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服务热线:

海洋环境检测主要包含哪些具体的检测项目和指标呢

三方检测机构-岳工 2018-01-21

海洋环境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海洋环境检测是守护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的“听诊器”,通过多维度指标监测海水、沉积物、生物及周边环境的状态,为海洋资源合理利用、污染防控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其检测范围覆盖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领域,具体项目与指标的设计,既聚焦当前环境问题(如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也关注长期生态风险(如有机污染物累积、放射性污染)。接下来,我们将拆解海洋环境检测的核心项目及指标,揭示其对海洋健康的实际意义。

水质基础物理指标:直观反映海水物理状态

温度是海水最基础的物理指标之一,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代谢速率、氧气溶解度及化学反应速率。检测时通常使用颠倒温度计、CTD(温盐深仪)等设备,一类海水温度随海域不同而变化——如热带海域约25-28℃,寒带海域则低至0℃左右。稳定的温度范围是生物生存的关键,例如珊瑚礁生态系统若温度升高1-2℃,就可能引发珊瑚白化。

盐度反映海水中溶解盐类的总量,与生物的渗透压调节密切相关。例如,洄游性鱼类(如 salmon)在淡水与海水间切换时,需调整体内盐分浓度——盐度突变(如低于32或高于38)会导致鱼类脱水或水肿。盐度检测多采用电导法,通过测量海水的电导率换算盐度值,一类海水盐度通常在33-35之间。

pH值体现海水的酸碱平衡,正常海水pH约为8.1-8.3(弱碱性)。若pH降至7.8以下,会破坏贝类、甲壳类的钙化过程——如牡蛎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酸性环境会导致壳质溶解、变薄,影响其生存。检测时使用玻璃电极法,需严格校准仪器以确保准确性。

浊度代表海水中悬浮物(如泥沙、浮游生物)的含量,影响光线穿透深度。浊度过高(如超过5NTU)会阻碍浮游植物光合作用,进而减少氧气产生——例如,黄河入海口的浊度可达100NTU以上,导致近岸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显著低于其他区域。常用浊度计检测,一类海水浊度通常≤1NTU(近岸清澈海域)。

溶解氧(DO)是水生生物呼吸的必需物质,其含量与水温、盐度呈负相关——水温越高、盐度越大,溶解氧越低。当DO低于5mg/L时,鱼类可能出现浮头现象;低于2mg/L则会导致大面积死亡(如2021年广东大亚湾海域因DO过低,引发近10吨鱼类死亡)。检测方法包括碘量法(经典化学法)和溶解氧电极法(现场快速检测),一类海水DO需≥6mg/L。

营养盐指标:调控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核心

氮是海洋生物合成蛋白质的关键元素,检测项目包括总氮(TN)、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亚硝态氮(NO2--N)。其中,铵态氮是最易被浮游植物吸收的形态,但过量(如超过0.2mg/L)会对鱼类产生毒性——例如,幼鱼暴露在高浓度铵态氮中,会出现鳃组织坏死、游动异常。总氮检测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一类海水总氮≤0.2mg/L。

磷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限制因子(“磷限制”理论),检测指标为总磷(TP)和活性磷酸盐(PO43--P)。活性磷酸盐是浮游植物可直接利用的形态,其含量低于0.015mg/L时,会限制硅藻、甲藻的生长;若超过0.03mg/L,则可能引发赤潮——如2022年浙江舟山海域赤潮,就是因活性磷酸盐超标(0.04mg/L)导致甲藻大量繁殖。活性磷酸盐的检测用磷钼蓝分光光度法,一类海水活性磷酸盐≤0.015mg/L。

硅(溶解硅,SiO32--Si)是硅藻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其含量决定硅藻的种群数量——硅藻占浮游植物总量的60%以上,是鱼类幼体的重要食物来源。若硅含量过低(如低于0.5mg/L),硅藻会被甲藻取代,而甲藻多为有毒种类(如 Alexandrium 属),易引发鱼类死亡。溶解硅检测用硅钼黄或硅钼蓝分光光度法,一类海水溶解硅≤2.0mg/L。

