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服务热线:

螺栓送检过程中需要包含的常规力学性能检测项目详解

三方检测机构-岳工 2021-12-18

螺栓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螺栓作为机械装备、建筑结构中最常用的连接紧固件,其力学性能直接决定了连接部位的可靠性与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在螺栓生产、验收或工程应用前,送检并完成常规力学性能检测是把控质量的核心环节——这些检测项目并非简单的“指标核对”,而是从材料强度、塑性、韧性等多维度验证螺栓是否满足设计与使用要求。本文将详细拆解螺栓送检中必须包含的常规力学性能检测项目,解析每个项目的检测逻辑、方法及注意要点。

抗拉强度检测:螺栓抗断裂能力的基础指标

抗拉强度是螺栓在拉伸载荷下抵抗断裂的最大能力,是所有力学性能检测中最基础的项目。从定义上看,它等于拉伸试验中试样承受的最大力除以螺栓的原始横截面积(计算公式为Rm=Fm/A0,其中Rm为抗拉强度,Fm为最大力,A0为原始横截面积)。

检测时,需将螺栓试样安装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按照GB/T 228.1《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的要求缓慢施加轴向拉力,直到试样断裂。整个过程需记录力-位移曲线,以便准确捕捉最大力值。

为什么抗拉强度是必测项?因为螺栓在大多数应用场景中都承受拉力载荷——比如钢结构中的高强度螺栓、机械设备中的连接螺栓,若抗拉强度不达标,螺栓可能在正常使用中突然断裂,引发结构坍塌或设备故障。

需要注意的是,试样的制备需严格遵循标准:螺栓的螺纹部分应被车削成光滑圆柱试样(即“带头试样”或“不带头试样”),确保拉伸力均匀分布在试样的平行段;若螺栓直径较小(比如小于10mm),也可直接用完整螺栓进行试验,但需保证夹头的夹持力不会损伤螺纹。此外,试验速率也需控制:弹性阶段的速率应不超过3mm/min,塑性阶段可适当提高,但需避免因速率过快导致试验结果偏高。

屈服强度(或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螺栓塑性变形的临界指标

若说抗拉强度是“抗断裂的极限”,那屈服强度就是“抗变形的极限”——它指螺栓在拉伸过程中开始产生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对于有明显屈服点的材料(比如低碳钢螺栓),可直接记录屈服点的力值计算屈服强度(ReL);而对于无明显屈服点的高强度钢螺栓(比如8.8级、10.9级),则需采用“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0.2),即当试样的非比例延伸率达到0.2%时的应力。

检测方法同样基于拉伸试验,但需额外使用引伸计来测量试样的延伸量。具体来说,在试验前需将引伸计安装在试样的平行段,实时记录延伸率;当延伸率达到0.2%时,对应的力值即为Rp0.2的计算依据(公式为Rp0.2=Fp0.2/A0,其中Fp0.2为非比例延伸率0.2%时的力)。

屈服强度的重要性在于,螺栓一旦超过屈服强度,就会产生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比如机械设备中的螺栓拧紧后,若因载荷超过屈服强度导致伸长,会使连接松动;建筑结构中的螺栓若屈服,会导致结构位移过大,影响整体稳定性。

检测时的注意要点包括:引伸计的精度需达到0.5级以上,确保延伸率测量准确;试样的平行段需平整、无划痕,避免引伸计打滑;试验速率需严格控制——弹性阶段的速率应与抗拉强度试验一致,塑性阶段需保持恒定的延伸速率(比如0.0025/s),防止因速率过快导致屈服强度测量值偏高。此外,对于高强度螺栓,需注意“屈服平台”的判断:若力值在某一范围内波动但延伸率继续增加,需取波动段的下限作为屈服力。

伸长率与断面收缩率:螺栓塑性能力的直接体现

伸长率(A)和断面收缩率(Z)是衡量螺栓塑性的两个关键指标——塑性是材料在载荷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破裂的能力,对螺栓的安全至关重要:塑性好的螺栓在承受冲击或过载时,能通过变形吸收能量,避免突然断裂;而塑性差的螺栓则易发生脆性断裂,风险极高。

