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服务热线:

第三方机构开展扭剪螺栓检测的力学性能测试项目

三方检测机构-王工 2021-06-09

扭剪螺栓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扭剪螺栓作为高强度连接的核心部件,广泛应用于钢结构、机械、风电等领域,其力学性能直接关系到连接结构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第三方检测机构凭借独立、公正的立场,成为扭剪螺栓力学性能验证的关键环节——通过专业测试设备与标准流程,对螺栓的抗拉、剪切、硬度、预紧力等指标进行量化评估,为生产企业、工程方提供合规性证明与质量改进依据。本文围绕第三方机构开展的扭剪螺栓力学性能测试项目,从标准依据、核心测试内容、流程质控等方面展开详细解析,助力理解测试的专业逻辑与实践要点。

扭剪螺栓力学性能测试的标准框架与合规基础

第三方机构开展扭剪螺栓力学性能测试的首要前提是遵循国家或行业标准,其中最核心的依据是GB/T 3632-2018《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与GB/T 1231-2006《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部分扭剪螺栓的材料与力学性能要求参考此标准)。此外,机械行业的扭剪螺栓需符合GB/T 16939-2016《螺栓连接的扭紧方法 扭矩-转角法》,风电行业则常用NB/T 31082-2016《风力发电机组 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范》。

标准对测试的各个环节均有明确规定:例如GB/T 3632要求,扭剪螺栓的力学性能测试需在温度10℃~35℃、相对湿度≤75%的环境中进行;试样数量需满足“每批螺栓取8套连接副进行扭矩系数测试,取3根螺栓进行抗拉强度测试”的要求。第三方机构必须严格执行这些条款,否则测试结果将不具备法律效力,无法作为产品验收或工程备案的依据。

合规性还体现在测试项目的覆盖性上——标准明确要求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剪切强度、扭矩系数、硬度”等项目,第三方机构需全部涵盖,不能遗漏。例如某批扭剪螺栓若仅测试了抗拉强度而未测扭矩系数,即便抗拉强度合格,也无法证明其连接性能符合要求,因为扭矩系数直接影响预紧力的准确性。

扭剪螺栓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的测试方法及要点

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是扭剪螺栓最基础的力学性能指标,反映螺栓承受轴向拉力的能力。测试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遵循GB/T 228.1-2010《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的流程。

试样制备是关键环节:需从螺栓杆部截取拉伸试样,截取位置应在杆部中间(避开螺纹与头部过渡区),试样的直径需按照GB/T 228.1的要求加工成圆形截面试样(如公称直径d≤16mm时,试样直径取d-2mm)。加工过程中要避免试样表面产生划痕或热处理变形——若使用车床加工,需控制切削速度(≤100r/min),并采用冷却液降温,防止试样因摩擦生热导致硬度变化。

测试操作时,需将试样两端装夹在试验机的钳口内,确保试样轴线与试验机拉力轴线重合(偏心度≤1%),避免因偏心加载导致测试结果偏高。加载速率需符合标准要求:对于屈服强度测试,加载速率应控制在0.00025s⁻¹~0.0025s⁻¹(即每秒加载的应力为材料弹性模量的0.025%~0.25%);抗拉强度测试时,加载速率可提高至0.005s⁻¹~0.05s⁻¹。

结果计算需注意:抗拉强度(Rm)为试验过程中最大力(Fm)除以试样的公称截面积(A₀),即Rm=Fm/A₀;屈服强度若为有明显屈服现象的螺栓(如4.8级、6.8级),取上屈服强度(ReH)或下屈服强度(ReL);若为无明显屈服现象的高强度螺栓(如8.8级、10.9级),则取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0.2(即试样产生0.2%塑性变形时的应力)。第三方机构会在报告中明确标注屈服强度的类型,避免混淆。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的剪切性能与扭矩系数测试

扭剪螺栓的核心功能是通过拧紧时的扭矩产生预紧力,因此剪切性能与扭矩系数是连接可靠性的关键指标。剪切性能测试遵循GB/T 3632-2018的要求,采用单剪切或双剪切试验装置——对于公称直径d≤24mm的螺栓,通常采用双剪切(即试样穿过两个剪切板,形成两个剪切面),剪切板的厚度需等于螺栓公称直径的1.5倍(如d=16mm时,剪切板厚度为24mm)。

测试时,将螺栓穿过剪切板与螺母拧紧(预紧力控制在螺栓公称抗拉强度的5%以内,避免预紧力影响剪切结果),然后用万能试验机对剪切板施加垂直于螺栓轴线的拉力,直至螺栓被剪断。剪切强度(τ)为最大剪切力(Fτ)除以剪切面面积(Aτ,双剪切时为2×A₀),即τ=Fτ/(2×A₀)。标准要求,扭剪螺栓的剪切强度需不小于公称剪切强度(如8.8级螺栓的公称剪切强度为480MPa)。

