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化学锚栓拉拔试验时需要特别注意哪些安全方面的问题
化学锚栓拉拔试验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化学锚栓拉拔试验是建筑幕墙、钢结构等工程中验证锚固可靠性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结构安全。但试验过程涉及高压机械操作、化学药剂接触及潜在的结构破坏风险,若安全管控不到位,易引发机械伤害、化学灼伤或二次结构损伤。因此,明确试验各阶段的安全要点,是保障试验人员安全、避免财产损失的关键前提。
试验前的场地与设备安全核查
试验场地需提前清理障碍物,尤其是拉拔设备周边1.5米范围内的杂物——液压泵、反力架等设备移动时若被绊倒,可能导致设备倾倒砸伤人员。同时,应设置醒目的警示区域(如红色警示带围合3米半径范围),标注“正在试验,禁止入内”字样,防止无关人员误入。
设备检查需覆盖机械部件与电气系统:液压拉拔仪的油管需无裂纹、接头无泄漏,若发现液压油渗出,需立即更换密封件——高压液压油喷射可能穿透皮肤造成深度伤害。反力架的螺栓连接需紧固,若存在松动,拉拔时反力架可能移位,导致试验失稳。此外,设备的电气部分(如传感器、控制箱)需接地良好,避免潮湿环境下发生触电事故。
拉拔夹具的选择也需匹配锚栓规格:若夹具尺寸过大,锚栓可能在拉拔过程中滑动,导致拉力无法准确传递;若夹具过小,可能夹伤锚栓螺纹,甚至引发锚栓断裂飞溅。试验前需用卡尺测量锚栓直径,确认夹具的开口尺寸与锚栓匹配度≥95%。
对于户外试验,需关注天气条件:大风(风力≥5级)可能导致反力架晃动,雨天则可能使设备电气部分受潮——若遇恶劣天气,需暂停试验并遮盖设备。
化学药剂的安全管控
化学锚栓的药剂管(如环氧胶泥)属于易燃易爆或腐蚀性物质,储存时需远离火源、热源(温度≤30℃),避免阳光直射——部分环氧药剂在高温下可能发生聚合反应,导致药剂管膨胀破裂。试验前需检查药剂管的有效期,过期药剂的粘结强度会下降,且可能释放更多挥发性有害气体(如苯系物)。
开封药剂管时需佩戴耐化学腐蚀手套(如丁腈手套),避免直接接触皮肤——环氧药剂中的固化剂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若不慎沾到皮肤,需立即用温水加肥皂冲洗15分钟以上,不可用有机溶剂(如酒精)擦拭,否则会加速药剂渗透。
试验现场需保持良好通风:若在封闭空间(如地下室)进行试验,需开启排风扇或新风系统,将挥发性气体浓度控制在职业接触限值以下(如苯的限值为8mg/m³)。若试验人员闻到刺激性气味,需立即撤离现场并检查通风情况。
废弃的药剂管需分类处理:未使用的药剂管需密封后放入防爆容器,已使用的药剂残渣需用不可渗透的塑料袋包装,标注“有害垃圾”——不可随意丢弃,避免药剂泄漏污染土壤或水源。
机械操作的安全规范
设备启动前需进行空载试运行:开启液压泵,让油缸往返运动2-3次,检查液压系统压力是否稳定(正常范围为0-50MPa)。若压力指针剧烈波动,需停机检查液压油液位——液位过低会导致泵体空转,损坏液压部件。
拉拔过程中需缓慢加压:操作液压阀时,每次加压幅度不可超过5MPa/分钟,避免瞬间高压导致锚栓突然断裂。试验人员需站在拉拔方向的侧面(与锚栓轴线成90°角),不可正对锚栓——若锚栓断裂,弹出的碎片速度可达10m/s以上,正对方向易造成眼部或胸部伤害。
不可超量程使用设备:每台拉拔仪都有额定拉力限值(如100kN、200kN),试验前需计算锚栓的设计拉力(如M12化学锚栓设计拉力约为50kN),确保设备量程大于设计拉力的1.5倍。若超量程使用,可能导致设备油缸爆裂,液压油飞溅。
多人操作时需明确指挥:若试验需要2人配合(如一人操作设备,一人记录数据),需确定1名现场负责人,用明确的手势或口令沟通(如“加压”“停止”),避免误操作——曾有案例因沟通不畅,操作人员未及时停止加压,导致反力架倒塌砸伤记录人员。
人员防护的全面落实
试验人员需佩戴全套个人防护装备(PPE):头部需戴安全帽(防止设备倾倒砸伤),面部需戴护目镜(防止锚栓碎片或药剂飞溅入眼),身体需穿长袖工作服(避免皮肤接触药剂),手部需戴耐化学手套(如前面提到的丁腈手套),脚部需穿防砸安全鞋(防止设备零件掉落砸脚)。
