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服务热线:

土壤石油烃污染检测的红外光谱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三方检测机构-王工 2024-01-10

污染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土壤石油烃污染是工业、交通及油气开采活动带来的典型环境问题,其成分复杂(含烷烃、芳烃、胶质等),不仅抑制土壤微生物活性、破坏植被生长,还可能通过渗滤进入地下水或累积于农作物,威胁人类健康。红外光谱技术凭借快速、非破坏性、成本较低且无需复杂试剂的优势,成为土壤石油烃检测的核心手段之一——定性分析聚焦于识别污染物的特征官能团,定量分析则实现含量精准测定,二者结合为污染程度评估、修复方案制定提供直接数据支撑。

红外光谱定性分析:基于官能团的特征识别

红外光谱的核心逻辑是“官能团-吸收峰”的一一对应——不同化学键的振动模式(伸缩、弯曲、扭转)会在特定波数(cm⁻¹)处产生吸收,就像物质的“光谱指纹”。对于土壤中的石油烃,其主要成分可分为三类:饱和烷烃(占石油烃的50%-80%)、芳烃(10%-30%)、胶质与沥青质(5%-20%),每类成分都有独特的特征峰。

饱和烷烃的特征峰源于C-H键的振动:CH₂基团的不对称伸缩振动对应2920cm⁻¹,对称伸缩对应2850cm⁻¹——这两个峰通常是石油烃中最强的吸收峰,因为烷烃含量最高;CH₂的弯曲振动对应1460cm⁻¹,CH₃的弯曲振动对应1380cm⁻¹——若1380cm⁻¹峰分裂为两个峰(如1385cm⁻¹与1375cm⁻¹),说明存在支链烷烃(如异辛烷)。

芳烃的特征峰则与芳环结构相关:C=C骨架的伸缩振动会在1600cm⁻¹和1500cm⁻¹处产生吸收(因芳环的共轭效应,峰形较宽);而C-H面外弯曲振动的峰位置更具诊断性——单取代芳烃(如苯)对应750cm⁻¹和700cm⁻¹(两个峰),邻位取代对应740cm⁻¹,间位取代对应810cm⁻¹,对位取代对应820cm⁻¹。这些峰虽然强度较弱,但能精准识别芳烃的取代类型。

胶质与沥青质的特征峰相对复杂,因为它们含有更多极性官能团:如C=O伸缩振动对应1700cm⁻¹(来自羧酸或酮),S=O伸缩振动对应1300-1100cm⁻¹(来自 sulfoxide),N-H弯曲振动对应1550cm⁻¹(来自胺类)。这些峰通常强度较弱,仅在高浓度污染时才会显现。

定性分析的实际操作需分三步:首先采集未污染土壤的光谱作为背景——土壤本身含有的粘土、腐殖质会产生背景信号,必须扣除;其次采集污染土壤的光谱,通过软件自动扣除背景;最后对比特征峰的位置与相对强度——若2920cm⁻¹和2850cm⁻¹处有强吸收,说明存在烷烃;若1600cm⁻¹伴随750cm⁻¹峰,说明有单取代芳烃;若1700cm⁻¹有弱峰,提示胶质存在。

需注意的是,土壤基质的干扰可能掩盖弱峰。比如,低浓度芳烃(<50mg/kg)的1600cm⁻¹峰可能被土壤中腐殖质的1630cm⁻¹峰掩盖,此时需用导数光谱处理——一阶导数能消除基线漂移,二阶导数能分解重叠峰,让芳烃的特征峰更清晰。

定量分析的基础:朗伯-比尔定律的应用逻辑

红外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石是朗伯-比尔定律(Lambert-Beer Law),其数学表达式为A=εbc。其中,A是吸光度(无单位),ε是摩尔吸光系数(L/(mol·cm)),b是光程(cm),c是物质的量浓度(mol/L)。这个定律的核心是“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只要光程固定、ε值已知,就能通过吸光度计算浓度。

对于土壤石油烃,应用朗伯-比尔定律的第一个关键是“特征峰选择”。石油烃的峰很多,但并非所有峰都适合定量:需挑选“含量稳定、干扰小、线性好”的峰。比如,烷烃的2920cm⁻¹峰(CH₂不对称伸缩)是首选——因为烷烃占石油烃的大部分,含量稳定;且这个峰的位置远离土壤中常见的干扰峰(如水分的3400cm⁻¹、粘土的1000cm⁻¹)。

第二个关键是“ε值的确定”。ε值与物质的结构、溶剂、温度有关——不同来源的石油烃(如原油、柴油、汽油)组成不同,ε值差异很大。比如,原油的2920cm⁻¹峰ε值约为1000L/(mol·cm),而柴油的ε值约为800L/(mol·cm)。因此,必须用与实际污染类型一致的标样来测定ε值。

