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墨铸铁金相实验样品制备流程及质量控制要求
金相实验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球墨铸铁因石墨球化处理大幅提升了强度、韧性及抗疲劳性,广泛应用于汽车、工程机械等领域。金相分析是评估其石墨形态、基体组织(铁素体/珠光体)及缺陷(渗碳体、缩松)的核心手段,而样品制备的质量直接决定结果准确性——若存在划痕、热影响区或侵蚀不当,会导致石墨球计数错误、基体组织误判。因此,规范的制备流程与严格的质量控制,是球墨铸铁金相分析的基础。
样品截取:代表性与热影响区管控
样品需选取能反映铸件整体质量的位置:如汽车曲轴取曲柄与轴颈结合处,液压缸体取壁厚均匀中段;分析缺陷时需包含缺陷及周边正常组织,以观察其起源与扩展。
截取工具优先选线切割(电火花),无热输入可避免石墨球畸变或基体相变;若用砂轮切割,需选120#细粒度砂轮,持续冷水冷却——冷却不足会形成1-2mm热影响区,表现为石墨球边缘模糊、基体出现马氏体,严重干扰分析。
截取后用角磨机去毛刺,需控制打磨时间(≤5秒/次)并冷水冷却,避免热量积累导致组织变化。
样品镶嵌:形状规整与界面密封
尺寸过小(<10mm×10mm)或形状不规则的样品需镶嵌,便于研磨抛光操作,防止边缘崩裂。
热镶嵌常用酚醛/环氧树脂:将样品放入模腔,加入150-180℃树脂,施加15-20MPa压力保持5-10分钟。需注意温度——超过200℃会导致树脂分解,界面产生缝隙;压力不足则镶嵌体有气孔,研磨时树脂易脱落。
薄壁件选冷镶嵌:环氧树脂与固化剂按10:1混合(缓慢搅拌防气泡),倒入模腔淹没样品,室温固化24小时。虽硬度低,但能保留原始组织。
镶嵌后需检查界面:若树脂与样品间有缝隙,研磨时水或抛光剂渗入会导致样品边缘翘起,影响平整度。
粗研磨:去除切割痕迹与平整表面
粗研磨用120#、240#、400#干磨砂纸,目的是去除切割痕迹并磨平表面。
操作时砂纸固定在研磨机平台,样品做圆周/直线运动,压力以不滑动为宜——压力过大易留深划痕,过小效率低。每换砂纸需旋转样品90°,用新划痕覆盖旧划痕,便于观察进度。
持续用自来水冲洗:冷却样品防组织变化,冲去铁屑避免二次划痕。
终点判断:表面反光均匀,无局部发亮/发暗区域,说明表面平整。
精研磨:细化划痕与提升平行度
精研磨用600#、800#、1000#砂纸,将粗研磨划痕细化,为抛光做准备。
需减小压力,用手指轻压样品,以30-40次/分钟频率往复运动。每换细砂纸,需完全去除旧划痕——否则抛光后旧划痕会显现。
关键是保持平行度:若样品倾斜,抛光时仅部分区域接触抛光布,形成“抛光斑”。可将样品放在平板玻璃上检查,无明显缝隙则平行度良好。
终点:表面呈均匀亚光,肉眼无明显划痕;10倍放大镜下划痕细而均匀,无深沟。
机械抛光:获得镜面表面的核心
机械抛光用金相抛光机,配帆布(粗抛)、丝绒布(精抛)及5μm金刚石膏(初始)、0.5μm氧化铝粉(最终)——球墨铸铁硬度HB180-300,帆布去除精研磨划痕,丝绒布做镜面抛光。
参数控制:转速200-300转/分钟(过高易发热变形),压力1-2N(样品不滑动)。操作时轻压样品做圆周运动,持续滴加抛光剂与水(保持湿润无积水)。
终点判断:酒精冲洗吹干后,表面呈镜面反光,无划痕或雾状——若有雾状,用细抛光剂再抛1-2分钟;若有划痕,回到精研磨重新处理。
化学侵蚀:显现组织的关键操作
球墨铸铁组织反光率相近,需用4%硝酸酒精(4ml硝酸+96ml乙醇)侵蚀:硝酸与铁素体/珠光体反应形成氧化膜,石墨球不反应,显微镜下石墨球呈白色,基体呈灰/黑色。
方法用擦拭法:脱脂棉蘸侵蚀剂擦5-10秒(硬度高则延长,低则缩短),立即用无水乙醇冲洗,冷风吹干(热风会改变组织)。
程度控制:侵蚀不足则基体组织不清,无法区分铁素体与珠光体;过度则石墨球边缘腐蚀,圆度测量错误。可通过显微镜调整——若组织不清,再擦2-3秒至对比度适中。
制备过程的质量核查
每步完成后需核查,避免后续无效劳动:
截取后:100倍显微镜观察,若有热影响区(石墨边缘模糊、马氏体),重新用线切割截取。
镶嵌后:检查镶嵌体有无气孔、缝隙或样品倾斜——气孔会导致树脂脱落,缝隙导致边缘翘起,倾斜导致抛光不均,需重新镶嵌。
研磨后:10倍放大镜看表面,若有深划痕或局部不平整,回到上一道砂纸重新研磨。
抛光后:500倍显微镜观察,若有划痕、雾状或麻点,重新抛光——划痕干扰观察,雾状是抛光剂残留,麻点是抛光布杂质。
侵蚀后:200倍显微镜看组织,石墨球边缘清晰、基体对比度适中则合格;若边缘腐蚀或基体模糊,重新抛光后用稀释侵蚀剂(2%硝酸酒精)缩短时间。
常见缺陷的成因与修正
1. 研磨深划痕:因砂纸粒度跳跃大(如240#→800#)或压力大。修正:回到上一道粗砂纸,逐步递进,减小压力。
2. 抛光雾状:因抛光剂残留或时间不足。修正:用乙醇彻底冲洗,再用0.5μm氧化铝抛1-2分钟。
3. 石墨边缘不清:因侵蚀时间长或浓度高。修正:重新抛光后,用2%硝酸酒精擦3-5秒。
4. 表面麻点:因抛光布有杂质或抛光剂未搅匀。修正:更换抛光布,充分搅拌抛光剂。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