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服务热线:

高强螺栓扭力矩检测结果数值偏差的允许范围及处理方式

三方检测机构-冯工 2021-07-27

高强螺栓扭力矩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高强螺栓是钢结构连接的“关键锁扣”,其扭力矩直接决定预拉力大小,进而影响结构的抗剪、抗拉性能。实际施工中,受工具精度、操作手法、材料特性等因素影响,扭力矩检测常出现数值偏差。若偏差超出允许范围,可能导致连接失效、结构变形甚至坍塌。本文结合现行规范与工程实践,系统解读高强螺栓扭力矩偏差的允许阈值及针对性处理策略,为工程质量控制提供可操作的指导。

高强螺栓扭力矩检测的核心逻辑

高强螺栓的紧固原理是通过扭矩转化为轴向预拉力,摩擦型连接依赖预拉力产生的接触面摩擦力传力,承压型连接则通过螺栓杆直接承受剪力。扭力矩检测的本质是验证预拉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两者的关系由扭矩系数(k)决定:T=k×P×d(T为扭矩,P为预拉力,d为螺栓公称直径)。因此,扭矩偏差的背后是预拉力或扭矩系数的波动,检测需结合两者综合判断。

检测需遵循严格的流程:终拧后24小时内完成(避免螺栓松弛),使用经GB/T 15729校准的扭矩扳手(校准周期≤6个月),覆盖螺栓总数10%且不少于10个,重点检查节点边缘、受力较大部位(如刚架梁柱连接、吊车梁下翼缘螺栓)。这些部位的偏差更易引发结构应力集中,需重点管控。

例如,某会展中心项目的钢桁架节点,因未按流程检测,后期发现边缘螺栓扭矩偏差达20%,导致桁架下挠15mm,最终不得不拆除重拧,延误工期10天。这说明扭力矩检测的流程合规性直接影响结果可靠性。

不同标准下的偏差允许范围

国内钢结构工程主要遵循GB50205-2020《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与JGJ82-2011《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两者对偏差的规定各有侧重。

GB50205-2020明确:摩擦型高强螺栓终拧扭矩偏差允许±10%(相对于设计扭矩),承压型允许±5%。原因在于摩擦型连接的摩擦力与预拉力线性相关,偏差容忍度更高;承压型连接中螺栓杆直接受力,预拉力偏差需更严格。以M20螺栓为例,摩擦型设计扭矩460N·m,允许范围414~506N·m;承压型设计扭矩500N·m,允许范围475~525N·m。

JGJ82-2011进一步细化:初拧扭矩偏差≤±15%,终拧摩擦型≤±10%、承压型≤±5%,且同一节点内相邻螺栓扭矩差值≤设计扭矩10%,避免节点受力不均。国际标准方面,ASTM A325要求终拧偏差±10%,且扭矩系数变异系数≤5%;EN 14399要求扭矩偏差±10%且预拉力偏差±15%,两者需同时满足。

工程中需根据项目采用的标准选择偏差阈值,例如出口项目采用ASTM标准时,需额外控制扭矩系数的稳定性,避免因k值波动导致扭矩偏差超标。

偏差产生的常见原因

扭力矩偏差的根源可归纳为“人、机、料、法、环”五大类:

工具因素:机械式扭矩扳手弹簧老化、电子式扳手未校准或电池电压不足,会导致示值偏差。某住宅项目曾因电子式扳手超期3个月未校准,检测出25%的螺栓扭矩偏差超过15%,校准后偏差率降至3%。

操作因素:扳手与螺栓轴线夹角>5°会产生附加扭矩,拧动速度>2r/s会因惯性超扭,未按“中间向两边”顺序紧固会导致连接板变形,这些都会引发偏差。例如,工人快速拧动M18螺栓时,扭矩瞬间达到350N·m(设计300N·m),偏差达16.7%。

材料因素:螺栓表面镀锌层厚度不均(偏差>0.02mm)、润滑脂涂抹不匀,会导致扭矩系数k波动(设计值0.12,实际可能0.11~0.15),进而使扭矩偏差超标。此外,螺栓热处理不合格(硬度<HRC33)会因塑性变形导致扭矩松弛,检测时数值偏低。