伸长率的计算方式是:试样拉断后,标距段的伸长量除以原始标距(公式为A=(L1-L0)/L0×100%,其中L0为原始标距,L1为断后标距)。通常,螺栓试样的原始标距取5倍直径(L0=5d)或10倍直径(L0=10d),具体需根据标准要求选择。断面收缩率则是:原始横截面积减去断后最小横截面积,再除以原始横截面积(公式为Z=(A0-A1)/A0×100%,其中A1为断后最小横截面积)。

检测流程是在拉伸试验结束后进行:首先将断后的试样用断口对接器对齐,测量断后标距L1(需准确到0.1mm);然后在断口处测量最小直径(对于圆形试样),计算断后最小横截面积A1。需要注意的是,若断口距离标距端点小于2倍直径,需重新取样试验——因为这种情况下,试样的变形集中在端部,无法准确反映材料的塑性。

对于螺栓来说,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的要求通常与材料相关:比如低碳钢螺栓的伸长率一般要求≥20%,断面收缩率≥45%;而高强度钢螺栓(比如10.9级)的伸长率要求≥10%,断面收缩率≥40%。这些指标看似“宽泛”,实则是多年工程实践总结的安全阈值——若塑性指标不达标,螺栓在受载时很可能发生“脆断”,尤其是在低温或振动环境下。

检测时的注意事项包括:标距的标记需用细划线或打点,不能用尖锐工具刻划(避免产生应力集中影响试验结果);测量L1时,需确保断口对齐,若试样断裂后有明显的弯曲,需用压力机轻轻压直(但不能损伤试样);测量A1时,需在断口的最小截面处测量,若断口有毛刺,需用砂纸轻轻打磨后再测。

硬度检测:快速评估强度与热处理质量的手段

硬度是材料抵抗局部变形(比如压痕、划痕)的能力,与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有密切的经验关系——比如对于碳钢,抗拉强度(Rm,MPa)约等于3.5倍布氏硬度(HB);对于合金钢,这个倍数约为3.3~3.6。因此,硬度检测是一种快速、非破坏性(或微破坏性)的强度评估方法,尤其适合批量螺栓的质量抽检。

螺栓常用的硬度检测方法有三种: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C、HRB)和维氏硬度(HV)。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螺栓的尺寸、材料和热处理状态:比如大直径(≥16mm)的低碳钢螺栓,适合用布氏硬度(用硬质合金球压头,试验力大,压痕大,结果更具代表性);小直径(≤10mm)的高强度螺栓,适合用维氏硬度(压痕小,可在螺纹牙顶或牙侧测量);而8.8级以上的高强度螺栓,常用洛氏C标尺(HRC)检测——因为HRC的测量范围(20~70HRC)正好覆盖高强度钢的硬度范围。

检测标准需遵循对应的国家标准:布氏硬度用GB/T 231.1,洛氏硬度用GB/T 230.1,维氏硬度用GB/T 4340.1。以洛氏C硬度检测为例,步骤是:将螺栓放在硬度计工作台上,施加预试验力(100N),然后施加主试验力(1400N),保持一定时间后卸除主试验力,读取硬度值(HRC)。

硬度检测的意义不仅在于评估强度,更在于验证热处理质量——比如螺栓的淬火回火处理:若硬度低于标准值,说明回火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过长,导致强度不足;若硬度高于标准值,说明淬火温度过高或回火不足,导致脆性增大。此外,对于表面处理的螺栓(比如镀锌、渗碳),硬度检测还能评估表面处理层的质量:比如渗碳螺栓的表面硬度应高于芯部硬度,若表面硬度不足,说明渗碳工艺有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硬度检测的位置需符合标准:对于光杆螺栓,应在杆部的横截面中心区域测量(避免表面氧化层或脱碳层的影响);对于螺纹螺栓,应在螺纹的牙顶或牙侧测量(需确保压痕完全落在牙顶或牙侧,不与螺纹根部重叠)。此外,试验力的选择需匹配螺栓的尺寸:比如布氏硬度检测时,球直径(D)与试验力(F)的比值需满足F/D²=30(对于钢材料),避免因试验力过小导致压痕不清晰,或试验力过大导致试样变形。