标样的制备需注意“代表性”:若污染源于加油站的柴油泄漏,就用柴油作为标样;若源于原油开采,就用原油作为标样。标样需溶解于惰性溶剂(如正己烷),制备一系列浓度梯度(如0、10、20、30、40、50mg/L)——浓度范围需覆盖待测样品的可能浓度(如土壤石油烃的常见范围是0-500mg/kg)。

标准曲线的绘制步骤是:采集每个标样的红外光谱,测量特征峰的吸光度(通常用峰面积,因为峰面积比峰高更稳定);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散点图;用线性回归拟合得到方程(如A=0.02c+0.005),其中斜率就是ε×b(因b固定为1cm,斜率近似ε)。

需注意的是,朗伯-比尔定律仅在“稀溶液”中成立(浓度<0.1mol/L)——若浓度过高,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ε值变化,线性关系破坏。因此,待测样品的浓度需稀释至线性范围内,避免“浓度过载”。

常见定量分析方法:从标准曲线到ATR技术

标准曲线法是红外定量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土壤石油烃检测。其步骤可分为四步:样品前处理(提取石油烃)、标样制备(系列浓度梯度)、光谱采集(标样与样品)、结果计算(代入标准曲线)。

样品前处理是标准曲线法的关键:土壤中的石油烃需用有机溶剂提取(如索氏提取、超声提取),去除土壤基质的干扰。比如,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土壤中的石油烃——将土壤装入滤纸筒,用二氯甲烷-正己烷混合溶剂连续提取12小时,提取液经无水硫酸钠干燥、旋转蒸发浓缩至1mL,再用正己烷定容至10mL。

标样制备需保证“浓度准确”:取一定量的原油(或柴油),用正己烷溶解,制备浓度为0、10、20、30、40、50mg/L的系列溶液。每个标样需平行制备三份,确保浓度的重复性。

光谱采集时,需用相同的仪器参数(分辨率4cm⁻¹、扫描次数32次)——仪器参数的变化会导致光程或ε值改变,影响标准曲线的线性。采集标样的光谱后,测量2920cm⁻¹峰的峰面积,记录每个浓度对应的峰面积。

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需满足R²≥0.99——若R²<0.99,说明标样制备或光谱采集存在误差,需重新实验。待测样品的浓度计算很简单:采集样品的光谱,测量2920cm⁻¹峰的峰面积,代入标准曲线的线性方程即可。

内标法是标准曲线法的改进版,适用于前处理有损失的情况。内标物需满足三个条件:与待测物结构相似、无干扰峰、前处理中无损失。常用的内标物是正十七烷——它与石油烃中的烷烃结构相似,且在2920cm⁻¹附近无干扰峰。

内标法的步骤是:在标样与样品中加入固定浓度的内标物(如20mg/L正十七烷);采集光谱,测量待测物的吸光度(A_x)与内标物的吸光度(A_s);计算吸光度比值(A_x/A_s);以浓度为横坐标、比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待测样品的浓度可通过比值代入曲线计算。

衰减全反射(ATR)技术是近年来流行的定量方法,无需前处理。ATR的原理是红外光在晶体表面发生全反射,仅与样品表面的分子作用(光程固定)。操作步骤是:将土壤样品压在ATR晶体上(如金刚石),采集光谱;用添加不同量柴油的土壤制备标样(浓度0-200mg/kg);绘制标准曲线;待测样品直接测量即可。ATR的优势是快速(5分钟/样),但需注意样品的均匀性——土壤颗粒的大小、密度会影响光程,因此压片时需用力均匀,保证样品与晶体紧密接触。

样品前处理:去除基质干扰的关键环节

土壤基质的复杂性是红外检测的最大挑战——土壤中含有水分、粘土、腐殖质、矿物等杂质,这些杂质会产生干扰峰,掩盖石油烃的特征信号。因此,样品前处理的核心是“提取石油烃+去除杂质”。

提取方法的选择需兼顾效率与成本:索氏提取法是经典方法,用有机溶剂连续提取8-24小时,提取效率高(>90%),但耗时久;超声提取法用超声破碎土壤颗粒,加速石油烃溶出,时间仅需30-60分钟,效率接近索氏,适合批量样品;固相萃取(SPE)法则用吸附柱富集石油烃,去除极性杂质,适用于低浓度样品(<10mg/kg)。

提取溶剂的选择也很重要:需用“非极性溶剂”(如正己烷、二氯甲烷),因为石油烃是非极性物质,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非极性溶剂的提取效率更高。混合溶剂(如二氯甲烷-正己烷1:1)的提取效率比单一溶剂更好,因为它能同时溶解烷烃、芳烃与胶质。

提取后的溶液需净化:用无水硫酸钠去除水分(加入后摇匀,静置30分钟),因为水分的O-H峰(3400cm⁻¹)会掩盖烷烃的2920cm⁻¹峰;用硅胶柱去除极性杂质(如有机酸、酚类),因为这些杂质的C=O峰(1720cm⁻¹)会干扰胶质的1700cm⁻¹峰。

