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服务热线:

建筑用安全玻璃检测包含强度和透光率等关键项目

三方检测机构-孟工 2021-10-12

建筑用安全玻璃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建筑用安全玻璃是建筑围护结构的核心组件之一,广泛应用于门窗、幕墙、楼梯护栏等部位,其性能直接关联建筑结构安全与室内环境品质。强度(抗冲击、抗弯、抗风压)与透光率作为安全玻璃的关键指标,是检测工作的核心聚焦点——强度确保玻璃在外力作用下不发生破坏性失效,透光率则保障建筑采光需求与视觉舒适度。通过科学规范的检测,可验证安全玻璃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与国家强制标准,是建筑工程质量管控的重要环节。

建筑用安全玻璃的基础定位与检测必要性

在建筑设计中,安全玻璃的角色兼具“防护”与“功能”双重属性:作为外围护结构的一部分,它需要承受风荷载、撞击力等外部作用;作为室内采光的通道,它需保证足够的可见光透过率。例如,高层住宅的落地窗若强度不足,可能在强风下发生破裂;商场的玻璃幕墙若透光率过低,会增加室内照明能耗。

从安全角度看,普通玻璃破碎后产生尖锐碎片,易造成人身伤害,而安全玻璃(如钢化玻璃、夹层玻璃)通过物理或化学处理,破碎后碎片呈钝角或粘连状态,降低伤害风险。但这种“安全属性”并非天然存在,需通过检测验证——若钢化玻璃的淬火热处理不达标,强度可能仅相当于普通玻璃;若夹层玻璃的PVB胶片粘结不牢,受冲击后碎片易脱落。

从功能角度看,建筑采光是室内舒适度的重要指标,透光率不足会导致室内昏暗,影响居住或办公体验。例如,医院的诊室需要高透光率玻璃以保证充足自然光,学校的教室玻璃透光率若低于80%,可能影响学生视力。因此,透光率检测是确保玻璃功能达标的关键步骤。

强度检测的核心指标与测试方法

强度检测的核心是验证玻璃承受外力的能力,主要包括抗冲击性、抗弯强度与抗风压性能三项指标。抗冲击性测试针对玻璃受瞬时撞击的抵抗能力,是安全玻璃的“保命指标”——例如钢化玻璃需通过GB 15763.2标准的抗冲击试验:采用1040g钢球从1米高度自由下落,冲击试样中心部位,若试样不破碎则合格;夹层玻璃则采用227g钢球从3米高度下落,要求破碎后碎片不脱落。

抗弯强度测试反映玻璃受静态弯曲荷载的能力,常用于评估玻璃在门窗框约束下的承载性能。测试采用三点弯曲法:试样尺寸通常为100mm×300mm(厚度按实际产品),跨距设为试样长度的2/3(如300mm试样跨距200mm),以5mm/min的速度匀速加载,直至试样断裂,通过公式计算抗弯强度(σ=3FL/(2bh²),其中F为断裂荷载,L为跨距,b为试样宽度,h为厚度)。

抗风压性能测试模拟玻璃在风荷载下的表现,是幕墙玻璃的关键检测项目。测试采用压力箱法:将试样安装在压力箱开口处,逐步增加箱内压力(或负压),记录试样出现裂纹或破坏时的压力值,与设计风荷载对比。例如,高层幕墙玻璃的设计抗风压值通常为2.5kPa以上,检测结果需不低于该值。

需注意的是,不同类型安全玻璃的强度要求差异较大:钢化玻璃的抗弯强度约为普通玻璃的3-5倍(≥90MPa),夹层玻璃的强度则取决于玻璃厚度与PVB胶片层数——如6+0.76+6夹层玻璃的抗弯强度约为80MPa,而6+1.52+6夹层玻璃可达100MPa以上。

