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服务热线:

铸钢件超声波检测前准备工作及操作流程详解

三方检测机构-王工 2022-07-20

超声波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铸钢件因高强度、耐磨损及良好的可加工性,广泛应用于机械装备、冶金设备、电力机组等关键领域,其内部缺陷(如缩孔、夹杂、裂纹)会直接影响构件的承载能力与使用寿命。超声波检测作为铸钢件无损检测的核心技术,通过高频声波的反射特性精准定位内部缺陷,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高度依赖前期准备与规范操作。本文从检测前的人员资质、设备校准、试样处理等环节入手,结合实际操作流程中的参数设定、扫查方式、缺陷识别等细节,详解铸钢件超声波检测的全流程要点,为一线检测人员提供可落地的执行指南。

人员资质与技能准备

铸钢件超声波检测对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检测人员需持有无损检测资格证书(如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颁发的UTⅡ级及以上证书),具备识别复杂缺陷的能力。证书考核涵盖理论知识(如超声波传播原理、缺陷声学特性)与实际操作(如设备校准、信号分析),是人员胜任检测工作的基础。

除资质外,检测人员需熟悉铸钢件的铸造工艺——不同工艺易产生的缺陷类型差异显著:砂型铸造因浇注温度不均,常出现集中缩孔或分散性夹杂;离心铸造因冷却速度快,易产生表面或近表面裂纹;消失模铸造则可能因泡沫模型残留,形成气孔缺陷。了解工艺特点能帮助检测人员针对性调整检测重点,提高缺陷检出率。

技能培训还需聚焦设备操作熟练度,如探头与仪器的连接、校准步骤的掌握、耦合剂的涂抹方法等。例如,新手常因探头线缆连接松动导致信号衰减,需通过反复练习养成“检测前检查线缆接头”的习惯;又如,识别杂波与缺陷波的差异,需通过大量实际试样的练习,积累“杂波随机、缺陷波固定”的判断经验。

检测设备的选型与校准

铸钢件超声波检测的核心设备包括超声波探伤仪、探头与标准试块。探头选择需结合铸钢件的厚度与缺陷类型:直探头(纵波)适用于检测内部体积型缺陷(如缩孔、夹杂),频率通常选2-5MHz(铸钢件晶粒较大,高频易导致衰减);斜探头(横波)适用于检测表面或近表面裂纹,角度选45°-70°(根据缺陷位置调整)。例如,检测厚80mm的铸钢齿轮箱箱体,选2MHz直探头可保证声波穿透性;检测铸钢轴的表面裂纹,选5MHz、45°斜探头能提高裂纹检出灵敏度。

仪器校准是保证检测准确性的关键步骤,需使用标准试块(如CS-1型碳钢试块、CSK-ⅠA试块)。校准内容包括零点校准、声速校准与增益校准:零点校准需将探头置于试块平整表面,调整仪器使底波(第一次底面反射波)出现在屏幕对应试块厚度的位置(如试块厚100mm,底波应在100mm刻度线);声速校准需输入试块的标准声速(碳钢声速约5900m/s),若底波位置偏差,调整声速值至匹配;增益校准需调整仪器增益,使底波幅值达到满屏的80%(保证信号清晰度)。

校准前需检查设备状态:探头晶片需无裂纹、划痕(否则会产生杂波),线缆需无破损、接头需牢固(否则信号衰减);探伤仪屏幕需无花屏、按键需灵敏(否则操作失误)。例如,若探头晶片有裂纹,检测时会出现“无规则杂波”,需立即更换探头并重新校准。

试样表面的预处理

铸钢件表面的氧化皮、油污、砂粒等杂质会影响超声波的耦合效果(超声波无法有效传入试样内部),因此检测前需进行表面处理。处理步骤首先是清理氧化皮:对于厚氧化皮,用角磨机安装钢丝轮打磨;对于薄氧化皮,用砂纸(120-240目)打磨至露出金属光泽。例如,某铸钢阀门阀体表面有厚氧化皮,用角磨机打磨1-2分钟即可去除,再用240目砂纸打磨至Ra≤6.3μm(粗糙度仪检测)。

