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服务热线:

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对食品中微生物指标的规范检测流程

三方检测机构-蒋工 2017-12-16

食品检验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食品中微生物指标是衡量食品安全的核心维度之一,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健康。食品检验检测中心作为专业机构,其规范的微生物检测流程是确保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从样品的合规接收,到仪器的精准校准,再到接种、培养、指标测定的每一步,都需严格遵循GB 4789系列标准与操作规范。本文将详细拆解检验中心针对食品微生物指标的全流程操作,还原专业检测的“每一步严谨”。

样品的接收与预处理

食品检验检测中心接收微生物检测样品时,首先需进行“三重检查”:一是核对样品标识是否清晰(包括食品名称、生产批号、采样日期、委托单位等信息),确保与委托单一致;二是检查样品状态——需冷藏的样品(如乳制品、肉制品)是否保持4℃以下,冷冻样品是否未解冻,包装是否有破损、泄漏;三是确认采样过程合规(如采样容器是否无菌、采样量是否符合GB 4789.1要求的500g/份)。不符合要求的样品需及时联系委托方,必要时拒绝接收。

接收合格的样品需立即录入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标注“微生物检测”类别,记录样品名称、批号、采样时间、委托方联系人等12项核心信息。预处理环节需在超净工作台内完成:固体样品(如糕点、鸡肉)称取25g,放入无菌均质袋,加入225ml无菌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用拍击式均质器以1000r/min均质1-2min,制成1:10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如果汁、酱油)摇匀后,吸取10ml注入90ml无菌稀释液,制成1:10稀释液,如需更高稀释度(如10^-2、10^-3),需用无菌移液器逐步稀释,每步更换吸头。

预处理的关键是“无菌”:均质袋需为一次性无菌产品,均质器每次使用后用75%酒精擦拭机身;稀释液需现用现配,避免长时间放置滋生杂菌;样品匀液需在制备后1h内接种,若无法及时操作,需密封后冷藏(4℃)保存,但不得超过24h——超过时限的样品需重新采样。

仪器设备的校准与维护

微生物检测的准确性依赖仪器设备的稳定性能,检验中心需对关键设备建立“校准-维护”双轨制。高压蒸汽灭菌锅是培养基和器材灭菌的核心设备,需每季度用标准压力-温度仪校准——将仪器放入灭菌锅,运行121℃、15min程序,若实测温度偏差超过±1℃,需调整安全阀或更换密封胶圈;培养箱需每月用经CNAS认证的温度计校准,将温度计置于培养箱中层,连续记录3天温度,若日均偏差超过±0.5℃,需联系厂家调试。

移液器是接种时精准移液的关键,需每半年校准一次:用蒸馏水(20℃)作为校准介质,吸取1ml水注入天平,称量质量(1ml水应为1.000g),若误差超过±2%(如0.97g或1.03g),需调整移液器的弹簧或活塞;超净工作台的高效过滤器需每6个月检测一次,用风速仪测量工作台面风速(应为0.36-0.54m/s),若风速低于0.36m/s,需更换高效过滤器。

设备的日常维护需“定点定人”:高压蒸汽灭菌锅每次使用后,需排尽锅内余水,用干布擦干内壁,避免水垢堆积;培养箱每周清洁一次,用75%酒精擦拭内壁和隔板,去除冷凝水;移液器使用后,需将吸头杆擦干,套上保护套,避免灰尘进入;超净工作台每天操作前,用75%酒精擦拭台面和玻璃,开启紫外消毒30min。所有设备需建立“运维档案”,记录校准日期、维护内容、故障情况,确保设备状态可追溯。

培养基与试剂的制备与质量验证

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的“土壤”,需严格遵循GB 4789系列标准选择:测菌落总数用平板计数琼脂(PCA),测大肠菌群用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LST),测沙门氏菌用SS琼脂。制备时,先按说明书比例称量干粉(如PCA需23g/1000ml),加入蒸馏水后搅拌至完全溶解,加热至沸腾(避免糊底),用1mol/L NaOH或HCl调整pH值(PCA需7.0±0.2),然后分装到三角瓶(每瓶500ml)或试管(每管9ml LST)。

培养基灭菌需严格控制参数:三角瓶中的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锅121℃、15min灭菌,试管中的LST需115℃、20min灭菌(避免高温破坏乳糖成分)。灭菌后,培养基需冷却至45-50℃(用手背触摸三角瓶壁不烫),立即倒平板(每个平板倒15-20ml)或分装试管——倒平板时需避免产生气泡,若有气泡需用接种环挑破。

培养基质量需通过“双验证”:无菌验证——取3个平板或试管,置于培养箱培养24h,无菌落生长即为合格;性能验证——用标准菌株接种(如PCA接种大肠杆菌ATCC 25922,培养后形成乳白色、直径2-3mm的菌落,计数结果需在10^5-10^6 CFU/ml范围内)。试剂制备同样严格:革兰氏染色液需按GB/T 603配制,结晶紫液需用95%乙醇溶解,碘液需加入碘化钾促进溶解;生化试剂(如三糖铁琼脂)需标定还原糖含量,确保鉴定结果准确。

接种与培养的标准化操作

接种前需完成“三准备”:开启超净工作台紫外消毒30min,随后开风机运行10min;实验人员换无菌实验服、戴无菌手套,用75%酒精消毒双手;将灭菌的培养皿、移液器、吸头摆放在工作台内,避免交叉污染。

