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服务热线:

进行检测防爆时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和前期工作

三方检测机构-孔工 2022-10-02

防爆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防爆检测是工业场所预防爆炸事故的关键环节,其核心是验证设备、环境是否符合防爆安全要求。而检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期准备工作的充分性——从法规标准的梳理到现场环境的预处理,从工具材料的准备到人员资质的确认,每一步都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本文将系统拆解检测防爆前需完成的材料准备与前期工作,为企业或检测机构提供可操作的实践指南。

梳理适用的防爆法规与标准

防爆检测的核心是验证“合规性”,因此前期需系统梳理适用的法规与标准体系。国家层面最基础的是GB3836《爆炸性环境》系列标准,其中GB3836.1是通用要求,GB3836.2对应隔爆型“d”,GB3836.3对应增安型“e”,GB3836.4对应本安型“i”——不同防爆类型的检测项目和判定依据完全不同。例如,检测隔爆型电机时,需重点核对GB3836.2中“隔爆接合面的间隙≤0.2mm、最小有效长度≥12mm”的要求;而检测增安型灯具,则要参考GB3836.3中“绕组绝缘电阻≥10MΩ、外壳表面温度≤130℃”的规定。

除了国家标准,还需关注行业特殊要求。比如石油化工行业需遵守SY/T 6501《石油工业用电气设备防爆技术规范》,其中针对“海上平台的防爆设备”增加了“抗盐雾腐蚀”的检测要求;煤矿领域则要符合MT/T 1117《煤矿用防爆电气设备检验规范》,要求设备需通过“煤尘点燃试验”——这些行业标准是国家标准的补充,直接影响检测的全面性。

企业内部的防爆管理文件也不能忽视。比如某化工企业的《防爆设备维护规程》中,规定“每季度需检查隔爆面的防锈油脂涂抹情况”,这一要求虽未写入国家标准,但防锈油脂的缺失会导致隔爆面锈蚀、间隙增大,直接影响隔爆性能,检测时需纳入核查范围。

最后,需确认检测对象的“爆炸性环境分区”。根据GB50058《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爆炸性气体环境分为1区(连续或长期存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2区(偶尔存在);可燃性粉尘环境分为20区(连续或长期存在)、21区(偶尔存在)。不同分区对应设备的防爆等级要求不同——比如1区需使用“Ex d II C T4”级设备,而2区可使用“Ex nA II C T4”级设备,检测前需明确分区,避免用错判定标准。

收集检测对象的基础信息

检测对象的基础信息是制定检测方案的“核心依据”。首先要获取设备的铭牌信息,包括型号、规格、防爆标志(如Ex d II C T4 Gb)、制造商名称及生产日期——这些信息能快速定位设备的防爆类型和适用范围。比如某台设备的防爆标志是“Ex i II B T3 Gb”,说明它是本安型设备,适用于II B类爆炸性气体(如乙烯)、引燃温度≥200℃的环境。

其次,需详细了解设备的使用环境。比如所在车间的爆炸性介质类型(是天然气、氢气还是铝粉)、介质的爆炸下限(LEL)、环境温度范围、湿度情况——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检测项目的选择。例如,氢气属于II C类介质(爆炸危险性最高),检测其环境中的防爆设备时,需额外增加“隔爆面间隙的精确测量”(要求≤0.1mm);而铝粉属于可燃性粉尘,检测时需重点检查设备的“粉尘防护等级”(IP6X)。

另外,还要收集设备的历史记录。包括之前的检测报告、维修记录、故障台账——比如某台防爆电机曾因接线端子松动导致过温升异常,检测时需重点检查接线部位的紧固力矩(需符合制造商规定的8-10N·m)和运行时的温升(需≤70K);如果设备曾更换过隔爆外壳的部件,需核对更换部件的材质是否与原设备一致(如原外壳是铸铝合金,更换部件不能用普通钢)。

最后,需确认设备的“运行状态”。比如检测时设备是处于“停机”还是“运行”状态——运行状态下可检测温升、振动等动态参数,停机状态下可检测隔爆面间隙、绝缘电阻等静态参数。需提前与企业沟通,确定检测状态,避免因设备状态不符导致检测结果无效。