油污处理需用挥发性溶剂(如丙酮、乙醇):用纱布浸湿溶剂,擦拭试样表面,待溶剂挥发后再检测。需注意,不能用机油或黄油擦拭油污——这类油脂会残留于表面,反而影响耦合。例如,若试样表面有切削液残留,用丙酮擦拭2-3次即可清除,避免切削液在探头与试样之间形成隔离层。

表面粗糙度控制是关键:Ra值需≤6.3μm,若粗糙度超标(如Ra=12.5μm),会导致耦合剂无法填充表面凹坑,超声波反射损失增大,信号幅值降低。对于粗糙度超标的区域,需用砂纸或砂轮进一步打磨,直至满足要求。例如,铸钢件的浇注冒口区域表面粗糙,需用砂轮打磨至Ra=3.2μm,才能保证耦合效果。

耦合剂的选择与使用

耦合剂的作用是填充探头与试样之间的空气间隙,减少超声波反射损失。铸钢件检测常用的耦合剂有三类:机油(粘度适中、易清理)、甘油(耦合效果好,但易吸潮)、水(成本低,但易导致生锈)。实际检测中,机油是首选——冬季可适当加热(至40℃)降低粘度,夏季可选用粘度稍高的机油(如10号机油)避免流淌。

耦合剂的涂抹方法需规范:用毛刷或棉签蘸取少量耦合剂,均匀涂抹于探头接触面或试样检测区域,覆盖面积略大于探头尺寸即可。涂抹过多会导致探头滑动时产生气泡(气泡会反射超声波,产生杂波),涂抹过少则无法填充间隙(耦合不良)。例如,检测铸钢平板时,用棉签在探头表面涂一圈耦合剂(直径约20mm),即可保证耦合效果。

特殊环境下的耦合剂选择:若检测现场有水(如露天检测),可使用水作为耦合剂,但需在检测后及时用干纱布擦干试样表面,避免生锈;若检测高温铸钢件(温度>60℃),需使用高温耦合剂(如高温润滑脂),普通机油会因高温变稀,失去耦合作用。

检测参数的设定

检测参数直接影响缺陷的检出率,需根据铸钢件的厚度、材质、缺陷类型调整。核心参数包括频率、增益、量程:频率——铸钢件晶粒大,选2-5MHz(如厚100mm的铸钢件选2MHz,厚20mm的选5MHz);增益——根据试样厚度调整,厚试样增益大(如厚100mm增益40dB,厚20mm增益20dB),保证底波幅值达到满屏的60%-80%;量程——需大于试样厚度的1.5-2倍(如厚80mm的试样,量程设为120-160mm),确保能看到底波与缺陷波。

例如,检测厚50mm的铸钢齿轮,参数设定为:频率2.5MHz(平衡穿透性与分辨率)、增益30dB(底波幅值70%)、量程100mm(2倍厚度)。若量程过小(如50mm),底波会出现在屏幕边缘,无法观察缺陷波;若量程过大(如200mm),信号会被压缩,细节不清。

另外,需开启“抑制”功能(抑制幅度≤20%),减少杂波干扰,但不能过度抑制(如>30%),否则会抑制缺陷波。例如,检测表面粗糙的铸钢件时,开启15%抑制,可消除部分表面杂波,同时保留缺陷波信号。

扫查方式的选择与操作

扫查是将探头在试样表面移动,寻找缺陷信号的过程,常用方式有直线扫查、旋转扫查与交叉扫查。直线扫查是基础:探头沿直线移动,速度≤150mm/s(过快会错过缺陷信号),相邻扫查线的重叠率≥10%(避免漏检)。例如,检测铸钢平板时,沿长度方向扫查,每扫查一次移动探头10mm(探头宽度20mm,重叠率50%),确保覆盖整个表面。

