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空气污染检测时需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空气污染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空气污染检测是评估环境质量、排查污染隐患的关键技术手段,其结果的准确性直接依赖于前期准备工作的充分性。若检测前未清除干扰因素、校准设备或明确方案,可能导致数据偏差,甚至误导后续的污染治理决策。因此,从方案制定到场地清理、设备校准等环节,每一步都需严格遵循规范,确保检测过程科学、数据可靠。
制定科学的检测方案
检测方案是整个检测工作的核心指引,需先明确检测目的——若是环境质量现状监测,需覆盖PM10、PM2.5等常规污染物;若是污染源验收,需针对企业排放的特征污染物(如VOCs、重金属);若是室内空气检测,需聚焦甲醛、苯系物等与健康相关的指标。
接下来确定检测项目,需结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或《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等规范。例如,环境空气检测通常包含PM10、PM2.5、SO2、NO2、CO、O3六项;室内检测需增加TVOC、氨等项目。
布点需遵循“代表性”原则:环境空气采用网格布点(覆盖整个区域)或功能区布点(区分工业区、居住区);室内按面积布点——小于50㎡设1个点,50-100㎡设2个点,100㎡以上每增50㎡加1个点,且点距需大于5米,避开通风口、家具等干扰源。
检测时间需匹配工况:工业企业需在正常生产负荷(≥75%)下检测;环境空气需连续采样24小时(每小时记录1次);室内检测若按GB/T18883要求,需关闭门窗12小时后采样;若按GB50325要求,需保持正常通风1小时后采样,确保反映真实状态。
开展场地预处理与干扰排查
场地预处理的核心是消除临时污染源。室内检测前24小时,需避免抽烟、喷香水、烹饪、清扫等活动,禁止使用空气净化器;墙面装修或家具进场需满7天,待挥发性污染物释放稳定后再检测。
工业场地需提前3天停止非生产性排放,如临时喷漆、设备清洗、地面清扫(避免扬尘);若有施工,需协调暂停作业。此外,需排查周边500米内的临时污染源(如建筑工地),若无法暂停,需调整检测点位。
封闭空间(如车间)需检查通风系统:若检测“静态”环境,关闭通风口12小时;若检测“动态”工况,保持通风正常运行,但需记录通风频率,便于后续分析数据时参考。
完成检测设备的校准与核查
检测设备需在每批次检测前校准。气体分析仪先用零气(纯度≥99.99%氮气)校准零点,再用溯源至国家计量标准的标气(如100mg/m³ SO2标气)校准量程,误差需≤±5%;颗粒物采样器用皂膜流量计校准流量,误差≤±2%。
校准后需记录关键信息:校准日期、标准物质编号、校准前后读数、校准人员签名。若检测中设备出现流量波动或读数漂移,需立即重新校准,确保数据稳定。
此外,需检查设备耗材:颗粒物采样器的滤膜需用玻璃纤维滤膜(孔径0.3μm),使用前在500℃马弗炉灼烧2小时去除杂质;气体吸收瓶需检查气密性,避免漏气导致样品损失。
组织检测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检测人员需熟悉《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GB/T16157)、《环境空气颗粒物采样器技术要求》(HJ/T397)等规范。培训内容包括污染物理化性质、采样点选择、设备操作、样品保存、数据记录。
实操培训需重点练习:采样器安装(固定在1.5米高支架,避免地面扬尘)、流量调节(旋钮调整至设定值)、样品保存(吸收液密封后4℃冷藏,滤膜放入铝箔袋避光)。
培训后需考核:理论闭卷考试(考标准条款与误差处理)、实操考核(现场安装设备、校准流量、采集样品),未通过者不得参与检测。
收集场地及周边的基础资料
基础资料能优化检测方案。需收集:场地基本信息(地址、面积、用途、建筑年限)、周边污染源(距离、类型、排放强度)、工业企业生产信息(工艺、原辅材料、排放口位置)。
室内检测需收集家具信息(材质、购买时间)、装修材料(涂料、板材环保等级);工业场地需收集历史检测报告,分析过往污染物浓度变化,调整本次检测重点(如之前VOCs超标,增加采样频次)。
还需记录气象条件:检测当天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因为气象会影响污染物扩散(如风速<1m/s时污染物易积聚,湿度>80%时甲醛释放增加),这些数据需与检测结果一并存档。
落实个人与设备的安全防护
个人防护需适配污染物:测甲醛、VOCs戴防毒面具(符合GB2890标准滤毒罐);测颗粒物戴N95口罩;进入高浓度区域(如车间)穿防护服,避免皮肤接触。
设备安全需检查:电源线无破损、接地良好;户外采样器固定在支架上防倾倒;电池提前充满,带备用电池防断电。
制定应急方案:若设备故障,立即换备用机并记录故障时间;若遇有毒气体泄漏,立即撤离至安全区,联系专业人员,不得自行处理。
准备合格的采样容器与试剂
采样容器需匹配污染物:气态污染物用多孔玻板吸收瓶(装四氯汞钾吸收液测SO2);颗粒物用玻璃纤维滤膜(或石英滤膜测重金属)。
容器清洗严格:玻璃器皿用10%硝酸浸泡24小时,蒸馏水冲3次;塑料容器用洗洁精洗后蒸馏水冲,避免酸腐蚀。
吸收液现配现用:按标准比例称量试剂(如四氯汞钾吸收液用0.04mol/L浓度),酸度计调pH至5.2±0.1;需保存的话,棕色瓶4℃冷藏,有效期7天。
滤膜提前处理:使用前500℃灼烧2小时去杂质,干燥器冷却后称重(精确0.1mg);采样后再次称重,计算颗粒物浓度(浓度=滤膜增重/采样体积)。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