准备基础检测工具与材料

检测工具的选择需“精准匹配”检测类型。对于防爆电气设备,常用工具包括:数字万用表(检测电路通断、电压电流)、兆欧表(检测绝缘电阻,增安型设备要求≥10MΩ,本安型要求≥100MΩ)、红外测温仪(检测设备表面温度,需低于介质引燃温度)、扭矩扳手(检测隔爆螺栓的紧固力矩,如M8螺栓需≥12N·m)、粗糙度仪(检测隔爆面的粗糙度,要求Ra≤6.3μm)。

对于爆炸性环境检测,需准备: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检测可燃气体浓度,需低于爆炸下限的25%,即LEL≤25%)、粉尘浓度测试仪(检测可燃性粉尘浓度,需低于爆炸下限的50%,即LFL≤50%)、风速仪(检测通风效果,要求风速≥0.5m/s,确保介质浓度稳定)、温湿度计(记录环境温湿度,避免因湿度超标导致绝缘电阻降低)。

辅助材料方面,需准备:标准试块(如用于校准硬度计的45号钢试块,硬度值HRC20-25)、密封胶试样(检测隔爆外壳密封性能时,需对比原密封胶的耐温性和粘接强度)、接线端子样品(核对现场端子的材质——防爆设备需用铜质或镀银端子,不能用铝质端子,避免氧化导致接触电阻增大)。

需注意的是,所有工具都需经过“计量校准”,且校准证书在有效期内。比如兆欧表需每年校准一次,气体检测仪需每季度校准一次——工具误差会直接导致检测结果偏差,比如未校准的红外测温仪可能将实际温度30℃测成40℃,误判为“超温”。

开展检测现场的环境预处理

检测现场的环境状态直接影响“检测安全性”和“结果可靠性”。首先要清理现场障碍物:移除检测区域内的杂物、货物或无关设备,确保检测人员有≥1米的操作空间——比如检测防爆配电箱时,需清空箱前1米内的物料,便于打开箱盖检查内部接线。

其次,停止无关设备运行:关闭相邻的电机、风机、泵等设备,避免产生的振动或电磁干扰影响检测仪器的读数。比如用兆欧表测绝缘电阻时,周围电机运行会产生感应电流,导致读数偏高(原本10MΩ可能测成15MΩ),影响判定结果。

然后,进行通风换气:启动现场的机械通风系统或打开门窗,将环境中的可燃介质浓度降低到安全范围。例如,检测油漆车间的防爆设备时,需通风30分钟,用气体检测仪确认苯浓度≤1%LEL(苯的爆炸下限是1.2%)后,再开始检测——若浓度超标,检测过程中可能因仪器碰撞产生火花引发爆炸。

最后,断开检测设备的电源:关闭设备的主电源开关,挂“禁止合闸”警示牌,取下保险丝或断开隔离开关。比如检测防爆电机时,需断开电源并验电,确保电机处于“无电”状态——若未断电,检测时误碰接线端子可能导致触电,或电机突然启动造成机械伤害。

确认检测人员的资质与能力

检测人员的“资质与能力”是检测合规性的前提。首先,需具备国家认可的防爆检测资格证书——比如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颁发的“防爆电气检测员”证书,或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颁发的“爆炸性环境检测资格证”。这些证书证明人员掌握了防爆标准、检测方法和安全知识。

其次,需具备“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或 equivalent 的安全管理资质)。防爆检测不仅是技术工作,更是安全工作——注册安全工程师能识别检测中的风险(如气体泄漏、设备带电),并制定应对措施。例如,检测时发现可燃气体浓度突然升高,注册安全工程师能快速判断是泄漏还是通风失效,并组织人员撤离。

此外,检测人员需定期接受“技能培训”。比如GB3836-2010修订后,对隔爆接合面的“表面粗糙度”要求从Ra≤12.5μm调整为Ra≤6.3μm,检测人员需学习新的测量方法(用粗糙度仪代替肉眼判断);再比如,新出台的GB/T 3836.15-2021《爆炸性环境 第15部分:危险场所电气安装(煤矿除外)》,要求检测时需检查“电缆引入装置的密封性能”,人员需掌握新的检测步骤。

