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服务热线:

桥梁基础抗压静载试验的现场实施步骤

三方检测机构-岳工 2022-02-05

抗压静载试验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桥梁基础抗压静载试验验证桩基础、沉井等竖向承载力的核心手段,直接关系桥梁结构安全与使用寿命。其现场实施需严格遵循标准化流程——从前期准备到数据采集、卸载验证,每一步的精准控制都决定着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任何环节疏漏都可能导致设计判断偏差。本文结合《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与工程实践,详细拆解桥梁基础抗压静载试验的现场实施全流程,为技术人员提供可操作的执行指南。

试验准备阶段:技术与资源的双重落地

试验前需完成三项核心准备:首先是技术资料收集,核对设计图纸中的基础类型(灌注桩、预制桩等)、设计承载力、地质勘察报告,明确试验荷载值(通常为设计承载力的1.5-2倍)及边界条件;同时依据行业标准制定试验方案,明确加载分级、观测周期、终止条件等关键参数。

其次是人员配置,组建包含试验负责人、结构工程师、测量技术员、设备操作员的专业团队,明确分工——试验负责人统筹全局,测量员负责沉降数据,设备操作员掌控加载系统,确保环节衔接顺畅。

再者是设备校验,所有试验设备(液压千斤顶、压力传感器、电子位移计)需提前计量校准,确保精度符合要求;反力系统(锚桩反力架、堆载平台)需根据试验荷载计算承载力,锚桩进行抗拔验算,堆载物提前进场码放整齐。

最后是场地整理,试验区域平整压实,避免加载时地面沉降影响观测;设置排水设施防止雨水浸泡,雨季需搭建防雨棚。

基准桩与反力系统:试验的“受力骨架”搭建

基准桩是沉降观测的基准点,需设置在试验桩影响范围外(通常为桩径6-10倍,且不小于15m),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或钢桩,入土深度超过试验桩沉降影响深度(3-5m),确保自身沉降≤0.1mm。顶部安装不锈钢观测标点,用保护罩防护。

反力系统根据荷载及现场条件选择:锚桩反力架适用于大荷载,锚桩数量按单桩抗拔承载力计算(4-6根),与试验桩中心距≥4倍桩径(且≥2.0m),防止附加应力;堆载反力平台适用于中小荷载,堆载物(沙袋、混凝土块)分层压实,重心与试验桩重合,避免偏载;组合系统(锚桩+堆载)用于超大荷载,需分别验算承载力。

反力架安装需垂直,顶部横梁与试验桩中心对齐,千斤顶放置在横梁与桩顶之间,中心偏差≤20mm,防止偏心加载。

试验设备安装:精度控制的关键环节

试验桩顶需处理:灌注桩凿除浮浆,露出新鲜混凝土面并用高强砂浆找平;预制桩检查桩顶裂缝,必要时用钢板垫平。桩顶放置千斤顶,底部垫≥20mm钢板分散压力,避免局部破坏。

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千斤顶与反力横梁之间,或集成在千斤顶上,确保与千斤顶轴线重合、受力均匀;数据线理顺固定,避免加载时拉扯中断。

位移计(百分表)在桩顶对称布置4个,对应基准桩观测点;支架用刚性材料(铝合金)固定在基准桩上,避免变形;触头与桩顶不锈钢标点紧密接触,初始读数调至量程1/3-1/2,防止超量程。

设备安装后通电测试:启动液压泵检查千斤顶顶升、压力传感器稳定性、位移计连续性,异常则调整或更换。

加载前检查:排除隐患的最后防线

加载前全面检查:反力系统方面,测量锚桩与试验桩中心距,检查反力架螺栓、堆载物码放;锚桩反力架用水平仪测横梁水平度,避免偏心。

设备功能检查:测试千斤顶顶升速度(0.5-1.0MPa/min)、压力传感器线性度(10%荷载时偏差≤1%)、位移计灵敏度(轻压桩顶读数连续)。

环境与安全检查:设置警示带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检查油管漏油、电源绝缘;准备备用千斤顶、发电机应对故障。