浓缩步骤需注意“避免挥发损失”:提取液的体积通常较大(如100mL),需用旋转蒸发仪浓缩至1-2mL——旋转蒸发的温度需低于溶剂的沸点(如正己烷的沸点是69℃,温度设置为40℃),避免石油烃中的轻组分(如汽油中的烷烃)挥发。

干扰消除:应对土壤基质的光谱“噪声”

即使经过前处理,土壤中的残留杂质仍可能产生干扰,需通过“光谱预处理”与“方法优化”解决。

水分是最常见的干扰源:土壤中的自由水会在3400cm⁻¹(O-H伸缩)和1640cm⁻¹(O-H弯曲)产生强吸收,掩盖烷烃的2920cm⁻¹峰。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干燥样品——将土壤在60℃下干燥24小时,去除自由水;二是背景扣除——用干燥的空白土壤作为背景,扣除水分的影响。若仍有残留水峰,可采用“二阶导数光谱”——二阶导数能消除宽峰干扰,让烷烃的特征峰更清晰。

粘土矿物的干扰主要来自Si-O键的振动:粘土中的SiO₂会在1000cm⁻¹(Si-O伸缩)产生强峰,干扰芳烃的1600cm⁻¹峰。处理方法是“化学去除法”——用氢氟酸溶解粘土矿物(氢氟酸与SiO₂反应生成SiF₄气体),但需注意氢氟酸的腐蚀性,操作时需戴手套。

腐殖质的干扰源于其C=C与C=O键的振动:腐殖质的1630cm⁻¹峰(C=C)会掩盖芳烃的1600cm⁻¹峰,1720cm⁻¹峰(C=O)会干扰胶质的1700cm⁻¹峰。处理方法是“酸沉淀法”——用盐酸调节样品pH至2,腐殖质会沉淀析出,过滤后即可去除。

举个例子:某农田土壤污染检测中,原始光谱的3400cm⁻¹水峰很强,2920cm⁻¹峰被掩盖;经60℃干燥24小时后,水峰减弱,但仍有残留;再用二阶导数处理,水峰几乎消失,2920cm⁻¹峰的吸光度从0.12提升至0.35,定量结果从120mg/kg修正为320mg/kg,更接近实际值。

仪器参数与操作:优化检测准确性的细节

仪器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光谱质量,需根据检测需求调整:

分辨率:通常设置为4cm⁻¹——石油烃的特征峰较宽,更高分辨率(如2cm⁻¹)会增加扫描时间,且对结果无显著提升;更低分辨率(如8cm⁻¹)则会导致峰形模糊,无法区分重叠峰。

扫描次数:一般选择32次或64次——多次扫描可平均噪声,提高信噪比(SNR)。比如,64次扫描的光谱比16次更平滑,吸光度误差从±0.01降至±0.005,定量结果更准确。

检测器:常用汞镉碲(MCT)检测器——MCT检测器对中红外区(4000-400cm⁻¹)的灵敏度高,适用于低浓度样品;而热释电检测器(如DTGS)的灵敏度较低,适合高浓度样品。

操作细节同样重要:

样品均匀性:土壤需研磨过100目筛,避免大颗粒影响光程;压片时压力一致(如10吨),保证片的厚度(约1mm)与密度相同——若压片厚度不均,光程会变化,导致吸光度误差。

环境控制:实验室温度需稳定在20-25℃,湿度<60%——温度变化会影响光谱的波数准确性(每变化1℃,波数变化约0.1cm⁻¹);湿度高会导致水分吸附到样品或仪器上,产生干扰峰。

基线校准:每天检测前需用空白溶剂(如正己烷)校准基线,确保仪器的稳定性——若基线漂移,会导致吸光度测量误差。

定性与定量的协同:案例中的应用实践

某加油站附近土壤污染检测的案例,很好地体现了定性与定量的协同作用:

1、样品采集:在加油站泄漏点周围采集0-20cm深度的土壤样品,共5个点,每个点采集3份平行样。

2、定性分析:将土壤样品干燥后压片,采集红外光谱——所有样品在2920cm⁻¹、2850cm⁻¹处有强峰,1460cm⁻¹处有峰,说明存在烷烃;1600cm⁻¹处有弱峰,750cm⁻¹处有峰,说明有单取代芳烃(如苯);1700cm⁻¹处有弱峰,提示胶质存在。

3、定量分析:用超声提取法提取石油烃(正己烷溶剂,超声60分钟),浓缩后定容至10mL;采集红外光谱,测量2920cm⁻¹峰的峰面积;用柴油标样的标准曲线(A=0.018c+0.003,R²=0.997)计算浓度——5个点的浓度分别为320、280、250、180、150mg/kg,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36600-2018中的筛选值(200mg/kg)。

4、验证:用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