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拉伸实验测定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的检测流程
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是评估结构抗裂、抗渗性能的核心指标,直接关系到建筑耐久性。基于直接拉伸实验原理的劈裂抗拉测试,通过模拟材料受拉破坏的真实状态,能精准反映混凝土抗拉特性。本文结合GB/T 50081-2019《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从试样制备到结果处理,详细拆解直接拉伸实验测定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的全流程,为检测人员提供可落地的操作指引。
试样的制备与养护
劈裂抗拉实验试样需符合规范尺寸:常用150mm×150mm×150mm立方体或φ150mm×300mm圆柱体(非标准尺寸需按规范换算强度)。制备前先检查试模:立方体试模边长偏差≤±1mm,圆柱体试模直径偏差≤±1mm、高度偏差≤±2mm,内壁需光滑无裂缝。
拌制混凝土时严格按配合比称量原材料,保证拌合物均匀。成型时,立方体试样分两层装模,每层用φ25mm插入式振捣棒振捣25次,振捣点均匀分布,避免触碰试模内壁;圆柱体试样用振动台振捣30秒至表面泛浆。成型后用抹刀抹平表面,覆盖塑料薄膜防止失水。
试样静置24小时(温度20±5℃、湿度≥50%)后拆模,立即放入标准养护室:温度20±2℃、湿度≥95%,养护28天。养护期间避免试样碰撞,保持表面湿润。
实验前外观检查:试样表面无裂缝、蜂窝,棱角完整。若有贯穿性缺陷或严重麻面,直接废弃重新制备。
实验设备的准备与校准
实验设备包括:精度1级的压力试验机(量程覆盖预计最大荷载)、劈裂夹具(配20mm宽、3-4mm厚的木质/硬橡胶垫条,长度超试样边长10mm)、0.02mm精度游标卡尺、1mm精度钢直尺。
压力试验机提前预热10-15分钟,检查加载速率稳定性:启动后缓慢加载,观察速率是否符合规范(立方体0.08-0.10MPa/s、圆柱体0.05-0.08MPa/s),波动超±10%需调整参数。
检查劈裂垫条:木质垫条无裂纹、橡胶垫条无明显变形(手压不塌陷),否则更换。垫条长度需覆盖试样受力面,确保荷载均匀传递。
校准测量工具:用标准量块验证游标卡尺精度(误差≤0.02mm),钢直尺刻度清晰无弯折。校准记录留存,保证数据溯源性。
试样的预处理与尺寸测量
实验前24小时从养护室取出试样,置于实验室环境(20±5℃、湿度≥50%)自然晾干,表面积水用干毛巾轻擦,禁止打磨。
尺寸测量:立方体试样用游标卡尺测每个边长的左、中、右三点,取平均值作为边长a(精确到0.1mm);圆柱体试样测两端及中间三点直径,取平均值为d(精确到0.1mm),用钢直尺测两端面距离两次,取平均值为h(精确到0.1mm)。
计算劈裂面面积A:立方体A=a×a(mm²),圆柱体A=d×h(mm²)。若尺寸偏差超规范(如立方体边长差>±1mm),剔除试样重新选取。
试样的安装与对中调整
清理试验机上下压板,去除残渣灰尘。将下垫条放于下压板中心,长度方向与加载轴线平行(前后方向)。
放置试样:立方体试样立放,垫条对准顶面与底面的中心线(确保压力沿试样对称轴对称);圆柱体试样垫条沿高度方向放置,对准中心。用直角尺检查试样侧面与压板垂直度,避免歪斜。
安装上垫条:与下垫条完全对齐(中线重合),手轻压确保与试样表面紧密接触,无间隙。对中误差需≤1mm,否则重新调整。
加载过程的控制与操作
设置试验机参数:选择量程(最大荷载占量程20%-80%,如预计150kN选0-200kN量程),设定加载速率(按试样类型调整)。
启动加载:初始阶段缓慢增速,荷载达预计最大值10%时,调整至设定速率匀速加载。密切观察试样状态:荷载达80%最大值时,表面可能出现微裂缝,继续加载至试样沿劈裂面断开。
若出现试样歪斜、垫条滑动等异常,立即停机检查:歪斜需重新对中,滑动则更换木质垫条(摩擦力更大)。异常情况详细记录。
试样完全破坏(断开为两部分)时,记录最大荷载P(kN,精确到0.1kN),试验机自动停机。
数据的采集与记录
采集数据包括:试样编号、配合比(水泥品种、骨料类型、水灰比)、养护条件、试样尺寸、最大荷载P、实验日期、检测人员。
最大荷载取回落前的稳定最大值(脆性材料取破坏瞬间值)。若荷载显示波动,需重复确认,确保数据准确。
记录异常情况:如破坏面斜裂、垫条断裂、加载速率波动等,这些因素可能影响结果,需在报告中说明。
记录用统一原始表格,手写用钢笔/签字笔,电子记录保存原始文件。记录完成后,检测与复核人员签字确认。
实验结果的计算与处理
按规范公式计算劈裂抗拉强度:f_ts=2P/(πA),其中f_ts为强度(MPa),P为最大荷载(N,kN×1000),A为劈裂面面积(mm²)。
计算示例:立方体试样a=150mm,P=120kN,则A=150×150=22500mm²,P=120000N,f_ts=2×120000/(3.1416×22500)≈3.39MPa(精确到0.01MPa)。
结果处理:一组3个试样取平均值。若单个结果与平均值偏差>15%,剔除后取剩余两个平均值;两个偏差>15%,实验无效需重做。
实验后的清理与设备维护
清理试样残渣:将破坏试样倒入建筑垃圾桶,用毛刷清理压板与夹具上的碎屑,保持表面平整。
检查垫条状态:断裂、变形或磨损严重的垫条更换,完好垫条擦拭后存入工具箱,避免受潮受压。
维护试验机:关闭电源,擦拭表面灰尘;检查液压油位,低于下限需加同型号油;每季度用黄油枪润滑丝杆、轴承等运动部件。
整理资料:原始记录、计算结果、报告归档保存至少5年,电子资料备份至专用服务器,防止丢失。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