扭矩系数(k)是扭剪型连接副的关键参数,反映扭矩(T)与预紧力(F)、公称直径(d)之间的关系(T=k×F×d)。测试采用扭矩系数测定仪,遵循GB/T 1231-2006的流程:将螺栓、螺母、垫圈组装成连接副,用测定仪的拧紧装置施加扭矩,同时通过传感器测量预紧力,记录每个试样的扭矩与预紧力值,计算扭矩系数k=T/(F×d)。

标准对扭矩系数的要求严格:每批连接副的扭矩系数平均值需在0.110~0.150之间,变异系数(CV)需≤0.010。若某批试样的变异系数超过0.010,说明连接副的一致性差,使用时预紧力波动大,存在连接松动的风险,第三方机构会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

硬度测试在扭剪螺栓力学性能评估中的应用

硬度测试是扭剪螺栓力学性能的快速筛查手段,通过测量材料的表面硬度,可间接验证抗拉强度与热处理质量。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有洛氏硬度(HRC)与维氏硬度(HV),其中洛氏硬度因操作简便,广泛应用于生产与检测环节。

测试部位的选择需遵循标准:对于扭剪螺栓,硬度测试应在头下圆角处(即螺栓头部与杆部的过渡圆弧处)或杆部未旋合螺纹的部位进行——避免在螺纹牙顶或牙底测试,因为螺纹加工会导致局部硬度升高,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测试前需将试样表面打磨平整(粗糙度Ra≤0.8μm),去除氧化皮或油污,确保压头与试样表面接触良好。

硬度与抗拉强度的对应关系是硬度测试的核心逻辑:例如,对于碳钢或合金钢螺栓,洛氏硬度HRC与抗拉强度Rm的近似关系为Rm≈3.3×HRC(单位:MPa)——若某8.8级螺栓的硬度测试结果为28HRC,则其抗拉强度约为924MPa,符合8.8级螺栓的公称抗拉强度(800MPa)要求。第三方机构会结合硬度测试结果与拉伸试验结果,交叉验证螺栓的材料性能:若硬度测试结果偏低,而拉伸试验结果合格,需检查试样是否存在热处理不均匀的问题;若硬度偏高,需警惕材料脆性增加的风险。

标准对硬度的要求明确:例如GB/T 3632-2018规定,8.8级扭剪螺栓的洛氏硬度为22~32HRC,10.9级为34~45HRC,12.9级为42~50HRC。若硬度测试结果超出范围,第三方机构会建议进一步进行金相分析,检查材料的显微组织(如马氏体含量、晶粒度),以确定不合格的原因。

扭剪螺栓预紧力与扭矩-转角关系的测试分析

预紧力是扭剪螺栓连接的核心指标——足够的预紧力能保证连接的紧密性与抗疲劳性能,预紧力不足则会导致连接松动,预紧力过大则会导致螺栓断裂。第三方机构通常采用两种方法测试预紧力:一种是直接法(用预紧力测试仪测量螺栓拧紧时的轴向力),另一种是间接法(通过扭矩系数计算,即F=T/(k×d))。

直接法测试需使用专用的预紧力测试仪:将传感器安装在螺栓与螺母之间,拧紧螺母时,传感器直接测量轴向预紧力,并实时显示在仪表上。这种方法的精度高(误差≤1%),但需破坏螺栓的连接结构,适用于抽样测试。间接法通过扭矩系数与扭矩计算预紧力,虽精度略低(误差≤5%),但无需破坏试样,适用于批量检测。

扭矩-转角关系测试是评估螺栓拧紧特性的重要手段。测试时,用扭矩扳手或拧紧机施加扭矩,同时记录螺栓的转角(即螺母相对于螺栓的转动角度),绘制扭矩-转角曲线。曲线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贴合阶段”(扭矩快速上升,转角小,用于消除连接面的间隙);第二阶段是“弹性阶段”(扭矩与转角呈线性关系,螺栓处于弹性变形状态);第三阶段是“塑性阶段”(扭矩上升缓慢,转角快速增加,螺栓开始塑性变形)。

第三方机构会通过扭矩-转角曲线评估螺栓的拧紧窗口:理想的拧紧点应在弹性阶段的末期(即线性段的末端),此时预紧力足够且螺栓未发生塑性变形。若拧紧点进入塑性阶段,螺栓的疲劳寿命会显著降低;若在贴合阶段结束前停止拧紧,预紧力不足。例如,某10.9级扭剪螺栓的扭矩-转角曲线显示,线性段结束时的扭矩为200N·m,转角为30°,则拧紧时应控制扭矩在180~220N·m、转角在28~32°之间,确保预紧力稳定。

第三方机构测试中的样品制备与状态控制

样品制备的规范性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第三方机构会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样品的抽样、截取与加工。抽样环节遵循GB/T 2828.1-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根据批量大小确定抽样数量——例如批量为1000套时,抽样数量为8套(用于扭矩系数测试)加3根(用于抗拉强度测试)。