检查完成后,试验负责人签署《加载许可单》,确认条件满足方可加载。

分级加载与数据采集:按“节奏”执行的核心流程

加载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分级加载量为试验荷载的1/10-1/15(如设计承载力1000kN,试验荷载1500kN,则每级150-100kN)。控制液压泵升压速度,每级加载10-15分钟完成,避免应力集中。

每级加载后立即采集压力数据,确认实际加载量与设计值偏差≤5%,偏差大则调整压力。随后观测沉降:加载后第5、15、30、45、60分钟各测一次,之后每30分钟一次,直至沉降稳定(连续2小时速率≤0.1mm/h)。

数据采用手写与电子双备份:手写记录时间、级次、压力、位移;电子用专用软件实时绘制“荷载-沉降曲线”,及时发现异常(如曲线陡降提示桩身破坏)。

加载时专人值守,观察桩周地面裂缝、反力架变形、锚桩上拔,异常则停止加载分析原因。

稳压与沉降观测:验证承载力的“耐心环节”

每级加载后稳压需保持荷载稳定,压力传感器波动≤2%,泄漏则补压。沉降观测严格按时间间隔:前1小时每15分钟一次,之后每30分钟一次,稳定标准为连续2小时速率≤0.1mm/h(摩擦型桩)或≤0.2mm/h(端承型桩)。

若某级加载后沉降速率持续增大(连续3次超0.5mm/h),延长稳压时间至速率降低;仍不稳定则视为超承载力,进入终止流程。

稳压中注意环境影响:温度变化调整液压泵压力,大风固定位移计支架,避免读数偏差。

卸载与回弹观测:评估弹性变形的必要步骤

卸载按加载逆序进行,每级卸载量为加载量2倍(如加载每级150kN,卸载每级300kN),控制降压速度避免回弹过大。

每级卸载后采集压力数据,确认卸载量准确;回弹观测:卸载后第15、30、60分钟各测一次,之后每60分钟一次,直至稳定(连续2小时速率≤0.1mm/h)。

计算回弹率(回弹量/总沉降量×100%):预制桩通常20%-40%,灌注桩因粘结力强为10%-30%,反映基础弹性变形能力。

卸载完成后保留最后一级稳压观测,回弹稳定后方可拆除设备,记录最终回弹量作为变形特性依据。

试验终止条件:及时止损的“红线”规则

满足任一条件终止试验:1. 桩顶沉降超40mm(直径≥800mm桩超60mm)或达桩径5%;2. 某级加载后沉降速率突增,连续3次超前一级5倍;3. 桩身出现明显裂缝(灌注桩开裂、预制桩破碎);4. 反力系统达极限(锚桩上拔超允许值、堆载倾斜);5. 加载至试验荷载1.5倍且沉降稳定(验证极限承载力需加载至破坏)。

终止时立即停止加载,记录荷载、沉降、终止原因;若因桩身或反力系统失效终止,需采取安全措施(支撑反力架、移除堆载)防止设备倒塌。

终止后签署《试验终止报告》,说明原因及现场情况,作为分析依据。

现场数据核对与整理:确保可靠性的最后一步

试验结束后核对数据:对比手写与电子记录,确保时间、荷载、沉降一致;偏差则查找原因(笔误、设备干扰)并标注修正。

处理异常数据:如位移计跳变,检查是否松动或接触不良,设备故障则剔除数据用相邻点补正;桩身异常则在报告注明。

整理曲线:绘制“荷载-沉降曲线”(加载+卸载段,标注分级沉降)与“沉降-时间曲线”(每级加载单独绘制,显示稳定过程)。

填写《现场试验记录表》,包含桩编号、基础类型、日期、加载分级、沉降、终止条件等,所有人员签字确认,确保数据真实可追溯。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