不同指标的接种方法需匹配标准:菌落总数用“平板涂布法”——用移液器吸取0.1ml样品匀液(如10^-1、10^-2、10^-3稀释度),滴加到PCA平板中央,用无菌涂布棒以顺时针方向均匀涂布(涂布棒需灼烧灭菌,冷却后使用),每个稀释度做2个平行;大肠菌群用“MPN法”——吸取1ml样品匀液接种到LST试管,做10^0、10^-1、10^-2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3管,共9管;金黄色葡萄球菌用“倾注法”——将1ml样品匀液注入平板,再倒入熔化的Baird-Parker琼脂(45℃),快速摇匀,冷却后培养。

培养条件需“精准到刻度”:菌落总数置于36±1℃培养箱培养48±2h,大肠菌群MPN法在36±1℃培养24±2h(观察产酸产气),沙门氏菌增菌需37℃培养18-24h,金黄色葡萄球菌需37℃培养24-48h。培养箱需“闭箱管理”——接种后立即关闭箱门,避免温度波动;每天定时记录温度,若出现异常(如停电),需将样品转移至备用培养箱,重新计算培养时间。

微生物指标的具体测定方法

菌落总数:培养结束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CFU的平板计数(若所有平板超过300,选稀释度最高的;若低于30,选稀释度最低的)。计数时需记录“三个特征”:菌落颜色(PCA上为乳白色)、形状(圆形)、大小(直径2-3mm),计算两个平行平板的平均值,再乘以稀释倍数。例如10^-2稀释度平板计数为120和130,平均值125×100=12500 CFU/g。

大肠菌群:MPN法需先观察LST试管的“产酸产气”——培养基变黄(产酸)、杜氏小管有气泡(产气)即为阳性管。阳性管需转接至伊红美蓝琼脂(EMB)平板,培养后挑取典型菌落(紫黑色带金属光泽),接种到乳糖发酵管做证实试验。最终根据阳性管数查MPN表(如3个稀释度阳性管数为3、2、1,MPN值为110 CFU/100g)。平板计数法则是在EMB平板上计数典型菌落,乘以稀释倍数,结果以CFU/g表示。

致病菌(以沙门氏菌为例):需经“四步鉴定”:①前增菌:样品匀液接种到缓冲蛋白胨水(BPW),36℃培养4h(恢复微生物活性);②增菌:转接至四硫磺酸钠煌绿培养基(TTB),36℃培养18-24h(富集沙门氏菌);③分离:取增菌液接种到SS琼脂,37℃培养24h,挑取无色透明、中心黑色的典型菌落;④鉴定:将菌落接种到三糖铁琼脂(TSI),沙门氏菌通常斜面变红(产碱)、底层变黄(产酸),产硫化氢则底层变黑;再做血清学鉴定——用沙门氏菌O抗原血清做凝集试验,若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即为阳性。

检测过程中的无菌控制与污染预防

污染是微生物检测的“致命伤”,检验中心需建立“三级防控”体系:一级防控是“人员管理”——实验人员不得在实验室进食、喝水、说话(避免飞沫污染),操作时戴无菌手套,手套破损需立即更换;二级防控是“操作防控”——超净工作台内不得放置非无菌物品(如手机、笔记本),接种环需灼烧灭菌(插入酒精灯火焰至红热,冷却10秒后使用),移液器吸头需“一次性使用”,不得重复吸取;三级防控是“环境防控”——实验室地面每天用含氯消毒液(500mg/L)擦拭,墙面每月用酒精喷洒消毒,空调滤网每季度更换。

污染溯源需“快速定位”:若空白平板(未接种的培养基)出现菌落,需排查三个环节: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看无菌验证结果)、超净工作台是否污染(看浮游菌检测结果)、操作是否违规(看监控录像);若样品平板出现非典型菌落,需对比空白平板——若空白平板无菌落,说明样品本身带菌;若空白平板有菌落,说明操作污染。

预防污染的关键是“常态化培训”:检验中心每月组织一次无菌操作培训,通过“实操考核”验证效果——让新员工接种空白平板,若培养后无菌落,即为合格;老员工每季度复训,重点考核“接种环灼烧”“移液器使用”等关键动作,确保操作规范。

结果的记录与复核

记录是检测结果的“溯源凭证”,需遵循“及时、准确、可追溯”原则。检验员需在操作过程中实时记录:样品预处理时记录均质时间、稀释倍数;接种时记录移液器型号、吸液量;培养时记录培养箱编号、温度;计数时记录平板菌落数、典型特征。记录需用黑色签字笔填写,不得涂改——若需修改,需在修改处画横线,注明修改人、日期和原因(如“120→130,因计数时漏看1个菌落,张三,2024.05.10”)。

结果复核需“双人双审”:第一审是“数据审”——复核员核对稀释倍数计算是否正确(如10^-2稀释度×100)、计数平板选择是否符合30-300CFU要求;第二审是“逻辑审”——复核员检查典型菌落特征是否匹配(如沙门氏菌在TSI上的反应是否符合)、生化鉴定结果是否一致(如三糖铁琼脂和血清学鉴定是否都阳性)。若复核发现问题(如计数结果偏差超过10%),需立即要求检验员重新检测,并记录问题原因。

记录完成后,需录入LIMS系统,生成“检测报告”——报告需包含样品信息、检测方法、仪器设备、结果判定、检验员和复核员签字。报告需在检测完成后3个工作日内出具,委托方若有异议,需在收到报告后15日内提出,检验中心需提供原始记录和溯源证据,重新检测并出具补充报告。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