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服务热线:

LED照明产品可靠性检测中的光衰寿命测试技术分析

三方检测机构-程工 2023-11-28

可靠性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LED照明凭借高能效、长寿命特性成为全球照明市场的核心产品,但光衰(光通量随时间衰减的现象)是影响其可靠性与实际寿命的关键因素。光衰寿命测试作为评估LED产品质量的核心技术,直接关系到企业对产品性能的验证及消费者对“长寿命”承诺的信任。本文从光衰寿命的基本概念、测试原理、方法规范、设备要求及数据处理等维度,系统分析LED照明产品光衰寿命测试技术的实践要点,为行业提供可落地的技术参考。

光衰寿命的基本概念与评估指标

光衰是LED芯片及封装材料在长期工作中,因材料老化、结温升高、非辐射复合增加等因素导致光通量下降的现象。其核心评估指标是“流明维持率”(Lumen Maintenance),即某一时刻的光通量(L(t))与初始光通量(L0)的比值(L(t)/L0×100%)。在照明行业,通常以“L70”作为LED产品的寿命终点——当流明维持率降至初始值的70%时,视为产品达到寿命极限(普通照明类LED要求L70≥25000小时);部分户外或工业照明产品会采用更严格的L80标准(维持80%光通量)。

国际标准对光衰寿命有明确定义:IEC 62560《普通照明用LED模块性能要求》指出,“LED模块的寿命是指在规定的驱动条件、环境温度及散热条件下,流明维持率达到额定值(如L70)的累计工作时间”。这意味着光衰寿命并非“突然失效”的时间点,而是“性能退化至临界值”的过程,需通过长期测试量化评估。

需注意的是,光衰与“死亡率”(Mortality)是两个不同概念:光衰关注的是光通量的渐变,而死亡率关注的是产品完全失效(如不亮)的概率。但在实际应用中,光衰到L70时,产品的照明效果已明显下降,因此成为行业默认的“寿命终点”。

光衰寿命测试的核心原理

光衰寿命测试的本质是“加速老化试验”——通过模拟或强化LED的工作环境(如高温、高电流),加快光衰进程,从而在短时间内预测产品的实际寿命。其理论基础是阿伦尼乌斯(Arrhenius)公式:k = A·e^(-Ea/(R·T)),其中k为光衰速率常数,A为指前因子,Ea为活化能(LED光衰的活化能约为0.6-1.0eV),R为气体常数(8.314J/(mol·K)),T为绝对温度(单位:K)。

根据公式,温度是影响光衰速率的关键因素:温度每升高10℃,光衰速率约翻倍(即“10℃法则”)。例如,某LED在25℃(298K)下的光衰速率为k1,在35℃(308K)下的速率k2≈2k1,测试时间可缩短至原来的1/2。这也是为什么光衰测试多采用高温环境的原因。

电流密度的影响同样显著:LED的电流密度(J)与结温(Tj)正相关——J增加会导致芯片内部功耗上升,Tj升高,进而加速非辐射复合(如缺陷态捕获载流子),导致光量子效率下降。例如,当驱动电流从额定值的100%提升至120%时,结温可能从60℃升至80℃,光衰速率增加约3倍。

需强调的是,加速老化需遵循“等效性原则”:即加速条件下的光衰机制需与实际使用一致。若加速条件过于极端(如温度超过120℃),可能导致芯片材料发生不可逆损伤(如封装胶黄变、芯片焊线脱落),此时测试结果无法反映实际寿命。

常用光衰寿命测试方法解析

目前行业主流的光衰测试方法可分为三类,具体应用场景与要求如下:

①高温恒定电流测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测试条件为“85℃环境温度+额定电流”(部分严苛场景会用105℃),模拟LED在高温环境下的长期工作状态(如户外路灯夏季的环境温度)。测试周期通常为6000-10000小时(符合IES LM-80标准要求)。例如,某款LED球泡灯在85℃、700mA电流下测试,6000小时后流明维持率为88%,拟合出L70寿命约为28000小时。

②恒温恒湿测试:条件为“60℃环境温度+90%相对湿度(RH)”,模拟潮湿环境(如南方雨季或浴室照明)。湿度会加速封装材料的老化(如硅胶吸水膨胀、透镜雾化),同时可能导致电路腐蚀(如驱动电源的电容漏液)。例如,某LED模块在恒温恒湿环境下测试3000小时,流明维持率降至85%,而相同电流下的干燥环境测试仅降至92%,说明湿度对光衰的加速作用明显。

③过电流老化测试:条件为“额定环境温度+110%-120%额定电流”,模拟驱动电源异常(如电压波动导致电流超标)的场景。过电流会快速提升结温,加速芯片内部缺陷的产生。例如,某LED灯珠在110%电流下测试2000小时,流明维持率降至80%,而额定电流下需4000小时才会达到相同衰减程度。

此外,测试中的“监测方式”也会影响结果准确性:实时监测(如每小时采集一次光通量数据)能捕捉到光衰的细微变化(如前500小时的“快速衰减期”),而周期监测(如每周采集一次)可能漏掉关键数据,但设备成本更低。企业可根据测试需求选择——若需高精度寿命预测,建议采用实时监测。

测试设备的关键性能要求

光衰测试的准确性高度依赖设备的精度与稳定性,以下是核心设备的性能指标要求:

①积分球系统:用于测量LED的光通量,需满足“高反射率、低光谱吸收”要求——内壁需涂覆聚四氟乙烯(PTFE)或硫酸钡(BaSO4)材料(反射率≥98%),直径需匹配样品尺寸(如测试LED模块用500mm积分球,测试灯珠用300mm)。积分球的测量误差需≤±2%,且需每月用标准LED灯校准(标准灯的光通量不确定度≤±1%)。

温度控制箱:需具备“均匀温度场”与“精准控温”能力——箱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差≤±2℃,温度波动≤±1℃(如设定85℃时,实际温度需稳定在84-86℃之间)。若温度不均匀,会导致样品间的光衰速率差异过大(如箱内角落的样品温度比中心高5℃,光衰速率快1.5倍)。

③恒流电源:需提供稳定的电流输出,纹波电流≤±1%(纹波过大会导致结温波动,加速光衰),电流精度≤±0.5%。例如,某恒流电源的纹波为5%,测试的光衰速率比纹波1%的电源快15%-20%。

④数据采集系统:需支持自动记录光通量、温度、电流等参数,采样频率建议≥1次/小时(实时监测)或1次/天(周期监测)。数据需导出为可编辑格式(如Excel、CSV),方便后续曲线拟合与分析。

样品制备与选取的规范要点

样品的代表性与预处理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可信度,需遵循以下规范:

①样品数量:根据IES LM-80标准,测试样品数量需≥20只——样本量过小会导致统计置信度不足(如10只样品的置信区间为±30%,20只可缩小至±15%)。若需更精准的结果,可增加至30只(置信区间±10%)。

②样品预处理:测试前需对样品进行“初始老化”——在额定电流、25℃环境下工作24小时,去除“初始不稳定期”的光衰(新LED的前24小时光衰约为2%-3%)。若跳过预处理,初始光通量的波动会导致后续数据偏差。

③样品代表性:需覆盖产品的“差异维度”——包括不同生产批次(如3个批次,每批次7只)、不同封装结构(如COB vs 贴片式)、不同芯片供应商(如三星vs 晶元)。例如,某企业测试时仅选了1个批次的样品,结果发现该批次的光衰速率比其他批次快20%,导致最终寿命预测偏差。

④样品状态:需保持“实际使用状态”——测试时需安装灯具的散热结构(如铝基板、散热器),不能用裸灯珠测试。例如,某LED灯珠裸测时的结温为60℃,装在灯具里的结温为80℃,光衰速率差2倍,若用裸测数据预测寿命,结果会比实际长1倍。

数据处理与寿命计算方法

光衰测试的核心是“从数据中拟合出寿命曲线”,常用方法如下:

①曲线拟合模型:LED的光衰通常符合“指数衰减模型”:L(t) = L0·e^(-k·t),其中k为衰减系数(单位:h^-1)。若光衰分为“快速期”与“缓慢期”(如前1000小时衰5%,之后每1000小时衰3%),则需用“双指数模型”:L(t) = L0·[A·e^(-k1·t) + (1-A)·e^(-k2·t)],其中A为快速衰减的比例(通常A=0.1-0.3),k1为快速衰减系数,k2为缓慢衰减系数。

②寿命计算:以L70为例,将L(t)/L0=0.7代入模型,解得t=L70=ln(0.7)/(-k)(指数模型)或通过双指数模型迭代计算。例如,某LED的测试数据:0小时L0=1000lm,1000小时L1=950lm,2000小时L2=920lm,3000小时L3=900lm。用指数模型拟合得k=0.000035h^-1,则L70=ln(0.7)/(-0.000035)≈10191小时。

③异常数据处理:若某只样品的光通量突然下降(如3000小时时光通量从900lm降至500lm),需先排查原因——若为驱动电源故障或样品损坏(如焊线脱落),则剔除该数据;若为正常衰减(如封装胶黄变),则保留。剔除异常数据后,需用剩余样品重新拟合曲线(如20只样品剔除1只,用19只计算)。

④置信区间:寿命结果需给出“统计置信度”——根据IEC 61747标准,LED寿命的置信度需≥95%(即有95%的概率,实际寿命≥预测值)。例如,20只样品的L70寿命为25000小时,95%置信区间为22000-28000小时。

影响测试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

即使遵循上述规范,以下因素仍可能导致测试结果偏差,需重点控制:

①驱动电源纹波:纹波电流超过5%会导致结温波动,加速非辐射复合。例如,某驱动电源的纹波为10%,测试的光衰速率比纹波1%的电源快20%,最终寿命预测短15%。

②散热条件模拟:样品的散热结构需与实际使用一致——包括铝基板厚度(如1.5mm vs 2.0mm)、散热器面积(如100cm² vs 200cm²)、安装方式(如壁挂vs 吸顶)。若散热模拟不当,结温计算错误,光衰速率偏差可达30%以上。

③环境污染物:测试箱内需保持清洁,避免灰尘、硫化物或挥发性有机物(VOC)。例如,硫化物会与LED的银电极反应生成硫化银(Ag2S),导致接触电阻增大,结温升高,光衰加快。某检测机构曾因测试箱未清洁,导致样品光衰速率比正常情况快40%。

④测试周期:测试时间需足够长——IES LM-80要求至少6000小时,若仅测试3000小时,拟合的L70寿命偏差可达20%以上。例如,某样品测试3000小时的衰减系数k=0.00003h^-1,预测L70=12000小时;测试6000小时后,k降至0.000025h^-1,L70=15000小时,偏差25%。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