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服务热线:

矿石含量检测中心依据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检测规范要求

三方检测机构-房工 2021-11-22

矿石含量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矿石含量检测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贸易的核心环节,其结果直接影响矿产品定价、冶炼工艺选择及资源储量评估。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比性与公正性,矿石检测中心需严格依据国家发布的标准体系及行业制定的专项规范开展工作。这些标准与规范覆盖了矿石类型划分、试样采集制备、元素分析方法、质量控制等全流程,是检测机构的技术依据与行为准则。

有色金属矿石检测的基础国家标准

有色金属矿石(如铜、铅、锌、金、镍等)的检测主要依托GB/T 14353系列国家标准。以GB/T 14353-2010《铜矿石、铅矿石和锌矿石化学分析方法》为例,该标准针对铜、铅、锌等10余种元素,区分不同含量范围设计分析方法:低含量镉、钴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高含量铜、铅则采用EDTA滴定法或碘量法,既保证精度又兼顾效率。

金矿石的检测需遵循GB/T 20899-2017《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其中金的测定采用火试金法——将矿石与熔剂混合高温熔融,金被铅捕集形成铅扣,灰吹后得到金合粒,硝酸分银后称量。这种方法是国际仲裁级标准,适用于0.1g/t~100g/t的金矿石,结果稳定。

镍矿石检测参考GB/T 15923-2010《镍矿石化学分析方法》,镍含量测定用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氨性溶液中镍与试剂生成红色络合物,530nm处测吸光度,灵敏度可达0.01%~2%;铜、钴等元素则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满足多元素同时分析需求。

黑色金属矿石的专属检测标准

黑色金属矿石(主要是铁矿石)的检测以GB/T 6730系列为核心。GB/T 6730.5-2007《铁矿石 全铁含量的测定 三氯化钛-重铬酸钾滴定法》是全铁检测的经典方法:试样用盐酸、硝酸分解,氟化钠消除硅干扰,三氯化钛还原Fe³⁺为Fe²⁺,二苯胺磺酸钠作指示剂,重铬酸钾滴定至紫红色,适用于全铁≥50%的矿石。

二氧化硅含量测定用GB/T 6730.3-2017《铁矿石 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 氟化物分解-硅钼蓝分光光度法》,针对0.1%~5%的二氧化硅,氟化物分解硅酸盐生成硅钼黄,还原为硅钼蓝后分光光度测定,操作简便且准确。

硫含量测定参考GB/T 6730.10-2014《铁矿石 硫含量的测定 燃烧碘量法》,高温燃烧将硫转化为二氧化硫,碘标准溶液滴定,适用于0.01%~5%的硫含量,是铁矿石贸易中的常用方法。

稀有稀土矿石的专项检测标准

稀有稀土矿石的检测需用针对性标准,如GB/T 17417系列。GB/T 17417.1-2010《稀土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稀土分量测定》采用离子交换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可同时测定镧、铈等15种稀土元素的分量,分辨率高,适用于稀土矿石的精细分析。

独居石精矿检测参考GB/T 18114.1-2010《独居石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稀土氧化物总量的测定 重量法》,通过草酸沉淀稀土元素,灼烧后称量氧化物总量,是稀土精矿贸易中的仲裁方法。

稀土金属及氧化物中的杂质检测用GB/T 12690.1-2015《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碳、硫量的测定 高频-红外吸收法》,高频炉燃烧样品,红外检测碳、硫含量,精度可达0.0001%,保证产品纯度。

非金属矿石的检测标准体系

非金属矿石(如硅酸盐、石膏、石灰石)的检测依据GB/T 14506系列等标准。GB/T 14506.28-2010《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8部分:16种主次成分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可同时测定硅、铝、铁等16种元素,效率比传统方法高3~5倍,适用于硅酸盐矿石的多元素分析。

石膏检测用GB/T 5484-2012《石膏化学分析方法》,附着水用105℃烘干法,结晶水用800℃灼烧减量法,二氧化硅用氟硅酸钾容量法,三氧化二铝用EDTA络合滴定法,覆盖了石膏的主要成分检测

化工用石灰石检测参考GB/T 15057.1-1994《化工用石灰石中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的测定 络合滴定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氧化钙用EDTA络合滴定,氧化镁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满足化工行业对石灰石钙、镁含量的严格要求。

行业规范对国家标准的补充

行业规范是国家标准的细化与补充,针对具体领域的特殊需求。有色金属行业的YS/T 514.1-2009《高钛渣、金红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二氧化钛含量的测定 硫酸铁铵滴定法》,解决了高钛渣中高含量二氧化钛(≥90%)的测定问题——钛与过氧化氢生成黄色络合物,硫酸铁铵滴定,弥补了国家标准中低含量方法的不足。

黑色金属行业的YB/T 190.1-2001《连铸保护渣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 硅钼蓝分光光度法》,针对连铸保护渣的细粒度特性,优化了试样溶解条件(用碳酸钠-硼砂混合熔剂熔融),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冶金行业的GB/T 3884.1-2012《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铜含量的测定 碘量法》,是铜精矿贸易中的仲裁方法:铜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硫代硫酸钠滴定,适用于铜含量1%~40%的精矿,确保贸易双方的利益。

检测流程全环节的标准遵循

试样采集是检测的第一步,需遵循GB/T 2007.1-1987《散装矿产品采样、制样通则 手工采样方法》:对于粒度≥100mm的矿石,采样点间距不超过1m,每批采样量不少于20kg,确保试样代表性;粒度<100mm的矿石,采样点间距可扩大至2m,但总采样量需满足制样要求。

试样制备参考GB/T 14260-1993《矿石试样的制备方法》:将原始试样破碎至10mm以下,混匀后缩分(用四分法或分样器),再破碎至2mm以下,继续缩分,最终得到粒度≤0.074mm的分析试样,保证试样均匀性。

样品保存需符合GB/T 2007.2-1987《散装矿产品采样、制样通则 样品的保存》:分析试样装于干燥、密封的玻璃瓶中,保存期限不少于6个月;原始试样用塑料袋密封,放置在干燥、通风的仓库中,以备复检。

检测结果可靠性的质量控制标准

检测实验室需通过GB/T 27417-2017《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 利用统计质量保证和控制图技术 评价测量系统的性能》监控过程:采用X-R控制图跟踪平行样的测定结果,若连续3个点超出控制限,需停止检测并排查原因(如试剂污染、仪器漂移)。

方法验证需遵循GB/T 6379.2-2004《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 第2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重复性与再现性的基本方法》:对某方法进行10次平行测定,计算重复性标准差sr,要求sr≤0.5%(对于主成分)或sr≤1.0%(对于杂质),确保方法精密度。

外部质量评估参考GB/T 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实验室需每年参加至少1次能力验证(如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组织的矿石成分分析能力验证),若结果为“满意”,说明检测能力符合要求;若为“不满意”,需查找问题并整改,确保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