环境因素:低温(<-10℃)下润滑脂黏度增大,k值增加10%~15%,导致扭矩超差;高温(>40℃)下螺栓弹性模量下降,预拉力减少,扭矩偏低。某北方冬季项目因未调整k值,30%的螺栓扭矩超10%,调整k值后恢复正常。

偏差的判定维度

判定偏差是否可接受,需结合相对偏差(ΔT/T设×100%)与绝对偏差(T测-T设),且不同规格螺栓的阈值不同:

相对偏差是核心指标,因为绝对偏差会随螺栓规格增大而增大。例如,M12螺栓设计扭矩110N·m,允许绝对偏差±11N·m;M24螺栓设计扭矩700N·m,允许绝对偏差±70N·m。若仅看绝对偏差,M24的70N·m偏差可能被误判为严重,但若相对偏差是10%,则符合标准。

此外需关注批量偏差:若某批次螺栓偏差超标的比例>10%,需扩大检测至20%;若仍>10%,则全部复检。例如,某批次M20螺栓检测10个有2个超标,再检测10个新增1个,最终500个螺栓需逐一检测,避免批量问题。

重要节点(如抗震节点、大跨度结构节点)的偏差阈值需更严格,例如摩擦型螺栓偏差允许值降至±8%,因为这些节点的安全冗余度更低,偏差影响更显著。

轻微偏差的处理(±5%以内)

轻微偏差属于可接受范围,无需拆除螺栓,处理重点是复拧校准:

首先检查工具是否在校准期内,若超期则重新校准后复测;若工具正常,确认操作流程(如紧固顺序、拧动速度)是否合规。复拧时使用同一把校准扳手,按原顺序重新施加扭矩,直至扳手触发“咔嗒”声(机械式)或显示设计扭矩(电子式)。

例如,某办公楼节点M16螺栓检测扭矩290N·m(设计280N·m,偏差3.6%),经校准工具后复拧,扭矩降至285N·m,偏差1.8%,符合要求。复拧次数≤2次,避免螺栓螺纹损伤或预拉力松弛。

若偏差因环境因素(如低温)导致,可调整扭矩系数重新计算设计扭矩。例如,原k=0.12,低温k=0.132,设计扭矩从460N·m调整为418N·m,复拧后偏差恢复正常。同时需记录偏差原因、复拧过程,存入《扭矩检测记录表》便于追溯。

中度偏差的处理(±5%~±15%)

中度偏差需采取局部更换+重新紧固:

首先拆除超标螺栓,检查螺栓状态:若螺纹无变形、表面无损伤,可重新使用;若有划痕、磨损或塑性变形(如螺杆变细),则更换同规格、同材质、同k值的新螺栓。

更换前清理连接板接触面,去除铁锈、油污(摩擦系数需≥0.45),若有涂装需确保厚度≤60μm。重新紧固时遵循“初拧-终拧”流程:初拧扭矩为终拧的50%~70%(摩擦型)或30%~50%(承压型),初拧后用颜色笔标记,终拧按“中间向两边”顺序紧固。

重新紧固后需第三方复测,若仍偏差,检查连接副兼容性(如螺栓与螺母间隙)或更换k值更稳定的螺栓(如达克罗处理,k变异系数≤0.03)。例如,某商场项目更换达克罗螺栓后,偏差率从12%降至4%,效果显著。

严重偏差的处理(>±15%或塑性变形)

严重偏差需全面拆除+结构评估,避免结构隐患:

首先拆除节点所有螺栓,检查连接板:若有翘曲、凹陷需机械矫正,若有裂纹需补焊或更换,并经UT/MT无损检测确认合格。拆除时用液压扳手,避免强行拧动损伤连接板,拆除的螺栓全部报废(已承受超设计应力,易疲劳断裂)。

更换新连接副后,需进行“扭矩检测+轴力计验证”:轴力计安装在螺栓与螺母间,紧固时读取预拉力,确保预拉力偏差≤±10%(如M20螺栓设计预拉力155kN,允许140~170kN)。

最后委托设计单位评估节点承载力,内容包括连接板强度、螺栓抗剪承载力、节点刚度。若评估不达标,需调整构造(如增加螺栓数量、增大连接板厚度)。例如,某厂房节点因螺栓偏差严重,最终增加2颗M20螺栓,承载力提升20%,满足设计要求。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