重金属污染物:长期累积的有毒物质

汞是毒性最强的重金属之一,其有机形态(甲基汞)可通过食物链富集——例如,金枪鱼体内甲基汞含量是海水的1000倍以上,长期食用会导致人类神经系统损伤(如“水俣病”)。海水汞检测用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一类海水汞≤0.0002mg/L。

镉主要来自电镀、电池工业废水及船舶防污漆,易积累在贝类(如牡蛎)的软组织中。例如,日本濑户内海的牡蛎镉含量曾高达10mg/kg(超过标准10倍),导致食用者出现肾损伤(如蛋白尿)。检测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一类海水镉≤0.001mg/L。

铅多来自汽车尾气(含铅汽油)、船舶涂料及工业排放,会破坏鱼类的造血系统——例如,幼鱼暴露在铅浓度0.01mg/L的海水中,会出现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含量下降。检测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一类海水铅≤0.005mg/L。

铜和锌是生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会产生毒性:铜超过0.01mg/L时,会抑制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如小球藻的光合速率下降50%);锌超过0.05mg/L时,会导致鱼类鳃部坏死(如鲈鱼鳃丝充血、脱落)。检测用ICP-MS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一类海水铜≤0.005mg/L、锌≤0.02mg/L。

有机污染物:难降解的持久危害

多环芳烃(PAHs)是石油燃烧、泄漏的产物,具有致癌、致畸性——例如,苯并[a]芘是强致癌物,可在鱼类体内累积(如三文鱼体内含量可达0.1μg/kg)。检测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一类海水PAHs总量≤0.0002mg/L。

多氯联苯(PCBs)曾用于变压器绝缘油,虽已禁用但仍有残留,会干扰生物的内分泌系统——例如,海豹体内PCBs含量过高时,会出现繁殖障碍(如雌性化、幼崽存活率下降)。检测同样用GC-MS,一类海水PCBs≤0.00001mg/L。

石油类污染物来自船舶排放、海上油田泄漏,会在海面形成油膜——阻碍氧气溶解,导致鱼类窒息;同时,石油中的芳烃类物质会破坏鱼类的鳃组织(如鳕鱼鳃丝粘连、无法呼吸)。检测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或红外分光光度法,一类海水石油类≤0.05mg/L。

农药(如滴滴涕、六六六)虽已禁用,但仍存在于海洋环境中,其残留期长达数十年。例如,南极企鹅体内仍能检测到滴滴涕(含量0.01mg/kg),说明农药已通过大气循环扩散至全球海域。检测用气相色谱法,一类海水有机氯农药总量≤0.00005mg/L。

海洋沉积物指标:记录环境变化的“档案”

沉积物的粒度组成(砂、粉砂、黏土比例)影响污染物的吸附能力——黏土颗粒小、比表面积大,易吸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例如,珠江口沉积物中黏土含量约30%,其汞吸附量可达砂质沉积物的10倍以上。粒度分析用激光粒度仪,结果以三角图表示(如“砂60%、粉砂30%、黏土10%”)。

有机质含量反映沉积物中动植物残体的积累量,与污染物的结合能力密切相关——有机质含量越高,越易吸附有机污染物(如PAHs)。例如,渤海湾沉积物有机质含量约2%,其PAHs含量是有机质含量0.5%的黄海沉积物的5倍。检测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或元素分析仪,一类沉积物有机质含量≤2%(近岸海域)。

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是海水污染的“储存库”——当环境条件变化(如pH降低、氧化还原电位变化)时,重金属会重新释放到海水中,造成二次污染。例如,沉积物中的镉在酸性条件下(pH<6)会以离子态释放,加剧海水污染(如厦门湾沉积物镉释放量可达0.001mg/L)。沉积物重金属检测方法与海水一致,但标准更严格——如一类沉积物汞≤0.2mg/kg、镉≤0.5mg/kg。

有机污染物在沉积物中的累积更为显著——如PAHs在沉积物中的浓度可达海水中的100-1000倍。例如,大连湾沉积物PAHs总量可达0.5mg/kg,是海水浓度的1000倍以上。检测方法与海水相同,一类沉积物PAHs总量≤0.05mg/kg。