特殊岗位需额外防护:若试验涉及大型锚栓(如M20以上),拉拔力可达200kN以上,需在反力架两侧设置防护挡板(厚度≥5mm的钢板),防止锚栓断裂时碎片飞溅。挡板高度需超过反力架顶部30cm,宽度覆盖拉拔方向的180°范围。
人员培训不可遗漏:试验前需对所有参与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内容包括设备操作流程、药剂危害特性、应急处置方法等。例如,需让人员熟悉MSDS(物质安全数据表)中的信息——若药剂溅入眼睛,需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10分钟,并送医治疗。
禁止无关人员参与:非试验人员(如现场施工工人、参观人员)不可靠近试验区域,即使佩戴防护装备也不行——他们不熟悉试验流程,可能误触设备或闯入危险区域。
试验过程中的实时监测
需实时监控拉拔力与锚栓变形:通过设备的数显仪表或传感器,观察拉力值的变化——若拉力值突然下降(如从50kN降至20kN),说明锚栓可能发生断裂或粘结失效,需立即停机。同时,用游标卡尺测量锚栓的伸长量(每加压10kN测量一次),若伸长量超过锚栓直径的5%(如M12锚栓伸长量>0.6cm),需停止试验,防止锚栓彻底断裂。
关注设备与结构的异常声响:拉拔过程中若听到“咔嗒”“滋滋”等异响,可能是反力架螺栓松动或液压管泄漏,需立即停机检查。曾有案例因忽略异响,反力架螺栓断裂,导致设备砸向地面,砸坏了下方的电缆。
监测周围环境的变化:若试验在高空(如幕墙外侧)进行,需检查脚手架的稳定性——拉拔力会传递到脚手架,若脚手架杆件有弯曲或松动,需立即停止试验。此外,需关注下方人员动态,若有人员进入下方区域,需暂停试验并提醒撤离。
数据记录需同步进行:记录人员需在试验过程中实时记录拉力值、伸长量、时间等数据,不可事后补记——实时记录能及时发现异常,比如拉力值增长缓慢,可能是药剂未完全固化,需停止试验等待药剂固化。
异常情况的应急处置
锚栓断裂或飞射:若锚栓在拉拔过程中断裂,试验人员需立即按下设备的紧急停止按钮,然后撤离至安全区域(距离试验台5米以外)。不可立即靠近捡拾断裂的锚栓,需等待1-2分钟,确认设备完全停止后再处理。若断裂的锚栓伤及人员,需立即用干净纱布按压伤口止血,并送医治疗——锚栓可能携带细菌,需避免感染。
化学药剂泄漏:若药剂管破裂导致药剂泄漏,需立即佩戴手套用沙子或吸附棉覆盖泄漏区域,防止药剂扩散。不可用水冲洗——环氧药剂遇水会固化,难以清理。清理后的吸附材料需放入密封袋,按有害垃圾处理。若泄漏的药剂接触到皮肤或眼睛,需按MSDS中的方法紧急处理。
设备故障或失控:若液压泵无法停止加压,需立即关闭设备的电源开关(不可直接拔掉插头,防止电火花),然后缓慢打开液压阀泄压。若设备发生爆炸(极端情况),需立即撤离现场,并拨打119报警——爆炸可能导致液压油燃烧,需专业人员灭火。
人员受伤:若发生人员受伤,需立即启动现场急救程序——如心脏骤停需进行心肺复苏,骨折需用夹板固定。现场需配备急救箱,内含止血带、消毒棉、创可贴、急救手册等物品,且急救箱需放在试验区域附近(10米范围内),便于快速取用。
试验后的收尾安全要点
设备泄压需按顺序进行:试验结束后,先关闭液压泵电源,然后缓慢打开液压阀,让油缸内的压力逐渐降至0MPa——不可快速泄压,否则会导致油缸剧烈收缩,损坏密封件。泄压完成后,拆除夹具和锚栓,清理设备表面的液压油或药剂残渣。
设备归位与保养:将设备擦拭干净后,放入专用工具箱或仓库,避免雨淋或灰尘覆盖。液压拉拔仪需定期更换液压油(每使用50次更换一次),并检查油管的老化情况。反力架需涂防锈漆(每半年一次),防止螺栓生锈松动。
场地恢复与清理:移除警示带和锥桶,清理试验现场的杂物(如废弃的药剂管、吸附棉),将垃圾按分类投放。若试验在建筑结构上留下孔洞(如锚栓拔出后的孔),需用水泥砂浆填充,避免雨水渗入影响结构耐久性。
安全记录与归档:试验结束后,需填写安全记录,内容包括试验日期、参与人员、安全检查情况、异常情况及处置方法等。安全记录需归档保存至少5年,便于后续追溯或事故调查——若后续结构出现问题,安全记录可作为排查试验环节是否合规的依据。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