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服务热线:

食品中重金属检测通常需要检测哪些具体的重金属元素种类

三方检测机构-王工 2023-04-03

重金属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是影响食品安全的关键问题之一,其来源涉及工业排放、农业投入品、包装材料及自然环境本底等多个环节。重金属易通过食物链富集,长期摄入会对人体造成慢性毒性损伤(如神经系统、肝肾功能损伤)。因此,食品重金属检测需聚焦于毒性强、易富集、对健康风险高的元素,这些元素也是各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核心对象。本文将详细梳理食品检测中常见的重金属元素种类、污染来源、食品载体及潜在风险。

铅:食品中最受关注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

铅是食品重金属检测的“重点对象”,其环境来源包括工业排放(铅冶炼、电池生产)、含铅农药(如砷酸铅)及城市垃圾中的含铅废物。这些铅通过大气沉降、雨水冲刷进入土壤和水源,最终污染食品。

食品中铅的主要载体是谷物(小麦、玉米)、蔬菜(青菜、白菜)及水果(苹果、梨)。例如,某地区青菜因附近铅冶炼厂排放,铅含量达0.8mg/kg(远超中国标准0.1mg/kg)。此外,包装材料的铅迁移也是风险——罐头焊锡中的铅可能溶入食品,劣质陶瓷餐具的铅釉会在盛装酸性食品时析出。

铅的危害具有“累积性”:儿童长期摄入会导致神经系统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智商下降);成人则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高血压或肾功能损伤。研究显示,血铅每升高10μg/dL,儿童智商可能下降2-3分。

各国对铅的限量严格,如中国GB 2762-2017规定:谷物铅≤0.5mg/kg,蔬菜≤0.1mg/kg,水果≤0.2mg/kg,以此降低人群铅暴露风险。

镉:易在动植物体内富集的重金属

镉是“生物富集性”极强的重金属,环境来源包括工业废水(电镀、采矿)、含镉化肥(磷酸铵化肥)及垃圾填埋场渗漏液。这些镉进入土壤后,会被植物根系吸收,累积在根、茎、叶及果实中。

食品中镉的核心载体是大米——中国南方部分地区因土壤镉污染曾出现“镉米”事件,当地大米镉含量远超0.2mg/kg的国家标准。此外,贝类、甲壳类海产品及动物内脏(肝、肾)也会通过滤食或食物链富集镉。

镉的危害集中在肾脏与骨骼:长期摄入会损伤肾小管(影响排泄功能),严重时引发“痛痛病”(日本富山县镉污染事件),表现为骨痛、骨折。中国规定大米镉≤0.2mg/kg,贝类≤0.5mg/kg。

汞:形态多样的毒性重金属

汞的毒性与“形态”密切相关:有机汞(甲基汞)毒性远高于无机汞(氯化汞)。环境来源包括工业废气(汞矿冶炼、氯碱工业)、水产养殖含汞消毒剂及火山喷发。

食品中汞的主要来源是水产品,尤其是食肉性鱼类(金枪鱼、鲨鱼)。这类鱼通过食物链富集甲基汞——海水甲基汞经浮游生物、小鱼到大鱼,浓度可放大数千倍。例如,某海域金枪鱼的甲基汞含量是海水的数万倍。

汞的危害是“神经毒性”:甲基汞通过血脑屏障破坏神经细胞,导致头痛、记忆力减退,严重时引发“水俣病”(日本水俣湾甲基汞污染事件)。中国规定食肉性鱼类甲基汞≤1.0mg/kg,其他鱼类≤0.5mg/kg。

砷:含砷化合物的风险与属性

砷有“双重属性”:有机砷(砷甜菜碱)无害,无机砷(砒霜)毒性极强。环境来源包括含砷农药(砷酸钙)、工业废水(半导体制造)及自然高砷地区(内蒙古、山西部分区域)。

食品中砷的主要载体是大米(高砷地下水灌溉)和海产品(有机砷多,但无机砷是风险)。例如,某高砷地区的大米无机砷含量可达0.3mg/kg(远超中国标准0.15mg/kg)。

无机砷的危害是“致癌与皮肤病变”:长期摄入会增加肺癌、膀胱癌风险,还可能导致皮肤色素沉着、角化过度(台湾“乌脚病”)。中国规定大米无机砷≤0.15mg/kg,海产品≤0.5mg/kg。

铬:价态决定毒性的重金属

铬的毒性“看价态”:三价铬是必需微量元素(参与糖代谢),六价铬则有强毒性(致癌)。环境来源包括电镀工业(六价铬电镀液)、皮革废水及钢铁冶炼。

食品中铬的载体是蔬菜(菠菜、芹菜)、水果及谷物——土壤中的铬会被植物吸收。此外,劣质不锈钢容器中的六价铬可能因腐蚀溶出(如煮番茄汁时),污染食品。

六价铬的危害是“致癌与消化道损伤”:长期摄入会增加肺癌、食管癌风险,还可能导致恶心、呕吐。中国规定食品中六价铬≤0.5mg/kg。

镍:低剂量暴露的潜在风险

镍的环境来源包括不锈钢制品(餐具、加工设备)、化肥(含镍复合肥)及工业粉尘(采矿、冶金)。这些镍通过接触或沉降进入食品。

食品中镍的载体是谷物(小麦、玉米)、蔬菜(菠菜)及肉类(牛肉、猪肉)。例如,某地区小麦因土壤镍污染,含量达正常水平的3倍。巧克力、坚果也可能因加工设备含镍而超标。

镍的危害是“过敏与致癌”:部分人群对镍过敏(皮肤瘙痒、红肿);长期低剂量暴露可能增加肺癌、鼻咽癌风险(IARC列为1类致癌物)。中国规定食品中镍≤1.0mg/kg。

铜与锌:必需元素的过量风险

铜和锌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铜参与血红蛋白合成,锌助力免疫),但过量摄入有害。铜的来源包括饲料添加剂(铜 sulfate)、工业废水(铜矿冶炼);锌的来源包括饲料添加剂(zinc oxide)、化肥(含锌复合肥)。

食品中铜的载体是肉类(猪肝、牛肉)、乳制品(牛奶)及蔬菜(西兰花);锌的载体是肉类(猪肉)、海产品(牡蛎)及谷物(小麦)。例如,某养殖场因饲料铜超标,导致猪肉铜含量达15mg/kg(超中国标准10mg/kg)。

过量的危害:铜过量会损伤肝脏(肝细胞坏死、肝硬化);锌过量会抑制铁、铜吸收,导致免疫下降、味觉减退。中国规定食品中铜≤10mg/kg,锌≤50mg/kg。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