最后,检测团队需配备“应急处置人员”。应急处置人员需掌握消防器材使用(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和防爆设备故障处置方法——比如检测时发生气体泄漏,应急处置人员能快速关闭泄漏源,启动应急通风,组织人员撤离。

规范试样的制备与保存

若检测涉及“材料或部件性能”(如防爆外壳的强度、密封胶的耐老化性),需规范试样的制备与保存。首先,试样需“来自原设备”——比如截取隔爆外壳的一块钢板作为拉伸试样,或从密封胶条上截取一段作为耐温试样,确保试样与原设备材质一致。

其次,试样需“无缺陷”。比如拉伸试样不能有裂纹、划痕或变形,否则会导致拉伸强度检测结果偏低(原本200MPa可能测成150MPa);密封胶试样不能有老化或污染,否则会影响耐温性测试(原本耐120℃可能测成耐100℃)。

然后,试样需“正确标识”。标注设备名称、截取位置、日期和检测项目——比如“反应器防爆外壳-左侧面-20240510-拉伸强度检测”,避免试样混淆。

保存方面,试样需放在“干燥、常温、无腐蚀”的环境中。比如金属试样需涂防锈油后放入密封袋,避免生锈;密封胶试样需放在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导致老化;若需送检,需用防碰撞的包装(如泡沫箱),防止运输过程中损坏。

落实现场安全防护措施

检测现场存在爆炸性介质,安全防护是“底线要求”。首先,检测人员需穿戴“防静电装备”:防静电工作服(采用导电纤维材质)、防静电鞋(鞋底电阻≤1×10^6Ω)、防静电手套——避免产生静电火花,比如在汽油罐区检测时,静电火花可能点燃汽油蒸气。

其次,使用“防爆型工具”。比如防爆手电筒(Ex d II C T4)、防爆扳手(铜合金材质)、防爆螺丝刀——普通钢制工具碰撞时会产生火花,而防爆工具能避免这一风险。例如,打开隔爆外壳时,需用防爆螺丝刀,不能用普通螺丝刀。

然后,配备“个人防护装备(PPE)”。包括自给式呼吸器(当可燃气体浓度≥50%LEL时使用)、护目镜(防止检测时飞溅物伤到眼睛)、防割手套(防止接触尖锐的隔爆面)、安全鞋(防砸、防滑)。

现场需放置“消防器材”: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气体、液体火灾)、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电气火灾)、灭火毯(适用于小范围火灾),位置需明显(距离检测区域≤10米),且每月检查一次压力和有效期。

最后,设置“应急撤离通道”。通道需保持畅通,无障碍物,标识清晰(用荧光箭头指向出口),并在通道口设置“紧急集合点”——检测前需向所有人员告知撤离路线和集合点位置,确保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快速撤离。

建立与相关方的沟通协调机制

防爆检测需多个部门配合,“沟通协调”是提高效率的关键。首先,与“企业安全管理部门”沟通:确认检测的时间、范围、要求(如是否需要停产),比如企业需在周末停产时检测,需提前1周协调好停产计划,避免影响生产。

其次,与“设备操作人员”沟通:了解设备的日常运行情况,比如“电机是否有异常噪音”“灯具是否经常闪烁”“泵的振动是否过大”——这些信息能帮助检测人员确定重点检测部位。例如,操作人员反映某台泵的电机“启动时电流过大”,检测时需重点检查电机的绕组绝缘电阻和接线端子的接触电阻。

然后,与“设备维护人员”沟通:了解设备的维修历史,比如“是否更换过隔爆外壳的螺栓”“是否调整过接线端子的紧固力矩”“是否更换过密封胶条”——更换的部件需符合防爆要求,比如更换的螺栓需是“高强度防爆螺栓”(材质为304不锈钢),不能用普通碳钢螺栓。

最后,召开“检测交底会”:检测前需向企业安全人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和检测团队说明检测流程、安全注意事项、应急处置措施。例如,交底会需明确“检测时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发现气体泄漏时立即撤离到集合点”——统一认识能避免操作失误,提高检测安全性。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