透光率检测的技术逻辑与影响因素

透光率是指可见光(波长380-780nm)通过玻璃的比例,是评价玻璃采光性能的核心指标,测试依据GB/T 2680标准采用分光光度计法:仪器发射连续可见光,透过试样后被检测器接收,计算该波长范围内的平均透射比,即为透光率。

玻璃厚度是影响透光率的最直接因素——光在玻璃中传播时会发生吸收与散射,厚度增加会放大这一效应。例如,5mm普通浮法玻璃的透光率约90%,8mm降至87%,12mm则约85%。但安全玻璃中的夹层玻璃,厚度增加主要来自PVB胶片,而PVB的透光率高达98%以上,因此6+0.76+6夹层玻璃的透光率约88%(5mm玻璃90%×0.76mm PVB98%×5mm玻璃90%),与8mm普通玻璃接近。

表面处理工艺也会显著影响透光率:镀膜玻璃通过在表面镀制金属或金属氧化物薄膜,反射部分可见光以降低遮阳系数,但会牺牲透光率——例如低辐射(Low-E)镀膜玻璃的透光率约70%-80%,而普通清玻璃为90%;喷砂或磨砂玻璃通过表面雾化处理增加散射,透光率可降至60%以下,主要用于需要隐私保护的部位(如卫生间门窗)。

此外,玻璃的内在质量也会影响透光率:若玻璃内部有气泡、结石或条纹,会散射光线,导致透光率下降。例如,含有较多气泡的浮法玻璃,透光率可能比合格产品低5%-10%。因此,透光率检测不仅是功能验证,也是玻璃生产质量的间接反映。

强度检测中的常见问题与修正策略

样品制备不规范是强度检测中最常见的误差来源。例如,玻璃切割后边缘未磨边,会存在微小裂纹,导致抗弯强度测试结果偏低——因为裂纹会产生应力集中,使试样在较低荷载下断裂。修正方法是严格按标准要求磨边:试样边缘需用砂轮打磨至圆角,圆角半径不小于2mm,且边缘无毛刺。

测试环境温度对夹层玻璃的强度影响显著。PVB胶片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约为30℃,当测试温度超过30℃时,PVB会软化,粘结强度下降,导致抗冲击性测试失败。因此,夹层玻璃的强度检测需在23±2℃的标准环境中进行,若环境温度不符合要求,需将试样放置在标准环境中24小时以上再测试。

加载速度控制不当也会影响结果准确性。在抗弯强度测试中,若加载速度过快(如超过10mm/min),试样会因瞬间受力过大而提前断裂,导致结果偏高;若加载速度过慢(如低于2mm/min),试样会因蠕变效应而降低强度,结果偏低。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5mm/min加载速度操作,可通过仪器的速度校准功能确保准确性。

另外,试样的支撑方式也需注意:在三点弯曲测试中,支撑辊的直径应不小于10mm,且与试样的接触线需平行,否则会导致荷载分布不均,影响结果。例如,支撑辊直径过小会导致试样局部受压过大,提前断裂,结果偏低。

透光率检测的误差来源与控制方法

样品表面污染是透光率检测的主要误差源。玻璃表面的指纹、灰尘或水渍会吸收或散射可见光,导致测试结果偏低——例如,一个清晰的指纹可能使透光率下降2%-3%。解决方法是测试前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擦拭试样表面,再用无尘布擦干,确保表面无残留污染物。

仪器波长校准不准确会导致测试结果偏差。分光光度计的波长若偏移,会使检测的光谱范围偏离可见光区间(380-780nm),例如波长偏短会导致紫外线参与计算,使透光率结果偏低;波长偏长则会包含红外线,结果偏高。因此,需定期用标准滤光片(如钬玻璃)校准仪器波长,校准周期不超过6个月。

测试角度不当也会影响结果。标准要求入射光与试样表面垂直,若试样倾斜,会导致光程增加,透光率下降。例如,试样倾斜5°,光程会增加约0.4%,透光率下降约0.3%。因此,测试时需用样品架固定试样,确保试样表面与入射光垂直,可通过仪器的水平仪调整样品台角度。