海洋生物群落指标:生态系统健康的“指示剂”

浮游植物是海洋初级生产者,其种类组成、密度及叶绿素a含量是关键指标。叶绿素a是浮游植物的光合色素,含量直接反映初级生产力——一类海水叶绿素a≤1.0μg/L,若超过5μg/L则说明富营养化(如2023年东海赤潮发生时,叶绿素a高达20μg/L)。检测用分光光度法或荧光法,需过滤海水样品以富集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其生物量和种类组成反映食物链的健康状况。例如,桡足类是鱼类幼体的重要食物,若浮游动物中桡足类比例下降(如低于50%),则可能影响鱼类繁殖(如小黄鱼幼崽存活率下降30%)。检测时用浮游生物网(200目)采样,通过显微镜计数生物量。

底栖生物(如贝类、蠕虫、甲壳类)生活在沉积物表面或内部,对环境变化敏感——多样性指数(如Shannon-Wiener指数)是常用指标。指数越高(如≥3),说明底栖生物种类丰富、生态系统稳定;若指数低于2,则表示环境受污染或干扰(如深圳湾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曾降至1.5,因重金属超标导致敏感种(如多毛类蠕虫)消失)。

鱼类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顶级消费者,其种类组成、体长体重分布能反映渔业资源状况。例如,若渔获物中幼鱼比例过高(如超过30%),说明过度捕捞(如南海带鱼幼鱼比例曾达40%);若畸形鱼比例增加(如超过5%),则可能与污染有关(如重金属或有机污染物导致基因突变)。

海洋水文与气象辅助指标:影响环境的外部因素

水深决定了海水的垂直分层(如表层水、中层水、深层水),影响温度、盐度和溶解氧的分布。例如,东海大陆架水深≤200m,表层水温度受气温影响显著(夏季约28℃,冬季约10℃);而南海深层水(水深>1000m)温度稳定在2℃左右。检测用回声测深仪,通过发射声波并接收反射波计算水深。

海流的流速、流向影响污染物的扩散范围——例如,长江口的污染物会随东海沿岸流向南扩散,影响福建沿海海域(如厦门海域的氮磷浓度与长江径流量呈正相关)。检测用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可同时测量不同深度的流速和流向。

波浪的波高、周期影响近岸沉积物的搬运——如风暴潮带来的大浪会侵蚀海岸,将沉积物中的污染物重新带入海水。例如,2018年台风“山竹”引发的大浪,导致珠江口沉积物中的汞释放量增加5倍,海水汞浓度短暂超标。检测用波浪浮标,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测量波高(如有效波高≤1m为平静海域)。

气温直接影响海水温度——例如,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水温度上升0.5℃(过去50年),已造成珊瑚礁大面积白化(如澳大利亚大堡礁白化比例达98%)。气温检测用自动气象站,精度需达到±0.1℃。

降水会增加陆源污染物的输入(如农田化肥、城市污水),导致近岸海域营养盐超标。例如,暴雨后,珠江径流量增大,将大量氮磷带入海洋(如氮浓度从0.1mg/L升至0.5mg/L),引发夏季赤潮(如2022年广州南沙海域赤潮)。降水检测用雨量计,记录日降水量(如≥50mm为暴雨)。

海洋放射性指标:潜在的核污染风险

总α放射性和总β放射性是放射性污染的综合指标,反映海水中所有α、β发射体的总量。一类海水总α≤0.1Bq/L、总β≤1.0Bq/L。检测用低本底α/β测量仪,需对海水样品进行蒸发浓缩(将10L海水浓缩至10mL)。

锶-90是核裂变产物,半衰期约28年,易在骨骼中积累(与钙类似),导致骨癌或白血病。例如,福岛核事故后,东海海域锶-90浓度曾升至0.0002Bq/L(超过一类标准)。检测用放射化学法——先沉淀分离锶,再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测量。

铯-137也是核裂变产物,半衰期约30年,会在鱼类肌肉中积累。例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欧洲海域鳕鱼体内铯-137含量达1000Bq/kg(超过食用标准)。检测用γ谱仪,通过测量γ射线能量(662keV)定量,一类海水铯-137≤0.001Bq/L。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