冲击韧性检测:螺栓抗冲击载荷的安全保障

冲击韧性是材料在冲击载荷(突然施加的载荷)作用下的抗断裂能力,用夏比V型缺口冲击吸收能量(AKV)表示。对于在冲击、振动或低温环境下使用的螺栓(比如工程机械、桥梁、风电设备中的螺栓),冲击韧性是必测项目——因为这些螺栓可能承受突然的载荷,若冲击韧性不足,易发生脆性断裂,造成严重事故。

检测方法按照GB/T 229《金属材料 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执行:首先制备带V型缺口的试样(缺口角度为45°,深度为2mm,根部半径为0.25mm),然后将试样放在冲击试验机的支座上(缺口朝向摆锤打击方向),释放摆锤打击试样,记录摆锤消耗的能量(即AKV值,单位为J)。

冲击韧性的要求通常与使用环境温度相关:比如常温(20℃)下,低碳钢螺栓的AKV值要求≥27J;低温(-20℃)下,高强度钢螺栓的AKV值要求≥20J。对于在更低温环境(比如-40℃)下使用的螺栓,还需进行“低温冲击试验”——将试样浸泡在液氮或酒精-干冰混合物中,保持温度稳定后再进行冲击试验。

需要注意的是,缺口的加工精度直接影响试验结果:若缺口根部有毛刺或圆角过大,会导致冲击吸收能量偏高;若缺口深度不足或角度偏差,会导致结果偏低。因此,缺口需用专用的缺口拉床或铣床加工,加工后需用显微镜检查缺口尺寸(精度需达到0.02mm)。此外,试样的取向也很重要:对于轧制的螺栓材料,应沿轧制方向制备试样(即纵向试样),因为纵向的冲击韧性通常高于横向(横向试样的冲击吸收能量可能低20%~30%)。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冲击韧性是“批次性”指标——即同一批次的螺栓需取多个试样(通常为3个)进行试验,取平均值作为该批次的冲击韧性值。若单个试样的结果低于标准要求,但平均值满足要求,需再取3个试样复试;若复试仍有试样不合格,则该批次螺栓判定为不合格。

扭矩系数与预拉力检测: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核心参数

对于钢结构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由螺栓、螺母、垫圈组成),扭矩系数(K)和预拉力(P)是两个核心参数——因为高强度螺栓的紧固通常采用“扭矩法”:即通过施加一定的扭矩(T),使螺栓产生预拉力(P),从而实现连接的紧固。扭矩与预拉力的关系为T=K×P×d(其中d为螺栓公称直径),因此扭矩系数的准确性直接影响预拉力的控制。

检测方法按照GB/T 1231《钢结构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副 技术条件》执行:首先将螺栓连接副(螺栓、螺母、垫圈)安装在扭矩-预拉力试验机上,然后用试验机的拧紧装置缓慢拧紧螺母(拧紧速率≤3r/min,避免产生热量影响摩擦系数),同时记录扭矩(T)和预拉力(P),最后计算扭矩系数K=T/(P×d)。

预拉力的要求通常与螺栓的性能等级相关:比如8.8级M20螺栓的预拉力要求为125kN~155kN,10.9级M20螺栓的预拉力要求为155kN~190kN。扭矩系数的要求则为0.11~0.15(对于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若扭矩系数过大,需要更大的扭矩才能达到规定的预拉力,易导致螺母或螺栓头断裂;若扭矩系数过小,拧紧时容易“过拧”,导致螺栓屈服或断裂。

检测时的注意要点包括:连接副需配套送检(即同一批次的螺栓、螺母、垫圈),不能混用不同批次的配件;试验前需用丙酮或酒精清洗连接副的表面油污(油污会降低摩擦系数,导致扭矩系数偏小);拧紧时需确保螺栓的轴线与试验机的轴线重合,避免产生偏载;每个连接副需进行5次拧紧试验,取平均值作为该连接副的扭矩系数和预拉力值——若5次试验的扭矩系数变异系数(标准差与平均值的比值)超过0.05,则该连接副判定为不合格。

此外,对于采用“转角法”紧固的高强度螺栓,预拉力的检测同样重要——转角法是通过控制螺母的拧紧角度来达到预拉力,因此需要先通过扭矩-预拉力试验确定“转角-预拉力”关系,确保转角的设定能准确达到规定的预拉力。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