试样截取需使用专用设备:对于螺栓杆部的拉伸试样,通常使用带锯床或线切割机截取,避免使用气割(会导致试样表面烧损)。截取后,需用砂纸或砂轮打磨试样两端的毛刺,确保试样端面平整且与轴线垂直(垂直度偏差≤0.5°)。对于硬度试样,需用金相砂纸打磨表面,去除氧化皮,直至露出金属光泽。

样品状态的控制是关键:测试前需检查样品的表面状态(是否有裂纹、划伤、锈蚀),若有缺陷需记录并替换样品;需保持样品的原始热处理状态,不能进行额外的加热或冷却处理——例如某批螺栓经调质处理后,若测试前被加热至200℃,会导致硬度下降,抗拉强度降低;需对样品进行唯一标识(如编号、批次),避免混淆,标识需清晰且不易脱落(通常用激光打标或钢印)。

第三方机构会在测试前对样品进行外观检查:若发现螺栓头部有裂纹、螺纹有乱扣或杆部有弯曲,会直接判定该样品不合格,不纳入测试统计。例如某根扭剪螺栓的杆部弯曲度为0.5mm/m(超过标准规定的0.2mm/m),则其拉伸试验结果会因偏心加载而偏高,无法反映真实的抗拉强度,需剔除。

测试设备的校准与操作规范性要求

测试设备的准确性是测试结果可靠的基础,第三方机构需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与维护。万能材料试验机的校准遵循JJG 139-2014《拉力、压力和万能试验机检定规程》,校准项目包括力值误差、力值重复性、位移误差等,校准周期为12个月。校准合格后,需在设备上粘贴校准标签,注明校准日期与有效期。

扭矩系数测定仪的校准需分别对扭矩传感器与预紧力传感器进行:扭矩传感器遵循JJG 707-2014《扭矩传感器检定规程》,预紧力传感器遵循JJG 391-2016《力传感器检定规程》,校准周期为6个月。校准后的传感器需与测定仪配套使用,不能互换,否则会导致测试误差。

操作规范性要求:设备操作需由持证人员进行(如“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员”职业资格证),操作前需阅读设备说明书,熟悉操作流程;万能试验机开机后需预热30分钟,待液压系统或电子系统稳定后再进行测试;扭矩系数测定仪需在测试前进行零点校准(即未施加扭矩时,扭矩与预紧力的示值均为0);测试过程中需实时记录数据,避免遗漏或篡改。

设备维护也是重要环节:万能试验机的钳口需定期清理(去除试样残留的金属屑),避免钳口磨损导致装夹不牢;扭矩系数测定仪的拧紧装置需定期润滑(使用黄油或润滑油),避免螺纹锈蚀导致扭矩传递不畅;硬度计的压头需定期检查(如洛氏硬度计的金刚石压头是否有裂纹),若压头损坏,需及时更换。

不同行业场景下的扭剪螺栓力学性能指标差异

扭剪螺栓的应用场景不同,对力学性能的要求也不同,第三方机构会根据行业标准调整测试项目与指标。例如建筑钢结构行业(遵循GB/T 3632),最关注扭矩系数的一致性与预紧力的稳定性——因为钢结构连接需承受风荷载与地震荷载,预紧力波动大会导致连接松动,引发安全事故;机械行业(遵循GB/T 16939),更关注抗拉强度与疲劳性能——机械零件的螺栓连接需承受反复载荷,疲劳强度不足会导致螺栓断裂;风电行业(遵循NB/T 31082),要求更高的屈服强度与低温冲击性能——风电设备安装在户外,需承受低温(-40℃)与高风速(25m/s)的环境,螺栓的脆性断裂风险高。

以风电行业为例,NB/T 31082-2016规定,10.9级扭剪螺栓的抗拉强度需≥1040MPa(高于GB/T 3632的1000MPa),屈服强度需≥940MPa(高于GB/T 3632的900MPa),且需进行低温冲击试验(-40℃时的冲击吸收功≥27J)。第三方机构会针对风电螺栓增加低温冲击测试项目,使用低温槽将试样冷却至-40℃,保持30分钟后,用冲击试验机进行测试,确保螺栓在低温环境下的韧性。

再如汽车行业,扭剪螺栓用于发动机缸盖或底盘连接,需承受高温(150℃)与振动载荷,因此要求螺栓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与抗松弛性能。第三方机构会进行高温拉伸试验(将试样加热至150℃,保持1小时后测试抗拉强度)与松弛试验(施加预紧力后,在150℃下保持100小时,测量预紧力的损失率),确保螺栓在高温环境下的连接可靠性。

第三方机构会根据客户的行业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测试方案——例如某汽车零部件企业需要测试扭剪螺栓的高温抗松弛性能,机构会参考ISO 16130-2015《金属材料 室温及高温下的松弛试验 第1部分:拉伸松弛试验方法》,设计试验方案,包括温度控制、预紧力施加、时间间隔等,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测试报告。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