置24小时,符合GB/T 291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要求,目的是消除材料内部应力,确保测试结果稳定。
需注意,吸湿性塑料(如聚酰胺PA)的调节时间需延长至48小时,且调节环境需密封(如放入干燥器),避免因吸潮导致性能变化。
试验设备的选择与校准
测试需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精度等级需达到1级或更高(符合GB/T 16491《电子式万能试验机》),确保力值和位移测量的准确性。力传感器的量程应覆盖试样最大力的20%-80%——若量程过大,小力值的测量误差会增加;若量程过小,易损坏传感器。
夹具的选择需匹配塑料类型:硬塑料(如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用楔形夹具,依靠斜面压力固定试样;软塑料(如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用平口夹具,并在夹具表面粘贴橡胶垫,防止试样打滑或被夹断。夹具的夹持面需平整,无划痕或凸起,避免损伤试样。
设备需定期校准:力传感器每年校准1次,万能试验机每使用500次或更换夹具后需重新校准,校准机构需具备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资质。
试验环境的控制
塑料的力学性能对温度和湿度敏感:温度升高会使塑料分子链运动加剧,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增加;湿度升高会导致吸湿性塑料(如PA、ABS)吸水膨胀,性能下降。因此,试验需在标准环境(23±2℃、相对湿度50±10%)中进行,环境波动需控制在±1℃(温度)和±5%(湿度)以内。
若测试现场无法满足标准环境,需在试验报告中注明实际温度和湿度,以便结果分析。例如,在30℃环境下测试PP餐具,拉伸强度可能比标准环境低10%-15%,断裂伸长率高20%左右。
试样的类型与尺寸选择
塑料餐具的拉伸试验常用哑铃型试样,符合GB/T 1040.1《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总则》的要求。常见类型有两种:Type 1(标距50mm、宽度10mm、厚度2mm)适用于厚度>2mm的硬塑料餐具(如厚壁餐盒);Type 2(标距25mm、宽度4mm、厚度2mm)适用于厚度≤2mm的软塑料餐具(如薄塑料袋、一次性勺子)。
尺寸公差需严格控制:宽度公差±0.2mm,厚度公差±0.1mm——若试样宽度偏差过大,会导致截面积计算错误,直接影响拉伸强度结果。例如,某Type 1试样的实际宽度为9.8mm(公差范围内),若按10mm计算,拉伸强度会偏高2%左右。
若餐具厚度超过2mm,可将试样打磨至2mm(需保持厚度均匀),或选择更大尺寸的试样(如Type 3),但需在报告中注明修改情况。
测试步骤的详细操作
装夹试样时,需将试样的标距线(用标记笔在试样上画出的原始长度线)与夹具中心线对齐,避免偏心受力——偏心会导致试样单侧受力过大,提前断裂。夹具的夹持长度需≥15mm(Type 1试样)或≥10mm(Type 2试样),夹持压力以“试样不打滑、无明显压痕”为宜:硬塑料可适当增大压力,软塑料需减小压力,防止夹断试样。
预紧是消除试样松弛的关键步骤:启动试验机,以缓慢速度(如5mm/min)拉伸试样,直至力值达到0.5%-1%的拉伸应力(如Type 1试样的预紧力约为10N),然后停止——预紧力过大易损伤试样,过小则无法消除松弛。
试验速度需按塑料类型选择:硬塑料(PP、PS)用50mm/min,软塑料(PE、PVC)用200mm/min,符合GB/T 1040.1的规定。速度过快会使试样内部应力无法释放,导致拉伸强度偏高、断裂伸长率偏低;速度过慢则会延长试验时间,且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启动试验机后,实时记录力值和位移数据,直至试样断裂。若试样未断裂(如高韧性PE),需测试至应变达到200%(或按标准规定的终止条件),记录此时的力值和位移。
结果的计算与取值
拉伸强度(σt)的计算公式为:σt = Fmax / A0,其中Fmax是试验过程中的最大力(N),A0是试样的原始截面积(mm²),A0=宽度(mm)×厚度(mm)。例如,某Type 1试样的宽度10mm、厚度2mm,最大力为500N,则拉伸强度=500/(10×2)=25MPa。
断裂伸长率(εt)的计算公式为:εt = [(Lb - L0)/L0]×100%,其中Lb是试样断裂时的标距长度(mm),L0是原始标距(mm)。例如,Type 1试样的原始标距50mm,断裂时标距为75mm,则断裂伸长率=(75-50)/50×100%=50%。
结果需取至少5个有效试样的算术平均值——有效试样指“断裂在标距内”的试样;若断裂在夹具附近(标距外),则该试样无效,需重新测试。若有效试样数量不足5个,需增加测试数量,直至满足要求。
常见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若试样断裂在夹具附近(标距外),原因可能是“装夹偏心”或“夹具压力过大”。解决方法:重新装夹试样,确保标距线与夹具中心线对齐;减小夹具压力,或在夹具表面粘贴橡胶垫(软塑料)。
若数据离散性大(如5个试样的拉伸强度偏差超过10%),需检查以下几点:试样加工是否均匀(厚度、宽度偏差是否过大)、取样位置是否一致(是否从不同部位截取)、试验速度是否稳定(是否按规定速度执行)。例如,某餐盒的试样分别从侧壁和底部截取,底部的拉伸强度可能比侧壁低15%,因为底部厚度更薄。
若试样未断裂(如高韧性PE),需按标准规定的应变终止(如200%),并在报告中注明“未断裂”,同时记录此时的力值和位移——未断裂的试样不能用于计算断裂伸长率,但可用于评估材料的韧性。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