旋转扫查用于可疑区域:当直线扫查发现可疑信号时,将探头置于信号最强位置,绕中心旋转(角度≤30°),观察信号幅值与位置的变化——若信号随旋转角度增大而增强,说明缺陷是平面型(如裂纹),且平面与探头声波方向垂直;若信号无变化,说明缺陷是体积型(如夹杂)。

交叉扫查用于确定缺陷范围:用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扫查可疑区域,记录缺陷信号的边界——例如,沿X方向扫查时,缺陷信号从100mm到150mm;沿Y方向扫查时,从200mm到220mm,说明缺陷范围是X=100-150mm、Y=200-220mm,形状为矩形。

扫查时需保持探头与试样表面垂直(倾斜会导致声波折射,信号偏移),压力适中(过大会压坏探头晶片,过小会耦合不良)。例如,新手常因探头倾斜导致“假缺陷信号”,需通过“用手腕固定探头角度”的练习,保持垂直。

缺陷信号的识别与判定

缺陷信号的识别是检测的核心,需区分缺陷波与杂波(如表面粗糙杂波、耦合不良杂波、材质不均杂波)。缺陷波的特征是:位置固定(重复扫查时,信号出现在同一深度)、幅值稳定(多次扫查幅值变化≤10%)、底波衰减(缺陷会吸收或反射超声波,导致底波幅值下降)。杂波的特征是:位置随机(重复扫查时,信号位置变化)、幅值不稳定(忽高忽低)、底波无衰减(杂波不影响底波)。

不同缺陷的波型特征不同:缩孔——波幅低、宽度大(因缩孔是多孔性缺陷,超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宽波);夹杂——波幅高、尖锐(因夹杂与基体的声阻抗差异大,反射强烈);裂纹——连续波列、幅值逐渐增强(因裂纹是延伸的,超声波在裂纹面多次反射形成连续波)。例如,某铸钢件检测时,深度60mm处出现宽而低的波,底波幅值从80%下降至50%,判定为缩孔;若出现连续的尖锐波列,判定为裂纹。

缺陷判定需结合标准:常用标准有GB/T 7233-2009《铸钢件超声波检测》、JB/T 5000.14-2007《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铸钢件无损检测》。标准规定了缺陷的验收级别(如Ⅰ级、Ⅱ级),根据缺陷的大小、数量、位置判定是否合格。例如,GB/T 7233-2009中,Ⅰ级铸钢件不允许存在任何裂纹、缩孔,Ⅱ级允许存在直径≤2mm的夹杂(数量≤3个)。

检测记录与缺陷标记

检测记录是检测结果的书面凭证,需详细、准确。记录内容包括:试样信息(编号、材质、厚度、铸造工艺)、设备信息(探伤仪型号、探头参数、标准试块型号)、检测参数(频率、增益、量程、耦合剂类型)、缺陷信息(位置、深度、大小、波幅、缺陷类型)。例如,记录示例:“试样编号:ZG-2023-05;材质:ZG270-500;厚度:80mm;铸造工艺:砂型铸造;探伤仪:CTS-9006;探头:2MHz直探头;标准试块:CS-1;频率:2MHz;增益:35dB;量程:120mm;耦合剂:10号机油;缺陷位置:X=180mm,Y=250mm;深度:55mm;大小:12mm×8mm;波幅:45dB;缺陷类型:夹杂”。

缺陷标记需清晰、规范:用红漆或记号笔在试样表面标出缺陷的投影位置(根据检测时的坐标),标注缺陷编号(如“Q1”)与深度(如“55mm”)。标记位置需靠近缺陷,避免混淆——例如,在铸钢箱体的侧面,缺陷位置X=180mm、Y=250mm处,用红漆画一个圆圈(直径10mm),圈内写“Q1-55mm”。

记录需及时完成,避免事后回忆遗漏信息;标记需在检测后立即进行,避免试样移动后无法定位缺陷。例如,检测完成后,立即将缺陷信息录入记录表,并在试样上标记,确保记录与试样一一对应。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