此外,试样的平整度也需注意:若玻璃存在弯曲或翘曲,会导致光线折射,影响透光率测试结果。例如,钢化玻璃的弯曲度超过0.3%(GB 15763.2标准要求),会使透光率结果偏低1%-2%。因此,测试前需检查试样平整度,不符合标准的试样需更换。

复合安全玻璃的强度与透光率协同检测

复合安全玻璃(如夹层玻璃、中空玻璃)的性能由多个层合材料共同决定,检测时需考虑各层的协同效应,而非单独测试某一层。以夹层玻璃为例,其强度不仅取决于玻璃层的厚度,还取决于PVB胶片的粘结强度——若PVB与玻璃的粘结力不足(如胶片老化或粘结工艺不当),受冲击时玻璃碎片会脱离胶片,失去安全保护作用。因此,夹层玻璃的强度检测需增加“剥离试验”:将玻璃与PVB胶片沿边缘剥离,测量所需的力,确保粘结强度符合GB 15763.3标准要求(≥60N/cm)。

在透光率检测中,复合玻璃的透光率是各层透光率的乘积。例如,5+9A+5中空玻璃(两片5mm玻璃,9mm空气间隔层)的透光率计算为:5mm玻璃透光率90% × 空气间隔层透光率99% × 5mm玻璃透光率90% = 80.19%,与实际测试结果(约80%)一致。若中空玻璃的间隔层内有灰尘或结露,会降低空气层的透光率,导致整体透光率下降,因此检测时需确保间隔层清洁干燥。

对于夹胶中空玻璃(如6+0.76+6+12A+6),其强度需考虑夹胶层的粘结力与中空层的支撑作用:夹胶层提高了玻璃的抗冲击性,中空层则增强了抗风压性能。透光率则是夹胶层(6+0.76+6,透光率约88%)与中空层(12A+6,透光率约90%)的乘积,约79.2%。这种协同检测能更真实反映复合玻璃的实际性能,避免单独测试某一层带来的偏差。

需注意的是,复合玻璃的检测试样需与实际产品结构一致——例如,测试夹胶中空玻璃的强度时,不能仅测试夹胶层或中空层,必须测试完整的复合结构,否则结果无法代表实际使用性能。

标准体系对关键项目检测的约束与指导

我国针对建筑用安全玻璃的检测制定了完善的标准体系,核心标准包括GB 15763系列(安全玻璃产品标准)与GB/T 2680(透光率测试方法标准),这些标准对检测项目、方法、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是检测工作的“准绳”。

以钢化玻璃为例,GB 15763.2-2005规定:抗冲击性试验需用1040g钢球从1m高度落下,试样不破碎;抗弯强度不应小于90MPa;破碎后碎片的最大尺寸不应超过15mm(用于门窗的钢化玻璃)。这些要求确保钢化玻璃在受冲击时不易破碎,破碎后也不会造成严重伤害。

对于夹层玻璃,GB 15763.3-2009规定:透光率(公称厚度≤12mm)不应低于80%;抗冲击性试验用227g钢球从3m高度落下,试样破碎但碎片不脱落;耐热性试验(100℃水浴2小时)后,试样不应出现气泡或剥离。这些要求保障了夹层玻璃的采光性能与安全性能。

GB/T 2680-2021则对透光率测试的细节作出了规定:试样尺寸需不小于300mm×300mm,厚度测量需精确至0.1mm;仪器的波长精度需≤0.5nm,透射比精度需≤0.5%;测试时需在试样上选取5个点(中心与四个角),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这些规定确保了透光率测试的准确性与可比性。

检测机构必须严格遵循这些标准操作:例如,测试钢化玻璃的抗冲击性时,不能用更小的钢球或更低的下落高度;测试透光率时,不能省略多点测试取平均的步骤。只有这样,检测结果才能得到行业认可,为建筑工程质量提供有效支撑。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